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食品:它依玛与格格豆子——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满族食品:它依玛与格格豆子

2010年08月18日 15:23 来源:吉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几十年前,一些地区的满族人很少能吃到面粉与大米,但心灵手巧的满族村妇们,却能将小黄米或玉米等杂粮,精细地做成颇具民族特色的可口食品——它依玛与格格豆子,凡是吃过的人,无不感到绵软适口,余味悠长,津津乐道。它依玛与格格豆子,不但其名称让人感到陌生,其做法、吃法,也很别致。

  由于这两种食物的做法比较费时麻烦,所以大多在农村忙铲忙薅之后,俗称“挂锄”时节,乡民们清闲下来时,才动手做这两种食品尝尝鲜。

  它依玛是满语的音译,不少地方称之为水团子。做时先要将小黄米放在清水中浸泡10天左右,然后用石磨拉成水面,吃时先将大铁锅中的水烧开,再将小黄米面捏成棋子般大小的扁圆形的面团,中间用手指按成个小坑,俗称掐水团子。投入沸水中煮熟了,飘起来,便用笊篱捞出放在一旁的冷水中,这时或甜或咸或放入荤油或放入其他佐料的小豆泥也放到了餐桌上,人们拿起筷子,夹起水团子蘸着碟中的小豆泥,在欢笑声中无比香甜地大快朵颐,唯有掐水团子的主炊大热天里还要经受锅上锅下的热浪炙烤,却没有一句怨言,在餐桌上人们的称赞声中,感到无比快乐。

  格格豆子也是满语音译,其实就是时下小吃店里的馇条,但其做法却与之相差很远,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卖的馇条是将玉米或高粱米经过机器压成,且有一些色素掺和进去,味道较之农家馇条差多了。真正的北方农村馇条也是先将玉米米查用水浸泡后拉成湿面,做时在沸水锅上放上长条形的礤板,礤板是一长木板,中间钉上有孔的铁皮,操作时将面一团一团放在上面按下去,形成馇条落入沸水中,条越长越受赞美,这要看勾芡的多少是否得当。煮熟后馇条也要放在冷水中,吃时须放卤汁,卤汁由蘑菇与肉丁做成为最佳。

  满族人的风习很重视出嫁的女儿,大事小情都要请姑奶奶回娘家来,谁家掐水团子吃它依玛或者压馇子了,住处不远的姑奶奶们便拖儿带女地被邀请来,炕上地下,屋里屋外,热闹非常,喜气洋洋,像过节一样。吃得香,心里乐,喜不自禁,美不胜收。

  满乡的它依玛与格格豆子,由于生活的巨变和食品日益多样化,现在很少再有人去做,能吃到它也很不容易了。(刘元博)

参与互动(0)
【编辑:杨丽】
    ----- 侨乡传真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