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奥运新闻
奥运调查:近7成公众最关心“中国能拿多少金牌”

2008年08月07日 15:25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发表评论

  公众最关心的奥运三大话题是:“中国代表团能拿多少金牌”(3083票,占总68.51%)、“奥运会期间安全是否能够保障”(2510票,占总55.77%)、“奥运开幕式是否精彩”(2368票,52.62%)

  六成以上的公众认为,北京奥运会对自己的生活有影响;近五成公众表示,将抽出专门时间观看或关注奥运赛事

  北京奥运会28大项比赛项目,中国公众最爱看的赛事是乒乓球和田径

  奥运会开幕在即,公众最关心、最担心、最期待什么?最爱看的比赛项目是什么?中国人将以怎样的方式和心态关注奥运赛事?围绕这些问题,2008年7月,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新浪网以“北京奥运,公众关注什么”为题进行了网络调查。该调查一推出,即受到网友广泛关注,并转贴到其他网站调查区、讨论区等。初步统计了受调查人数4500人。此外,人民论坛记者随机采访调查了部分北京市民。

  68.51%的公众表示最关心“能拿多少金牌”

  奥运盛会即将到来,虽然有关奥运金牌的关注多有争议,其中最有说服力的质疑和批评就是:过分关注夺得金牌的数量,是否违背了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但争论归争论,坊间的相关讨论却持续升温,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焦点话题。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李大爷是刘翔的“粉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激动地说:“我赌刘翔肯定拿金牌,他要拿不到金牌中国人都会伤心的。”有关中国代表团各个项目夺金情况的分析,更是涌现出了一批网络“高手”,并在各大讨论区引起热议。

  本次问卷设计了公众普遍关心的十个奥运话题,调查结果显示,排在首位的是“中国代表团能拿多少金牌”(3083票,占总68.51%)。专家表示,奥运金牌不仅是运动员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奥运金牌总数也是体现一个国家体育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人们关心奥运金牌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北京市退休干部张国强认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获得金牌,为国争光,这就是参加奥运的最高目的。这不是体育游戏,更不是简单的强身健体。中国人对待奥运没有这么轻松。”

  除了对金牌的关注外,公众关心的十个奥运话题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奥运会期间安全是否能够保障”(2510票,占总55.77%)、“奥运开幕式是否精彩”(2368票,52.62%)、“能不能展现国人良好的素质”(2299票,51.08%)。

  做好安保工作向来是举办国奥运会期间的头等大事。特别是“3·14”事件之后,“藏独”分子在全球火炬传递过程中的一系列破坏活动,让国人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安保的重要性。如何在世界都沉浸在奥运激情的时候,不给敌对势力、分裂势力和各种破坏分子可乘之机,成为奥运期间的另一种较量。自7月15日开始,北京已正式启动奥运三道安保线,构筑奥运安保“护城河”。据报道,奥运会期间,北京直接用于赛事的安全保卫人员将不少于8万人,其中包括警察、专业保安员和安保志愿者。

  北京奥运会期间,交通安全较有保障。人民论坛记者从北京交通委获悉,自2003年北京交通委组建开始,即以《北京交通发展纲要》为“司令部”,以城区路网改造为“炮兵营”,以优先发展公交系统战略为“先遣部队”,突围“首堵”困境。尤其是近年轨道交通的开通,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加之34条奥运专线开通,交通安全保障到位。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奥运会期间,北京交通是否通畅方面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关注,排在了第7位(24.06%,1109票)。

  六成以上的公众表示,最爱看乒乓球和田径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28大项奥运比赛项目中,超过半数以上的受调查者爱看的比赛项目依次为:乒乓球(2955票,占总65.67%)、田径(2819票,占总62.64%)、体操(2560票,占总56.88%)、篮球(2400票,占总53.34%)、排球(2287票,占总50.82%)、游泳(占总2267票,占总50.37%)。而现代五项、铁人三项、马术、曲棍球、自行车、帆船、垒球、棒球、手球等10大项奥运比赛项目,仅有不足8%的受调查者选择。

  由此可见,乒乓球作为国球,最受国人青睐。乒乓球是国内普及面最广的体育运动之一。当然,国人最爱观看乒乓球比赛,与历届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中中国代表团的不俗表现也是分不开的。自第25届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以来,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几乎包揽了全部金牌奖项(第25届、28届男单除外),邓亚萍、孔令辉、王楠、张怡宁等成为家喻户晓的乒乓球奥运冠军。

  此外,近年来,中国代表队在田径、体操、篮球、排球、游泳等项目上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加之一些体育明星的存在,因此受关注度较高就在情理之中。新华网一位网友表示:“田径我们有刘翔,篮球有姚明,排球有铿锵玫瑰,游泳更不用说了。”尤其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获得110米栏冠军,改写了历史,公众对刘翔在本次奥运会上的表现充满期待。

  不难发现,半数以上受调查者喜欢看的比赛项目,几乎都是我们熟悉、也是相对普及的体育健身项目。相比较而言,马术、曲棍球、帆船、垒球、棒球、手球等普及率较低,甚至是贵族化的比赛项目,所以遭到国人冷遇。令人尴尬的是,足球无缘前五项,排在了“群众最爱看的比赛项目”的第10位(1228票,占总27.28%)。中国队勇夺欧洲杯冠军的恶搞视频在网络上一度十分流行,网友表示,这反映了球迷们对中国足球极其复杂的心态。

  59.29%的公众最担心“奥运文明风一吹而过”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群众最担心的问题,排在前三位的是:“奥运文明风一吹而过”(2668票,占总59.29%)、“奥运期间一些好的政策难以持续”(2081票,占总46.25%)、“国际社会对北京奥运会的评价不高”(1654票,占总36.76%)。而对“奥运之后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办奥运可能入不敷出”、“北京的房价将大幅下跌”等问题,均占受调查者的35%以下。

  “中国人最担心的就是一阵风。中国人好面子,要开奥运会了,倡导讲文明树新风,然后中国人在这段时间就憋足了劲儿,展现出最好的面貌,可是奥运过后,却可能一切照旧。”天涯社区网网友一鸣表示。专家认为,运动式思维在我们实际工作中不时显现。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种是注重形式主义而不重实际,一种是注重一时的实效而非持续性的效果。经验表明,在“运动式”的激情过后,往往容易产生更大的惰性。因此,当前亟需摒弃运动式思维。

  “办奥运,我们不仅是办给中国人自己看的,更是要办给全世界看的。这是圆我们百年梦想的大好时机,不能有什么差错,也希望国际上能给我们好的评价。”北京市市民刘霞告诉人民论坛记者。对于“你认为北京奥运会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排在第一位的是“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占受调查者的65.76%(2959票)。这同样反映出,公众对国际社会反响的看重。

  近期,有关奥运后中国经济形势,尤其是是否会出现“后奥运低谷效应”的讨论较多。在百度上检索,相关网页达26万之多。稍加浏览,我们发现“中国不会出现奥运低谷”成为压倒性甚至一边倒的声音。公众对此问题没有表示特别的担心,主要得益于各大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的相关分析和判断。至于办奥运会不会入不敷出,只要预算控制得当,出现入不敷出的概率极低。而北京的房价是否会一泻千里,也许并不是全中国人都担心的问题。

  近五成的受调查者表示将抽出专门时间关注赛事

  “你觉得奥运是否影响了你的生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6.05%的受调查者认为有影响或影响较大。其中表示“有影响,将抽出专门时间观看或关注奥运赛事”的占受调查者49.5%(2228票),表示“影响很大,工作或生活与奥运有关”的占受调查者16.55%(745票)。

  8月8日晚上8时的开幕式,将注定成为一场视觉的盛宴,“点燃主火炬塔的方式”、“谁来唱奥运会主题歌”、“谁是最后一棒火炬手”等成为奥运开幕式最大的悬念。亚特兰大奥运会、雅典奥运会等开幕式都成为世人称颂的经典。调查结果显示,48.51%的受调查者表示,非常期待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能有不俗的表现。

  “奥运会就要召开了,你的心情怎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表示“平静”的占受调查者的40.69%(1831票),表示“激动、兴奋”的占总26.93%(1212票),表示“开心”的占总16.68%(751票),表示“担心,忧虑”的占总12.6%(567票),3.1%的受调查者(139票)表示说不清楚。由此可见,面对即将到来的在“家门口”举办的体育盛会,中国人的心态相对平稳、理性。这反映出一种成熟的国民心态。 (执笔:人民论坛记者 艾 芸)

编辑:唐伟杰】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