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4000亿 合同能源管理“豁开”千亿蛋糕——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高达4000亿 合同能源管理“豁开”千亿蛋糕
2010年04月12日 14:05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9年,全国节能服务公司约502家,共实施节能项目4000多个,总投资280亿元,完成总产值580多亿元,形成年节能能力1350万吨标准煤。申银万国日前发布报告则指出,2010年节能服务产业产值有望达到800亿元,增速有望保持30%~40%,未来行业市场容量有望高达4000亿元。

  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这个今年产值将达近千亿元的产业加快发展,国家将提供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方面的支持。

  共同分享节能效益

  何为合同能源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解释说,合同能源管理是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的服务机制。具体是指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通过分享节能效益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

  举例说,假设A节能服务公司和B公司签订合同,A节能公司为B公司开展节能服务,双方约定,对B公司节约下来的能源开支AB双方按二八分成,假若B公司合同期内节约了100万元的能源开支,那么A节能服务公司就可分享20万元,而B公司则最后节约了80万元的能源开支。

  这位负责人表示,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可以大大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

  广东智光电气负责人芮冬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合同能源管理是一个简单、快速且现金流更合理的一个商业过程,应该说合同能源管理这个商业模式是创新的商业模式,它能够解决整个节能或者节能服务里面的若干问题。“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可以把整个节能的全过程贯穿在节能服务公司和用户的合作中,这样不仅能够确保节能的实现,还能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合理性,让用户得到更好的服务,甚至通过节能的投资,让大家共同获得收益,不仅如此还能够得到政府奖励、税收优惠。”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张杨对本报记者介绍说,美国、欧盟、日本都是较早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经济体。美国节能服务产业是抓住了能源危机能源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契机发展起来的。在财政方面,美国运用的政策直接而积极:国家节能目标以及政府机构节能目标的确立为ESCO(节能服务公司)带来了一个无比广阔的市场背景,而合同能源管理在政府机构中的强制性推动以及政府采购的强制性条款则使政府机构一跃成为ESCO的最大客户,各州在推行绩效合同中的扶持性立法更将公共机构市场纳入ESCO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财税政策支持仍有诸多不足

  1998年,在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下,我国实施了“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分别在北京、山东、辽宁成立了3个示范性的节能服务公司,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引入国内。10年来,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公司不断发展。2009年,全国节能服务公司约502家,共实施节能项目4000多个,总投资280亿元,完成总产值580多亿,形成年节能能力1350万吨标准煤。节能服务产业从业人员由2008年底的6.5万人增加到11.3万人,增幅达74%。

  虽然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产业规模还比较小、发展水平也较低,难以适应当前推进节能工作的需要。

  张杨表示,尽管政府的许多政策文件中都明确提出鼓励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机制,但是长期以来节能服务公司仍然普遍面临着财税政策、节能融资、市场环境、行业规范等方面的障碍,影响了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其中,对于财税政策而言,由于我国财政正在经历向公共财政迈进的改革历程,税收制度也尚不规范和完善,因而财税政策对节能服务产业的支持尚存在着诸多不足,阻碍了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

  “比如,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需要先垫付资金,随着实施项目的增多,资金压力不断加大,如果没有融资支持,公司发展就会难以为继。”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

  节能服务公司将获税收减免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政府对节能服务产业采取适当的金融和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其中,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取得的营业税应税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对其无偿转让给用能单位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免征增值税。

  在免税方面,《意见》强调,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记者 宋阳)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