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政策问题积聚 生物质电企“身不由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资金政策问题积聚 生物质电企“身不由己”
2010年04月12日 15:12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原计划于2008年8月建成投产的内蒙古奈曼旗电厂至今仍没有发出一度电。而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公司建成投产后,2009年在内蒙电力(集团)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市、旗三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运行一年,上网电量9896.15万度,成本0.992元/度,亏损3800余万元(税前)。

  2006年4月末,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专家组在通辽市奈曼旗主持召开了中国首个林木生物质热电联产建设项目“内蒙古奈曼旗2×12MW林木生物质热电联产示范建设项目”论证会。

  “经过专家分析论证,认为其利用林木生物质发电是中国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奈曼旗具有丰富的灌木资源,种植灌木林和利用灌木资源为主要燃料的热电联产示范项目,符合国家能源和林业发展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调整能源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绿色能源项目。”内蒙古奈曼旗鑫宸林木质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士臣告诉记者。

  该工程项目已被国家林业局列为林木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示范项目,目前已被列为国家生物质发电供热示范建设项目予以推广。在此后的时间里,内蒙古成为生物质发电项目尤其是林木质发电行业的领军者,随后的林木质发电项目相继上马。

  经内蒙古发改委核准,2007年初,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项目于2007年5月动工,2008年12月两台机组并网运行,2009年2月正式进入商业运行。几年来,企业投资8000万治沙造林33万亩;投资2.7亿元建成世界首个沙漠生物质电厂并投入运行;支付9000余万元用于收购、加工、运输沙生灌木30万吨,为当地农牧民提供了治沙造林、育林护林、加工、运输等工作机会7000多个,人均收入逾万元;2009年上网电量9896.15万度,减排二氧化碳10余万吨,基地植物固碳10余万吨。实践证明,该项目具有独特的社会综合效益。

  然而,资金链断裂、发电相关成本高等问题仍然是困扰林木质发电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奈曼旗鑫宸林木质发电工程项目,是国家发改委、林业局的林木质发电示范项目,建设规模为2×15WM机组,该工程于2007年6月开工,到2008年10月公司自投资金已近2亿元,完成总工程量的80%,但至今没有投产发电,根本原因是缺少后续资金支持。公司向几家银行贷款,至今未果,导致当地农民每年少收入6000万元。”马士臣坦言,在电厂建设时期,资金还相对充足,但随着能源林基地建设费用和用于支付当地农牧民的打工工资等费用的增加,加之电厂所有设备、人员都需要大量资金保障,而且银行贷款一直没有得到落实,致使电厂极度缺少后续资金,而被迫搁置。

  “国家应加大对民营林木质发电企业的支持力度,应该和五大发电集团建厂贷款一致,项目一经上报核准,注入资本金后银行就应该尽快贷款,加速工程的建设,尽早实现发电……”奈曼电厂总工程师段志明呼吁国家重视这一问题。

  而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公司总经理李京陆在分析他的电厂项目亏损的原因时认为,亏损是沙区发展生物质发电诸多不利条件决定的,其中包括劳动力成本高、燃料成本逐年提高、生物质电厂必须建设百万亩基地林等十一项。

  “高息贷款导致成本增加,因生物质发电项目没有政策性贷款支持,沙区项目贷款更难。能贷到款已属不易。商业银行贷款年财务费用达12%,国开行贷款年财务费用8%,财务费用负担对生物质发电项目仍然是极为沉重的。”李京陆对记者说。

  另外,目前国家对依靠农作物秸秆发电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并不适用于林木质电厂,特别是民营电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民营企业有心进入该领域,但是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而民营企业贷款难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国家的定价机制和补贴方式不合理,上网电价偏低,给尚处在资金困境下的民营企业埋下隐患,如此看来,解决政策和资金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

  “如果我们能够顺利得到银行的贷款,我们就可以在2008年底实现并网发电。但是,一年多来,我们一直在跑贷款的事情,至今没有着落。”马士臣一脸的苦楚。在他的理解中,国家不会抛弃他们,只是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但是这样的付出对于一个前景广阔、社会效益很强的企业来说难免有些不公。

  曾几何时,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妙,但当资金、政策问题积聚起来,林木质发电厂已是身不由己。(记者赵杰 王文明)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