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济南曾经的老街老巷

2011年09月21日 16:15 来源:大众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平泉胡同尽头就是王府池子街了,这条街因王府池子(濯缨泉)而得名。此街幽静深邃,曲折多拐,拐着拐着忽听耳边哗哗的水声,嬉闹的人声,再往前走两步,一池碧水映入眼前,这里就是济南人心目中大名鼎鼎的王府池子了。因为济南的泉水是恒温的,因此会有冬暖夏凉的感觉,因王府池子是位于居民区内的最大泉池,这里自然而然就成了老济南人冬天冬练、夏天乘凉的好去处。王府池子原在德王府院内,故得名。后来清军攻占济南后,废德王府为巡抚衙门,将王府池子划了出来,流落到民间,“旧时王府院中池,流落民间百姓家”,但名字依然气派。王府池子二十米见方左右,南侧是人们赏泉的地方,树有石碑一座,上写“王府池子泉”,另有凉亭一座。东西两侧是民房的背面,西侧高些,是个二层建筑,东侧低些,两间房都是青石到顶,下半截浸在水中。王府池子北面原是一个大户人家,据说姓张,院内有柳树几株,石桌石凳,常有人在那里饮茶下棋。泉水从西北侧流出,基本上在各家穿行,流到曲水亭街,然后汇入大明湖。

  休息完毕,接着逛悠。那就以珍珠泉为起点吧。从人大门口往西有一条小路,约30米左右,走到尽头往右一拐就进入了芙蓉街—曲水亭街片区,这一片是济南唯一一片保存完好的具有老济南味道的居民区。这一片街连街、巷连巷、胡同串着胡同,但是就是没有一处是死路,七绕八拐的象迷宫,总在人们认为没有路的时候,突然峰回路转又进入了另一个胡同。小时候在街巷中嬉笑打闹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现在漫步穿行在这些老街巷中,她就像一位慈祥的老者娓娓地给人们讲述着老济南的故事。

  首先的一条道是西更(念jing)道街,她北起曲水亭街,南止芙蓉巷,东侧就是人大围墙,石板路,据说原来水多时睬在上面会有泉水汩汩而出,总长400多米,因为古时打更时所走之街,故得名。“东更道、西更道、王府池子二郎庙”这是老济南的顺口溜。

  从西更道街北走不远就有一条东西向的小巷,西辕门街。此街长不足30米,住户只有3家,算得上泉城最短、住户最少的街了。辕门是古代帝王巡狩、田猎,止宿在险阻之处,临时用车子交叉搭成一个半圆形的门,称为辕门。后专指将帅的营门或督抚等官署的外门。珍珠泉畔历代都是官衙府邸。北宋时的曾巩其府邸即在此附近,靠近百花洲一带。金末元初为山东行省兼兵马都元帅张荣府邸,后来明德王朱见漭在此建德王府,清代的巡抚公署也在此处。在它的旁边设立辕门乃是很自然的事。与之相对称的东更道上以前也有东辕门街。建国初期才改了名称

  出了西辕门街东口正对着还有一条东西向的小巷,凤翔巷。这是济南最窄的一条小巷,她东起平泉胡同,西止芙蓉街,宽度仅为80厘米。此条小巷旧时为两边房子的墙缝形成,俗称“墙缝巷”,后取其谐音称“凤翔巷”,寓意为让凤凰飞到这里图个吉祥。她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凤凰小息在大明湖,一日去南边嬉戏;在它起飞的地方有一个小桥,这个小桥后人就取名叫‘起凤桥’了;有人在一街巷抬头一看:正有一只凤凰高高的飞翔而过;后人就为这条街取名“翔凤巷”了;这只凤凰飞翔了一段时候,就落在现在经七路南边的一条街上,后人就为这条街取名“落凤街”了(现在这条街已经拆迁)。 人站在巷中双臂无法展开,像我这样的瘦子走在这条巷子里的时候还有紧迫感,我想体积过于庞大的人就绕道而行吧,嘻嘻。(纯属友情提示,绝对没有诬蔑之意)

  在平泉胡同中部凤翔巷北又有一条东西向的小巷,名金菊巷。巷子虽不长,但对于老济南来说,她的名气却很大。金菊巷西起芙蓉街,东至平泉胡同,巷名源于此街住过的一个名叫菊花的女人的传说。这条长不过百米的小巷诞生了鲁菜馆燕喜堂饭庄、咸宜钱庄和英华斋装裱店等济南老字号。金菊巷1号的燕喜堂老宅,3号是燕喜堂老号。济南菜是八大菜系之一的鲁菜的重要分支,旧时济南有四大鲁菜馆,其中一家就是燕喜堂。创办人赵子俊,老家历城,16岁进城打工,20岁时到吉元楼饭庄打工,后来在芙蓉街北首开设的魁元楼跑堂。燕喜堂是在山东商业银行董事董丹如的资助下开办的。因赵子俊科班出身,他对菜品质量和特色的要求很高。炉灶掌门人侯庆甫、梁继祥在烹饪技艺上追求典型的老济南风味,时称“历下风味”,以清汤、奶汤等汤菜见长。

  王府池子街北端与起凤桥街交接的地方还有一眼名泉——腾蛟泉。为济南珍珠泉泉群的21处泉池(含失迷泉池2处)之一,在新评出的七十二名泉中位列第二十三泉,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著录,并云“曰腾蛟,如蛟之得云雨而飞腾也”。该泉位于旧城王府池子街北端路东,邻近与起凤桥街的交叉路口。泉池呈长方形,长1米,宽0.5米,深1.5米,以青石围砌,精致方正。“腾蛟泉”之名取自泉西侧的腾蛟起凤坊,当年坊畔建有一石板平桥,名起凤桥,横跨于濯缨泉(即王府池子)、朱砂泉等诸泉汇流入大明湖的小溪上,形成名泉、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美丽景观。该泉泉水清甜,水自岩孔涌出,盛水期泉池水面离地平面不足半米,伸手便可取水,附近居民住户多于此取水洗衣洗菜,尽得其便。泉池东墙上嵌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举人、历城人李亻间(“亻间”为生僻字,故而两字一体,请参见图片)于丁卯年(公元1867年)题写的“腾蛟泉”名刻。

  休息完毕,接着逛悠。那就以珍珠泉为起点吧。从人大门口往西有一条小路,约30米左右,走到尽头往右一拐就进入了芙蓉街—曲水亭街片区,这一片是济南唯一一片保存完好的具有老济南味道的居民区。这一片街连街、巷连巷、胡同串着胡同,但是就是没有一处是死路,七绕八拐的象迷宫,总在人们认为没有路的时候,突然峰回路转又进入了另一个胡同。小时候在街巷中嬉笑打闹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现在漫步穿行在这些老街巷中,她就像一位慈祥的老者娓娓地给人们讲述着老济南的故事。

  首先的一条道是西更(念jing)道街,她北起曲水亭街,南止芙蓉巷,东侧就是人大围墙,石板路,据说原来水多时睬在上面会有泉水汩汩而出,总长400多米,因为古时打更时所走之街,故得名。“东更道、西更道、王府池子二郎庙”这是老济南的顺口溜。

  从西更道街北走不远就有一条东西向的小巷,西辕门街。此街长不足30米,住户只有3家,算得上泉城最短、住户最少的街了。辕门是古代帝王巡狩、田猎,止宿在险阻之处,临时用车子交叉搭成一个半圆形的门,称为辕门。后专指将帅的营门或督抚等官署的外门。珍珠泉畔历代都是官衙府邸。北宋时的曾巩其府邸即在此附近,靠近百花洲一带。金末元初为山东行省兼兵马都元帅张荣府邸,后来明德王朱见漭在此建德王府,清代的巡抚公署也在此处。在它的旁边设立辕门乃是很自然的事。与之相对称的东更道上以前也有东辕门街。建国初期才改了名称。

  出了西辕门街东口正对着还有一条东西向的小巷,凤翔巷。这是济南最窄的一条小巷,她东起平泉胡同,西止芙蓉街,宽度仅为80厘米。此条小巷旧时为两边房子的墙缝形成,俗称“墙缝巷”,后取其谐音称“凤翔巷”,寓意为让凤凰飞到这里图个吉祥。她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凤凰小息在大明湖,一日去南边嬉戏;在它起飞的地方有一个小桥,这个小桥后人就取名叫‘起凤桥’了;有人在一街巷抬头一看:正有一只凤凰高高的飞翔而过;后人就为这条街取名“翔凤巷”了;这只凤凰飞翔了一段时候,就落在现在经七路南边的一条街上,后人就为这条街取名“落凤街”了(现在这条街已经拆迁)。 人站在巷中双臂无法展开,像我这样的瘦子走在这条巷子里的时候还有紧迫感,我想体积过于庞大的人就绕道而行吧,嘻嘻。(纯属友情提示,绝对没有诬蔑之意)

  从西辕门街东口南北向的小道叫平泉胡同,因此街中有一泉,名平泉,而得街名。现在平泉应该在此街的11号院内,看上去更似一口圆形的水井。(这片老街巷每条街口都有大理石做的地图及说明)

  在平泉胡同中部凤翔巷北又有一条东西向的小巷,名金菊巷。巷子虽不长,但对于老济南来说,她的名气却很大。金菊巷西起芙蓉街,东至平泉胡同,巷名源于此街住过的一个名叫菊花的女人的传说。这条长不过百米的小巷诞生了鲁菜馆燕喜堂饭庄、咸宜钱庄和英华斋装裱店等济南老字号。金菊巷1号的燕喜堂老宅,3号是燕喜堂老号。济南菜是八大菜系之一的鲁菜的重要分支,旧时济南有四大鲁菜馆,其中一家就是燕喜堂。创办人赵子俊,老家历城,16岁进城打工,20岁时到吉元楼饭庄打工,后来在芙蓉街北首开设的魁元楼跑堂。燕喜堂是在山东商业银行董事董丹如的资助下开办的。因赵子俊科班出身,他对菜品质量和特色的要求很高。炉灶掌门人侯庆甫、梁继祥在烹饪技艺上追求典型的老济南风味,时称“历下风味”,以清汤、奶汤等汤菜见长。

  今金菊巷5号和7号院,是这条巷子中建筑最为精美的宅子。5号门临街,正门为青砖黑瓦的门楼,砖石雕齐全,拱券上有石雕蝙蝠,嵌石匾额上有“咸宜”两字。入门为照壁,向左进院后为砖石混凝土结构的二层洋楼,精细坚固。楼后还有5个小型四合院。据说这里曾是一家颇有实力的钱庄,

  平泉胡同尽头就是王府池子街了,这条街因王府池子(濯缨泉)而得名。此街幽静深邃,曲折多拐,拐着拐着忽听耳边哗哗的水声,嬉闹的人声,再往前走两步,一池碧水映入眼前,这里就是济南人心目中大名鼎鼎的王府池子了。因为济南的泉水是恒温的,因此会有冬暖夏凉的感觉,因王府池子是位于居民区内的最大泉池,这里自然而然就成了老济南人冬天冬练、夏天乘凉的好去处。王府池子原在德王府院内,故得名。后来清军攻占济南后,废德王府为巡抚衙门,将王府池子划了出来,流落到民间,“旧时王府院中池,流落民间百姓家”,但名字依然气派。王府池子二十米见方左右,南侧是人们赏泉的地方,树有石碑一座,上写“王府池子泉”,另有凉亭一座。东西两侧是民房的背面,西侧高些,是个二层建筑,东侧低些,两间房都是青石到顶,下半截浸在水中。王府池子北面原是一个大户人家,据说姓张,院内有柳树几株,石桌石凳,常有人在那里饮茶下棋。泉水从西北侧流出,基本上在各家穿行,流到曲水亭街,然后汇入大明湖。

  王府池子街北端与起凤桥街交接的地方还有一眼名泉——腾蛟泉。为济南珍珠泉泉群的21处泉池(含失迷泉池2处)之一,在新评出的七十二名泉中位列第二十三泉,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著录,并云“曰腾蛟,如蛟之得云雨而飞腾也”。该泉位于旧城王府池子街北端路东,邻近与起凤桥街的交叉路口。泉池呈长方形,长1米,宽0.5米,深1.5米,以青石围砌,精致方正。“腾蛟泉”之名取自泉西侧的腾蛟起凤坊,当年坊畔建有一石板平桥,名起凤桥,横跨于濯缨泉(即王府池子)、朱砂泉等诸泉汇流入大明湖的小溪上,形成名泉、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美丽景观。该泉泉水清甜,水自岩孔涌出,盛水期泉池水面离地平面不足半米,伸手便可取水,附近居民住户多于此取水洗衣洗菜,尽得其便。泉池东墙上嵌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举人、历城人李亻间(“亻间”为生僻字,故而两字一体,请参见图片)于丁卯年(公元1867年)题写的“腾蛟泉”名刻。

  出了王府池子街便是起凤桥街,她东起西更道街,西至芙蓉街,街中间有一小石桥,名起凤桥,街故以桥名。起凤桥街不长也不宽,青石铺路,路两边皆是小瓦花脊的门楼与青石起基的小平房,它附近南有王府池子街,北有马市街,虽说四通八达,却是闹市中难得的雅静之地。小街最有韵味的应是它的中段,也就是起凤桥这里,王府池子的泉水从路南穿过小石桥汨汨向北,经过一个个住家院,蜿蜒曲折一直到曲水亭,然后注入百花洲、大明湖。据说,古代这里曾是曲水流觞所在。而今则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只有那条碧水不分贫贱,不舍昼夜,潺潺湲湲,从古至今流淌不绝,长长的水草顺着水流飘忽舒卷,充满江南水乡的味道。据说起凤桥街9--11号院内还有起凤泉,不过偶没有进去过。

  起凤桥街中段北边有一条南北向的小街叫马市街,此街在原济南府学大门南侧,辛亥革命前,为尊崇孔子,经过府学门前,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所以游人或来府学祭孔的官员,将马拴在此街,故名马市街。马市街上干净清新,虽然已经不见曾经的马匹车辆,空中仿佛还回旋着马儿前蹄腾空的嘶叫声。

  马市街的北端就是济南文庙,原称”济南府学文庙”,这里也是芙蓉街的北端。芙蓉街现在成为济南的小吃一条街,她南起泉城路、北至西花墙子街南口,因街中的芙蓉泉而得名,具有上百年的历史。明清时期这条街的四周多是巡院、都司、布政司、贡院和府学衙门,良好的地理环境吸引了众多商家来此开店营业。走进现实中芙蓉街就好象走进了一座年久失修的历史博物馆,尽管随着历史的变迁,陈迹渐少,但从沿街二层小楼的精美木刻仍可推想出当年老街的繁荣。此街中还有很多无名的小泉散落在居民院落中。

  休息完毕,接着逛悠。那就以珍珠泉为起点吧。从人大门口往西有一条小路,约30米左右,走到尽头往右一拐就进入了芙蓉街—曲水亭街片区,这一片是济南唯一一片保存完好的具有老济南味道的居民区。这一片街连街、巷连巷、胡同串着胡同,但是就是没有一处是死路,七绕八拐的象迷宫,总在人们认为没有路的时候,突然峰回路转又进入了另一个胡同。小时候在街巷中嬉笑打闹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现在漫步穿行在这些老街巷中,她就像一位慈祥的老者娓娓地给人们讲述着老济南的故事。

  首先的一条道是西更(念jing)道街,她北起曲水亭街,南止芙蓉巷,东侧就是人大围墙,石板路,据说原来水多时睬在上面会有泉水汩汩而出,总长400多米,因为古时打更时所走之街,故得名。“东更道、西更道、王府池子二郎庙”这是老济南的顺口溜。

  从西更道街北走不远就有一条东西向的小巷,西辕门街。此街长不足30米,住户只有3家,算得上泉城最短、住户最少的街了。辕门是古代帝王巡狩、田猎,止宿在险阻之处,临时用车子交叉搭成一个半圆形的门,称为辕门。后专指将帅的营门或督抚等官署的外门。珍珠泉畔历代都是官衙府邸。北宋时的曾巩其府邸即在此附近,靠近百花洲一带。金末元初为山东行省兼兵马都元帅张荣府邸,后来明德王朱见漭在此建德王府,清代的巡抚公署也在此处。在它的旁边设立辕门乃是很自然的事。与之相对称的东更道上以前也有东辕门街。建国初期才改了名称。

  出了西辕门街东口正对着还有一条东西向的小巷,凤翔巷。这是济南最窄的一条小巷,她东起平泉胡同,西止芙蓉街,宽度仅为80厘米。此条小巷旧时为两边房子的墙缝形成,俗称“墙缝巷”,后取其谐音称“凤翔巷”,寓意为让凤凰飞到这里图个吉祥。她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凤凰小息在大明湖,一日去南边嬉戏;在它起飞的地方有一个小桥,这个小桥后人就取名叫‘起凤桥’了;有人在一街巷抬头一看:正有一只凤凰高高的飞翔而过;后人就为这条街取名“翔凤巷”了;这只凤凰飞翔了一段时候,就落在现在经七路南边的一条街上,后人就为这条街取名“落凤街”了(现在这条街已经拆迁)。 人站在巷中双臂无法展开,像我这样的瘦子走在这条巷子里的时候还有紧迫感,我想体积过于庞大的人就绕道而行吧,嘻嘻。(纯属友情提示,绝对没有诬蔑之意)

  从西辕门街东口南北向的小道叫平泉胡同,因此街中有一泉,名平泉,而得街名。现在平泉应该在此街的11号院内,看上去更似一口圆形的水井。(这片老街巷每条街口都有大理石做的地图及说明)

  在平泉胡同中部凤翔巷北又有一条东西向的小巷,名金菊巷。巷子虽不长,但对于老济南来说,她的名气却很大。金菊巷西起芙蓉街,东至平泉胡同,巷名源于此街住过的一个名叫菊花的女人的传说。这条长不过百米的小巷诞生了鲁菜馆燕喜堂饭庄、咸宜钱庄和英华斋装裱店等济南老字号。金菊巷1号的燕喜堂老宅,3号是燕喜堂老号。济南菜是八大菜系之一的鲁菜的重要分支,旧时济南有四大鲁菜馆,其中一家就是燕喜堂。创办人赵子俊,老家历城,16岁进城打工,20岁时到吉元楼饭庄打工,后来在芙蓉街北首开设的魁元楼跑堂。燕喜堂是在山东商业银行董事董丹如的资助下开办的。因赵子俊科班出身,他对菜品质量和特色的要求很高。炉灶掌门人侯庆甫、梁继祥在烹饪技艺上追求典型的老济南风味,时称“历下风味”,以清汤、奶汤等汤菜见长。

  今金菊巷5号和7号院,是这条巷子中建筑最为精美的宅子。5号门临街,正门为青砖黑瓦的门楼,砖石雕齐全,拱券上有石雕蝙蝠,嵌石匾额上有“咸宜”两字。入门为照壁,向左进院后为砖石混凝土结构的二层洋楼,精细坚固。楼后还有5个小型四合院。据说这里曾是一家颇有实力的钱庄,主人姓纪。

  平泉胡同尽头就是王府池子街了,这条街因王府池子(濯缨泉)而得名。此街幽静深邃,曲折多拐,拐着拐着忽听耳边哗哗的水声,嬉闹的人声,再往前走两步,一池碧水映入眼前,这里就是济南人心目中大名鼎鼎的王府池子了。因为济南的泉水是恒温的,因此会有冬暖夏凉的感觉,因王府池子是位于居民区内的最大泉池,这里自然而然就成了老济南人冬天冬练、夏天乘凉的好去处。王府池子原在德王府院内,故得名。后来清军攻占济南后,废德王府为巡抚衙门,将王府池子划了出来,流落到民间,“旧时王府院中池,流落民间百姓家”,但名字依然气派。王府池子二十米见方左右,南侧是人们赏泉的地方,树有石碑一座,上写“王府池子泉”,另有凉亭一座。东西两侧是民房的背面,西侧高些,是个二层建筑,东侧低些,两间房都是青石到顶,下半截浸在水中。王府池子北面原是一个大户人家,据说姓张,院内有柳树几株,石桌石凳,常有人在那里饮茶下棋。泉水从西北侧流出,基本上在各家穿行,流到曲水亭街,然后汇入大明湖。

  王府池子街北端与起凤桥街交接的地方还有一眼名泉——腾蛟泉。为济南珍珠泉泉群的21处泉池(含失迷泉池2处)之一,在新评出的七十二名泉中位列第二十三泉,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著录,并云“曰腾蛟,如蛟之得云雨而飞腾也”。该泉位于旧城王府池子街北端路东,邻近与起凤桥街的交叉路口。泉池呈长方形,长1米,宽0.5米,深1.5米,以青石围砌,精致方正。“腾蛟泉”之名取自泉西侧的腾蛟起凤坊,当年坊畔建有一石板平桥,名起凤桥,横跨于濯缨泉(即王府池子)、朱砂泉等诸泉汇流入大明湖的小溪上,形成名泉、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美丽景观。该泉泉水清甜,水自岩孔涌出,盛水期泉池水面离地平面不足半米,伸手便可取水,附近居民住户多于此取水洗衣洗菜,尽得其便。泉池东墙上嵌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举人、历城人李亻间(“亻间”为生僻字,故而两字一体,请参见图片)于丁卯年(公元1867年)题写的“腾蛟泉”名刻。

  马市街的北端就是济南文庙,原称”济南府学文庙”,这里也是芙蓉街的北端。芙蓉街现在成为济南的小吃一条街,她南起泉城路、北至西花墙子街南口,因街中的芙蓉泉而得名,具有上百年的历史。明清时期这条街的四周多是巡院、都司、布政司、贡院和府学衙门,良好的地理环境吸引了众多商家来此开店营业。走进现实中芙蓉街就好象走进了一座年久失修的历史博物馆,尽管随着历史的变迁,陈迹渐少,但从沿街二层小楼的精美木刻仍可推想出当年老街的繁荣。此街中还有很多无名的小泉散落在居民院落中

  出了王府池子街便是起凤桥街,她东起西更道街,西至芙蓉街,街中间有一小石桥,名起凤桥,街故以桥名。起凤桥街不长也不宽,青石铺路,路两边皆是小瓦花脊的门楼与青石起基的小平房,它附近南有王府池子街,北有马市街,虽说四通八达,却是闹市中难得的雅静之地。小街最有韵味的应是它的中段,也就是起凤桥这里,王府池子的泉水从路南穿过小石桥汨汨向北,经过一个个住家院,蜿蜒曲折一直到曲水亭,然后注入百花洲、大明湖。据说,古代这里曾是曲水流觞所在。而今则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只有那条碧水不分贫贱,不舍昼夜,潺潺湲湲,从古至今流淌不绝,长长的水草顺着水流飘忽舒卷,充满江南水乡的味道。据说起凤桥街9--11号院内还有起凤泉,不过偶没有进去过。

  起凤桥街中段北边有一条南北向的小街叫马市街,此街在原济南府学大门南侧,辛亥革命前,为尊崇孔子,经过府学门前,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所以游人或来府学祭孔的官员,将马拴在此街,故名马市街。马市街上干净清新,虽然已经不见曾经的马匹车辆,空中仿佛还回旋着马儿前蹄腾空的嘶叫声。

  马市街的北端就是济南文庙,原称”济南府学文庙”,这里也是芙蓉街的北端。芙蓉街现在成为济南的小吃一条街,她南起泉城路、北至西花墙子街南口,因街中的芙蓉泉而得名,具有上百年的历史。明清时期这条街的四周多是巡院、都司、布政司、贡院和府学衙门,良好的地理环境吸引了众多商家来此开店营业。走进现实中芙蓉街就好象走进了一座年久失修的历史博物馆,尽管随着历史的变迁,陈迹渐少,但从沿街二层小楼的精美木刻仍可推想出当年老街的繁荣。此街中还有很多无名的小泉散落在居民院落中。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南若然】
    ----- 侨乡传真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