百余户村民近一年靠雨雪吃水 相关部门无回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百余户村民近一年靠雨雪吃水 相关部门无回音
2010年02月22日 11:20 来源:燕赵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虎年春节刚刚过去,忙碌了一年的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中,可是井陉县东葛丹村的村民们却难以轻松起来,从去年4月份到现在,他们一直靠雨水和雪水度日,而且现在仍然看不到解决的迹象。开春了,缺水将更加严重,村民们现在考虑最多的是到哪里投亲靠友,等到雨季到来时再回来生活。

  -水位下降

  百余户村民靠雪水过冬

  东葛丹村位于井陉县西部,属于太行山深山区。小村子深深地藏在山坳里,一条新修不久的小路是走出山外的唯一途径。小村子有一百多户村民,居住比较分散,村东头和村西头相距五六里路,靠近山口的村东聚居着70多户人家,几百口人。东葛丹村一直缺水,村民们世代都有用旱井储水使用的习惯,直到30多年前,省地质勘探队在村口打了口深井,1985年上级扶贫帮助村里在深井里安了水泵,还安装了自来水管道,村民们终于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

  幸福的时光持续到了2009年。去年4月,由于天气干旱,井水水位下降,几十年供应村民用水的井水没有了。断水后,村民们想过不少办法解决吃水的问题,但都失败,只好又捡起老辈子的做法——— 使用旱井,下雨的时候把雨水引到旱井里储存起来。去年初冬的那场大雪,家家户户都把积雪扫起来,去除雪里的杂物后倒到井里,化成水后饮用。整整一个冬天,这些雪水都是村民们唯一的饮用和生活用水。

  -旱季来临

  众村民欲外出投亲靠友

  在村民李文忠家记者看到了正在使用的旱井。旱井位于他家大门外空地的斜坡下面,上面盖着石板,一条地沟通到井里,就是靠这条地沟,下雨时把地面的雨水汇集到井里,储存起来,供应李文忠和他兄弟两家人的生活用水。记者看到,旱井的旁边是个狗窝,周围都是树叶杂草等。李文忠告诉记者,每到下雨,雨水就会和着这些杂物流到井里。村里还有很多牲畜,雨水中不可避免还会有牲畜的粪便。夏天的时候,井壁上经常爬着很多虫子,很多时候,井里的水上面都浮着厚厚的一层白沫。

  记者看到,初冬储存的雪水已经不多了,井里的水显得很浑浊。两家人就靠这个旱井里的水煮饭、洗衣,应付所有的生活。而62岁的村民王桂珍,因为要安排一家人的衣食生活,对缺水更是体会深刻。她说,自从去年断水后,家里洗衣服的水都要沉淀下来留着再用,洗碗的水更是要留下来下顿还用。孩子们在外打工,“过年前回来了,本来该把带回的被褥衣服洗洗,可是水实在是太缺了,到现在还没有洗。”过完年,外出打工的孩子们该走了,王桂珍准备到外村的亲戚家去借住,直到下雨了,旱井里能有水了再回来,村里有这样打算的人很多。

  -报告批了

  相关部门却一直没有回音

  这个小山村里的年轻人多数都在外打工,留下来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去很远的外村去担水显然并不现实。村里曾经派三轮车去拉水,回来把水分给大家,但是只坚持了很短的一段时间。“每次去拉一趟水,成本不小,算下来一方水要 15元钱,村里没有什么钱。”村长宋国文愁眉不展地告诉记者,村民们因为没水喝,就会经常找他反映,有的性急的村民态度也会很不好,但作为一村之长,宋国文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从去年6月份开始就把村里断水的情况写出书面报告,向上级反映。县领导都签了字了,批示到有关部门,可是人家说要等。一直都没有回音,催了好多次,还是没有解决。”

  缺水,生活上的艰难只是一个方面,地里的庄稼由于缺水没有办法灌溉,也只能靠天吃饭。去年因为缺水,很多地里的玉米就没有出穗,几乎绝收。

  缺水成了村里的头等大事,村民们经常聚在一起商量这事。打个深井大概要20万元左右,再加上配套的设备就更多了,村民们生活并不富裕,要凑出这么多钱也不现实。年味还没有散去,但关于水的焦虑,让村民们很是发愁。(记者芦海英)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