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侨乡见闻:村主任的恩平话“主播”生涯

2011年09月28日 09: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恩平9月28日电 题:村主任的恩平话“主播”生涯

  作者 廖宴思 马佳佳

  “各位乡亲,广播时间现在开始。为保证收成,最近应抓紧给农作物喷洒农药……”每天早晚6点30分,广东恩平市莲兴村村主任冯华彪的广播站都会准时开始播音。

  在村头、在田里,甚至在隔壁村的公路上,都能听到冯华彪用地道的恩平方言播报的信息。广播内容包括即时新闻、政策法规、农科信息、天气预报、突发事件等,有时还会播放村民点播的流行歌曲。

  63岁的冯华彪是土生土长的莲兴村人。他一直对新闻广播很感兴趣,也认识到了村民缺乏信息来源、消息闭塞的问题,但苦于条件所限,早些年始终没找到解决办法。

  10多年前,冯华彪被选为村民委员会主任。为了给村民提供一个获取信息的平台,在华侨的资助下,他开始筹备广播站。但村中一时找不到肯义务播音的播音员,他只好身兼站长、主播两职,一人撑起了这个恩平话版广播站。

  广播站设在村委会二楼一个四五平米的狭长房间里。电脑、收音机、麦克风等音响设备整齐地摆放在桌上,屋外阳台上还有两个综合音箱。冯华彪细数着最近播放过的资料说:“刚开始时,广播站只有一个大喇叭和一个麦克风。在各方帮助下条件好了很多,我要努力学习电脑,搜寻更多的信息传给乡亲们。”

  十多年过去了,冯华彪觉得,这个过程很平淡,只是每天都带着责任感做功课。“一开始很紧张,是村民们的鼓励给了我信心并坚持了下来。”冯华彪担任村主任的这些年,除了忙碌村中的大小事务,为了办好广播站,他还经常到镇文化站查资料“充电”。每次外出,他都不敢多停留,因为心里挂着广播站。

  改革开放前,乡村广播是农民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但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如今在侨乡江门的农村里,乡村广播站几近销声匿迹。牛江镇一位副镇长说,冯华彪这样坚持办广播站“很不容易”。 莲兴村是恩平市牛江镇的一个自然村,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占村里人口的一半,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孩子,广播站成了村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冯华彪说,自己做了一辈子农民,从不关心外面的事。但自从有了广播站,他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吴姨也是村广播站的“粉丝”,她最喜欢下地时听到广播里放红歌。她还大为赞扬广播站的作用:“记得好几次,村主任在晚上接到台风紧急通知,立刻连夜通过广播台播放消息,村民们及时采取措施才避免了损失。”

  冯华彪表示,虽然现在信息发达,但是侨乡情况特殊,多数老人和村民只听得懂恩平话,导致他们难以获知新信息。他真心希望更多村庄也重新建设广播站,为村民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让村民们也“与时俱进”。虽然现在广播设施基本具备,但村里的年轻人很少,很难找到对广播感兴趣的年轻人,这让冯华彪一直颇感无奈。

  采访结束时,冯华彪熟练地打开播音设备并调试好音,民歌《好日子》欢快的旋律随即在村中响起。他说,村中有人办喜事,中午要摆喜酒,广播站要播送音乐给大家助兴。(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谢萍】
    ----- 侨乡传真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