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煤炭资源整合选择“非山西”路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各地煤炭资源整合选择“非山西”路线
2010年03月17日 10:09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河南:方案已出台;陕西:只剩零星小矿;内蒙古:开放式整合;山东:方案在制定

  去年在煤炭行业刮起的新一轮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的“风暴”眼下正由山西刮向河南、内蒙古、陕西等省。

  3月6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现场,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在对记者谈到煤炭资源整合时表示,河南省政府围绕解决煤矿安全生产合理标准和有效管理问题,经过反复酝酿、论证,出台了煤矿兼并重组方案,正式开启河南省煤炭资源整合的大幕。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省此番开启的重组模式从一开始就显现出与山西煤改的诸多不同。

  整合进程力求“稳中求进”

  郭庚茂所指的重组方案,是3月2日河南省政府对外公布的《河南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其中指出:从今年2月份起,将在一年半时间内,分为制定方案、组织实施和检查验收三个阶段,通过企业并购、转让、联合重组、控股等多种方式,由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对年产规模在15万—30万吨的中小煤矿进行兼并重组,单井年生产规模15万吨以下的矿井要退出市场。兼并主体为中平能化集团、河南煤化集团、义煤集团、郑煤集团、神火集团和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责任公司等6大企业。重组目标是,到2010年底全省建成3个年产5000万吨的特大型煤炭企业,整个重组过程至明年6月份结束。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省此番开启的重组模式从一开始就显现出与山西煤改的诸多不同。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国资委副主任申振君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河南省此轮煤炭资源整合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除了整合方案经过反复酝酿方推出外,在下一步组织实施阶段,政府也要求主体企业对自己所辖重组对象要做好全面、彻底的资产评估后,方可开启重组工作。整合进程中也要充分维护整合双方合法权益。

  但与此同时,《实施意见》中也出台了激励措施:“在年底前申请退出的,能享受全额返还安全风险抵押金、退还剩余煤炭可采储量采矿权价款、优先安置职工、争取国家补偿等政策。”

  重组主体多为煤化工企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兼并重组的6家主体企业除了义煤和郑煤等以采煤为主业的传统煤炭企业外,其他均为煤化合一的煤化工企业集团,其中就包括河南煤化工集团和中平能化集团,这两家企业截至去年底的原煤产量已分别达5000万吨和4500万吨。

  河南煤化工集团董事长陈雪枫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河南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自2004年就已开始,河南省煤化工集团就是在此前的企业兼并浪潮中发展状大,并于2008年组建成。延伸产业链,发展煤化工产业是煤炭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由煤化工企业承担主体责任,在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的同时,更进一步支持具有优势的企业集中精力往下游业务发展,拓展河南省煤炭行业的整体发展空间。

  申振君对此表示,河南煤化工和中平能源等企业已发展成为河南省煤炭行业的支柱型企业,是河南省重点支持作大作强的代表,此番成为重组主体顺理成章。他指出,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是煤炭资源整合的直接目标,但其根本目的是在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基础上,能促使产业升级发展,而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就是煤炭行业升级的主动力。

  “总体来说,河南省的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开展起来比起陕西省要容易一些。”申振君说,今年底要建成3个年产5000万吨的特大型煤炭企业,事实上河南煤化工和中平能化这两家已经具备此实力。因此,现在的目标就是组建最后的一家5000万吨级企业。

  其他产煤省资源整合步调不一

  山西煤改的大旗已经传到河南手中,让业界人士同样关注的是内蒙古、山东、陕西等其他产煤省份的资源整合工作为何迟迟未见动静?

  对此,内蒙古煤炭工业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与山西不一样,内蒙古煤炭行业采取的是“开放式的资源整合”,目前已经整合完毕,地方国有企业基本上为央企所整合,其它煤炭企业则基本上是股份制企业,如目前内蒙古本地的第一大煤炭企业伊泰集团即为股份制企业。

  陕西也传来了“煤炭资源整合已完成”的消息。陕西省煤炭工业局总工程师此前曾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陕西的资源整合已于上一轮煤改中完成,目前正在关停剩下的零星小煤矿,不会有山西煤改这样的大动作。

  而山东省省长姜大明3月6日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山东省目前正在制定煤炭资源整合方案,还不到具体实施的时候。(记者 郭力方)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