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侨乡见闻:侨村的“饭局”:聚的不仅仅是餐

2011年09月28日 09: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侨乡见闻:侨村的“饭局”:聚的不仅仅是餐
    每逢村里人结婚、过寿、庆佳节、迎华侨,恩平市金贵村的村口都会摆满几十桌酒席,全村老少定会前去捧场,好好热闹一番。图为村民陈济浓(右)的70大寿,宴席开始后,陈伯逐桌敬起酒来,笑着向前来庆贺的乡亲表示感谢。作 者:张美安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社恩平9月28日电 题:侨村的“饭局”:聚的不仅仅是餐

  作者 刘烨

  每逢村里人结婚、过寿、庆佳节、迎华侨,恩平市金贵村的村口都会摆满几十桌酒席,全村老少定会前去捧场,好好热闹一番。

  记者进村采访时,正赶上村民陈济浓的70大寿。十几个工人在村食堂忙碌着,4个大圆桌上放满了烧鹅、白切鸡等食材。一位厨师告诉记者,寿宴下午4点半开始,一共摆35桌,每桌十菜一汤。

  金贵村村长陈瑞锦说,全村人一起吃饭是最热闹的事,谁家要办酒席都会在村口“金贵村楼阁”的墙面贴上红纸黑字的请柬,告知乡亲摆酒的缘由、地点和时间,并特别写上“免礼”二字。

  在金贵村,如果办喜事的主人条件允许,会请村民吃上一天,中午的时候吃“礼粉”(当地面食),晚上的时候再吃宴席。此外,当地还有一个习俗:如果主人从外地回来办喜事,一定要从村口阁楼的大门进村后再入席,方才得体。

  今年42岁的何菊兰18年前嫁到金贵村,当时华侨捐建的“金贵村楼阁”刚刚建好,她也成为新楼阁迎来的第一个新娘。“结婚那天我穿了粉红色的婚纱,全村人都出来看热闹,村口摆了60桌的宴席都还不够坐。”何菊兰说,这个情景令她至今难忘。

  不过“新媳妇”刚嫁来没几年就成了“留守妇女”。何菊兰说,村里的华侨有600多人,她的丈夫也是其中一员,“12年前他去荷兰打工后就很少回来了”,和村里许多人一样,何菊兰也有着一份海外的牵挂。

  随着村里外出打工的人逐渐增多,全村人聚在一起办喜事多了一份特殊的“责任”。62岁的委内瑞拉归侨陈强告诉记者,“以前年轻人出国创业很艰辛,家里老人过大寿赶不回来,留在村里的人都会热心帮忙。”

  陈强说,从那时起,全村热热闹闹的吃饭有了不一样的意味。“我和妻子的60大寿儿子也没能从英国赶回来。但有村里人帮我过生日很热闹。”

  金贵村的宴席是海内外乡亲联系感情的纽带。村民告诉记者,该村至今仍保留这样一个传统:不论是娶媳妇还是嫁女儿,如果华侨在海外结婚不能回乡,打个电话回来,村里人也会为新人在家里办场酒席,“虽然人不在家,但对新人的祝福我们都会送到。”

  这么多年来,金贵村走出去的人一个接一个,侨胞们的乡情却始终难以割舍。“去年春节,40多个华侨从委内瑞拉、哥斯达黎加、荷兰等地赶了回来。大年初八那天,华侨们凑钱办了80多桌宴席。”回想起当时场景,陈强很是兴奋,“现在村里人都盼着过年再好好热闹热闹。”

  陈济浓的大寿还没开始,村口的饭桌早已坐满乡亲。下午五点,专程从恩平市赶回来过寿的陈济浓进入村里,几位相熟的村民纷纷上前问候。宴席开始后,陈伯逐桌敬起酒来,笑着向前来庆贺的乡亲表示感谢。(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谢萍】
    ----- 侨乡传真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