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油企应妥善规避风险 抓住中东机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专家:中国油企应妥善规避风险 抓住中东机遇
2010年03月04日 11:24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友好和履行社会责任是关键词

  中国能源报:中东地区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诱人的油气产区,也是全世界最危险的石油领地。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油企走进中东,该如何规避风险?

  杨光:中东地区是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政治局势动荡的地区,由于宗教矛盾、民族矛盾、大国插手,战争和冲突不断,有些矛盾根深蒂固,轻易解决不了,但这并不妨碍中东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石油主要供应来源。

  从1951年伊朗石油国有化开始直到伊拉克战争,全世界发生过20多次石油供应中断,绝大部分都是因中东地区爆发冲突引起的。通过外交途径降低或避免中东冲突发生的可能性,对于保障石油供应安全非常重要。

  中国与当地资源国政府保持着非常好的政治关系。中国政府以外交行动积极推动与石油资源国的友好关系,积极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也有利于为石油企业投资和国际石油供应安全创造良好环境。例如中国对中东和非洲都派出政府特使,致力于解决地区冲突。前不久我国刚刚成立了国家能源委,能源外交需要政府多部门的协作,外交部部长担任能源委委员,也说明外交对于保障石油供应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能源报:从企业的层面来看,在具体的经营活动中,该怎样规避风险呢?

  杨光:对企业而言,履行好社会责任很重要。一个资源开发型企业到资源国去投资,是一种长期行为,要想长期顺利地发展,必须和资源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在伊拉克、苏丹等国家,各种各样的政治势力都非常活跃,包括反对党和大量的非政府组织。如果在社会责任方面做得不好,尽管你跟政府的关系搞好了,同样会被反对党、非政府组织等抓住把柄。石油企业应当获取当地社会和人民的欢迎。从总体上看,中国的企业是做得不错的,中国石油在苏丹的项目可以说是树立了一个典范,无论是促进就业、帮助当地发展,还是修建公用设施、保护环境方面都做得非常好,深受当地人民欢迎。

  中国企业也不能为了回避风险就不去投资,因为机会是很难得的。中国作为国际石油领域的一个后来者,没有那么多好的机会等着你,要“走出去”,就必须承担更高的风险。风险中也蕴涵着机遇。假如苏丹、伊朗、伊拉克的局势完全太平,中国石油企业进入这些资源国的机会未必就会多。当然,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对于不可抗力可能对项目造成的影响,也应该充分估计;在实施合同的过程中也应注意把握节奏,审时度势。

  以长远眼光看待“眼前”微利

  中国能源报:今年中国石油企业在伊拉克中标的几大石油服务项目都呈现“微利”的特征,引起颇多争议,您对这个问题如何看待?

  杨光:就签署的服务合同而言,不仅中国企业是微利,其他国家的公司也是微利。这背后有一个在多年国际石油价格高涨背景下,资源民族主义抬头的问题。一些石油资源国采取了征收暴利税等办法,捍卫对石油资源的民族权益。伊拉克是民族主义情绪很强的国家,伊拉克政府新制定的石油天然气法案实际上是在美国、英国的协助下完成的,其中包括采用产量分成办法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的内容,但这个法案在伊拉克还迟迟没有获得议会批准。从伊拉克方面来看,采用产量分成的办法开展石油合作,显然会有更多利益流向外国公司一方。

  产量分成制是20世纪80年代印尼最先搞起来的,资源国通过这种方法降低勘探风险。伊拉克招标的这些油田都是已经勘探过的油田,储量丰富,容易开采,投资风险低。因此,资源国就不愿意给予那么多的优惠了。另外,伊拉克的石油工业对外开放后,外国公司反应积极,目前是卖方市场,即便是在微利情况下,外国公司仍然竞相进入。

  对于大型石油企业来讲,虽然在上游领域是“微利”,但获得利益的机会恐怕不会仅仅局限在上游领域。中国的石油企业进入中东资源国市场以后,在下游可以投资的领域也很多,合作条件也往往比上游领域更加宽松,企业完全可以在上、下游领域,以及相关、甚至是不相关的产业方面全面发展,目光不能太短浅。现在要改变微利的状况不可能,但石油资源国的市场天地是广阔的,可大有作为。

  中东油气对确保中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中国能源报:您如何看待中国石油企业在中东地区的发展前景?

  杨光:首先,中国依赖中东能源供应的趋势恐怕不可逆转。2009年中国有58%的进口石油是从中东来的,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进口倘若增加到占全国消费量的70%乃至80%,从中东进口的数量还会更大。无论我国石油供应如何多样化,中东将始终是中国石油海外供应的主要来源,这个地位不会动摇。

  第二,中东地区是企业“走出去”很有潜力的一个地区。世界上几个主要的石油资源国都集中在这里,而且都处于逐渐开放的过程中。沙特尽管石油上游领域还没有对外开放,但是天然气上游领域已经开始对外开放。伊朗正在发生重要的政治变化,由于对石油出口依赖非常大,石油工业发展遇到困难,进一步放松对外国公司进入石油工业上游领域限制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伊拉克现在搞服务合同制,新石油天然气法案是否最终会得到议会批准?可能性也不能排除。这些国家都在变化中,变化就有机遇,变化的趋势是越变越开放,而不是封闭,企业的机会是很多的。

  另外,这个地区有油还有气,最重要的是有伊朗和卡塔尔这两个大气源。伊朗的帕尔斯气田和卡塔尔的北方气田很可能是非常大的整装气田,下一步我们国家要减排,要发展清洁能源,从中东地区进口液化天然气也是势在必行。因此,中东地区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而言,怎么强调它的重要性也不为过。中国与中东国家发展关系,应当围绕能源安全做好大文章,这是关系中国国家发展和安全的一件大事。(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 记者贺娇)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