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奥运新闻
视障人直播北京残奥会 首次采访对象是电线杆

2008年09月09日 11:19 来源:京华时报 发表评论



9月7日晚,青风(左)在男子盲人门球比赛后采访中国队教练。



青风(左)和同事在直播间录制节目。

  “因为黑夜,我们发明了电灯;没有翅膀,我们制造了飞机;面对残障,我们能够创造什么?”

  这是1+1视障人声音工作室为残奥会制作的公益广告的片花。

  1+1是一群视障人聚在一起制作的广播节目。其中,有本次残奥会上中国唯一一位注册的视障人记者青风。

  前天,他说,他和他的团队将带人们用心去“听”残奥会的精彩。

  直播残奥会

  “我是1+1声音工作室的记者青风。您能对我的听众们谈一下比赛的感受吗?您对接下来的比赛有什么期待?”9月7日晚9点左右,男子盲人门球预赛后,青风将电话递给了中国男子盲人门球队队员姚永全,请他为自己的直播节目《咱们的残奥会》做现场连线。

  在记者云集的混合采访区,青风显得有些特别。他左手拿着采访机,右手拄着盲杖,摸索着前方的路。

  青风天生全盲,是1+1视障人声音工作室的主持人。这次残奥会,他是国内唯一一位注册的视障人记者,也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位。他的身边是同事解岩,是本次残奥会的另一位注册的残障记者。他因骨癌致残,需要借助轮椅或者拐杖行动。

  回到当晚8点,比赛现场20公里以外的工作室里,青风的几位同事也在忙碌着。8点开赛后,《咱们的残奥会》开始直播这场球赛。

  通过盲人门球里面铃铛发出的声音和解说员的现场解说,青风判断现场的情况,然后通过电话小声告诉后方的同事。

  后方,李宁、马涛、艳双一直活跃在直播间,李琦则控制着导播台。金玲不停地接起听众的热线电话,致远密切注意着节目的播出效果,高山则随时准备解决突发的技术问题。

  他们一起为听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盲人门球赛。网上网下一片热闹,电波传递着赛况和欢乐。

  “残奥会是我们的一场大party,我们希望通过声音跟更多的人分享其中的快乐。”青风说。

  1+1的光荣与梦想

  1+1视障人声音工作室成立于2006年3月,是一群视障人聚在一起制作广播节目,提供给各大电台。他们还在自己的网站上进行直播。1+1是国内首个从策划、采访、编辑到播出全部都由残障人完成的广播节目制作团队。他们中有全盲,也有低视力,解岩是其中唯一的明眼人。

  “1+1的答案是无穷的,可能大于2,那是因为合作,也可能等于1,那是因为融合。只要不固执地认为1+1=2就好,就像我们也不希望大家把残障人看成一个孤立的群体。”发起人高山这么理解。

  最初,经过多方努力,包头的一家电台才将信将疑地给了他们7分钟,但要求中间的串词全由电台的主持人来说。数月之后,那家电台已充分信赖他们的能力了,彻底放手让他们独立完成,时间也一再地延长,10分钟,20分钟……

  如今,节目《榜样》已经覆盖了20余个省份的电台,百期系列节目《爱上残奥》更是在上百家电台播出。

  “很多人一听说视障人当记者,都觉得是天方夜谭。其实没有那么难,科技帮我们克服了很多障碍。比如说借助读屏软件,我们也可以上网。只不过你们是通过看来获取信息,而我们是用听——软件会把屏幕上的内容读给我们。”青风向记者解释道。

  在广播中寻找世界

  1+1的所有成员都是广播的忠实粉丝。青风也不例外。从一出生,他就没有睁开过眼睛,在他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关系,还有声音嘛。”青风淡淡地说。

  广播陪伴着青风一点点长大。“只要一把收音机从他耳朵边移开,他就会大哭。”青风的妈妈说。

  “小时候因为看不见就很少出去玩,家里又没人,真的很寂寞,只能整天整天地听广播。视障人都这样。那时还没有电脑,收音机就是最亲的东西了。”青风说,“那时候,我就想广播为什么没有聊天等互动节目呀?这样我就可以给他们打电话了。”

  上初中后,青风已经不满足于听广播了,他开始自己办电台。那时候,学校里还没有广播站,青风就自制了一个。他咬牙掏出30元钱,买了一个调频话筒。“当时,那对我来说可是一笔巨款啊,我一个星期的生活费才50元。”回忆当年的小成就,青风还是很得意,“这种话筒可以发射,在50米的范围内,只要有收音机,就能收到我的节目。”

  “我们那时下了晚自习,就开始听青风主持节目。他特能扯,不过我们都爱听。他当时还有忠实粉丝呢,连生活老师都要通过他的广播来发布卫生成绩。后来他又买了个无线话筒,这样同学们就能跟他们进行互动,没事就点个歌什么的。”青风的初中同学蒲得明说起以前的趣事,乐得不行。

  “白岩松那时是我的偶像。成为主持人,一直是我的梦想,虽然看似很遥远。”青风说话时,一脸坚定。

  游走理想现实间

  不过,初中毕业后,青风还是跟绝大多数盲人一样,选择去一所中专学按摩,后来又进入北京联合大学继续深造。

  “按摩几乎是盲人的唯一选择。对绝大多数残障人来说,谈选择权是奢侈的。”青风说,有学上就已经让我爸开心不已了。”

  1+1成立之后,青风一边在这里兼职,一边还在按摩店实习,希望能联系到一份安稳的工作。“生存是很现实的问题,最开始我真的看不到未来。当时1+1除了一个名字,什么都没有。”

  那年,网络上正好流行播客。青风每天从按摩店下班后,就和高山埋头录播客“点点”系列,点击率不错。“那个节目是用搞怪的方式说新闻。做了几期,网站的管理员就发邮件跟我们联系,询问我们的情况。不过,我们没有告诉他我们是视障人。”

  他们的努力吸引了英国威斯特基金会的注意,该基金会给他们提供资助和专业的新闻训练。

  培训一周后,青风第一次进行街头采访。他将话筒伸向了电线杆,迅速地说完了自己的问题,对面自然是一片沉默。过了一会儿,他怯生生地伸手摸了一下,冰凉冰凉的,才知道自己弄错了。“当时我特别紧张,只是感觉光一下变暗了,以为逮到一个人了,于是就赶紧开始采访。”青风笑嘻嘻地说起当初的糗事。

  基金会中国区的项目总监英国人郝曦也是一名视障人,曾经在BBC主持过一个叫“挑战残疾”的节目。他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英国社会并不接受残障记者,也是经过这些年社会的发展和残障人自己的努力才获得了大众的认可。现在BBC就有专门的残障事务记者,由残障人士担任。”

  青风和同事们也都决心全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不想要那种一眼就望到头的人生。”

  《爱上残奥》直面残障

  一天,青风接到一个听众的电话。那个听众问:“青风,你是盲人吗?我怎么在你的节目中听不出你是盲人呢?你在节目里总是伶牙俐齿,还很开心的样子。”

  青风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人们总是把我们的缺陷无限地放大,认为我们有某一方面的缺陷,其他能力也会相应地减弱。还觉得残障人肯定很敏感,很阴郁。这其实是残障人和健全人之间的隔阂造成的误解。”

  因此,1+1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节目沟通两个群体。“残障不是一种缺陷,而是一种差异,一种角度。我们想从自己的特点出发,为社会提供另一种声音,让差异变成意义,而残奥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高山说。

  “我们可不可以不伤感?”这是1+1制作的百期系列广播节目“爱上残奥”中的一期。节目中,一个图书管理员因为一个肢残人经常来图书馆用功读书而感动,觉得他很不容易。可对方却告诉她:“没有什么呀,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每天可以看书是最快乐的事情。”在节目的最后,这位管理员了悟:“我曾感动于他的讲述,他的坚持,后来发现是感动于我们的共鸣。生命中有些东西无论我们是否愿意,都是我们不能自主,无法选择的,但是我们都可以选择内心感到最快乐的生活方式。”

  青风和同事们是从今年3月份开始策划这档节目的。他们寻找了100人来讲述自己和残障人接触的一些细节,并按残奥会的理念“超越、融合、共享”分成三大部分。“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节目,使人们了解真实的残障人的生活,让残奥会显得不那么遥远。有交流,才有共鸣,才能相互理解。比起帮助,我们更需要认可和融入。”

  7月初,这档节目就开始在国内上百家电台播出了,为即将到来的残奥会预热。

  制作这档节目,也让青风自己有了一点收获,那就是拿起了盲杖。以前,尽管对自己的残障比较淡然,但拿盲杖依然让他觉得有些丢人,所以他尽量不用。“其实,还是自欺欺人呗。觉得不拿盲杖,别人就看不出我是视障人。事实上,别人一眼就看出来了,我还傻乎乎地藏着、掖着。”青风调侃道。

  有一天,青风和解岩一起去找《爱上残奥》的一个采访对象。由于解岩要拄着双拐,没法给青风领路,他只好自己拄着盲杖。出了小区,他就感觉很多人在看他们。“看就看呗,没什么了不起。爱残奥,首先得爱自己。心结打开了,才能真正自由。”

  现在,青风的包里每天都装着盲杖,还有残奥会的注册记者证。

  零距离残奥会

  回到几天前的残奥会开幕式,当绚丽多姿的焰火闪耀在鸟巢上空时,青风激动地向听众们描述他听到的焰火:“焰火是流动的,‘嗖’地从天空中划过,然后从四面八方涌来,接着有节奏地一个个绽放,像春天百花怒放的声音。”

  开幕式时,他在《咱们的残奥会》上的现场连线让听众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现场恢弘的气氛。

  残奥会期间,1+1每天都在自己的网站上推出了这档节目。“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残障人能分享到残奥会的精彩。”青风说,“从2日开始,我和解岩都会去场馆,给网友们带来第一手的新鲜资料。”

  青风是直到8月20日才知道自己可以零距离地报道残奥会的。

  8月27日下午,他们去北京残奥会注册身份激活中心激活记者证。轮到青风时,服务的志愿者要求他签字。青风说:“我是盲人,看不见,所以我不会写字,没法签字。我让朋友代签或者摁手印吧。”志愿者显然是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有点不知所措。青风耐心地向她解释。志愿者这才恍然大悟,让解岩替青风签了字。

  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青风的好心情。“凡事都有第一次,慢慢了解就好了。这次我们能拿到注册记者证就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沈佳音)

编辑:张帆】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