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原汁原味的山东梨花大鼓

2011年09月19日 15:46 来源:大众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山东大鼓又名梨花大鼓,为我国北方最早的鼓曲形式,有着350多年的历史。他发源于鲁北、冀南一带的农村,是从所谓“敲犁铧碎片唱农歌”发展而来。约在明末清初,成立了自己的门户“孙赵门”,嘉庆年间发展出了五大分支,和北口老牛大捽缰调、南口梨花调、小北口三大派别。以及《响马传》、《刘公案》等中篇书目和许多段儿书。清同光间,山东大鼓出现了女演员,开始步入城市曲坛。有“红装柳敬亭”之誉的白妞王小玉为其中佼佼者,刘鹗《老残游记?明湖湖边美人绝调》用优美传神的文辞,描绘了王小玉演唱情形。此后,山东大鼓大兴,影响不仅遍及全省,进而占据了河南、江苏、安徽、河北、京津等城市曲坛,出现了许多山东大鼓班社和数十位著名艺人,如赵、李、孙、谢“四大玉”,“鼓界皇后”鹿巧玲,“白菜心”杜婉君等。短篇曲目的创作改编空前繁荣,有近二百段代表唱段。三四十年代,山东大鼓因文词的雅化、音乐的僵化逐渐远离了基层群众,加之新兴曲种的冲击,从而导致了山东大鼓的衰落。现在仅有少数演员和大量文史资料遗存。

  山东大鼓历史悠久,它直接起源于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农耕,具有原发性特征,他反映了生产方式与艺术形式的密切关系,体现了物质生产与文化娱乐不可或缺的生活态度,折射着丰富的生活习俗和生动的生活场景,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的结晶,是农耕文化的艺术象征。山东大鼓又是非常成熟的曲艺形式,其音乐唱腔风格独特,男腔顿挫有力,女腔舒展优美,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山东大鼓的书曲目蕴藏丰富,地方色彩浓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山东大鼓不仅直接促发了山东快书的形成,并对乔派河南坠子、东路大鼓、西河大鼓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南若然】
    ----- 侨乡传真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