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济南开埠后第一家电影院:放映尘封人生

2011年10月27日 10:45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904年济南开埠。谁是开埠后的第一家电影院?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星电影院始建于1904—1906年间,为济南第一家电影院。初名小广寒电影院,坐落在今经三路小纬二路北首。先由德国人经营,后改为俄国人经营。1946年易名国民电影院。1948年底,改称济南电影院。1950年改名为明星电影院。1954年,由33户私营批发商投资627493元在经七路纬十二路动工新建新影院。1955年春节建成开业。外貌仿古宫殿建筑,内设座席1031个。1966年9月影院改为国营。1967年改称红星电影院,1978年恢复现名。”

  其实,小广寒电影院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淡出,后来成了济南市卫生教育馆,也就是说,那时的“小广寒”已经退出电影放映业,继而接替“小广寒”的是另辟新址的明星电影院。因此,老济南的第一家电影院是至今保存完整的明星电影院,“小广寒”只是明星电影院的前身或原址。由于种种原因,如今位于经七路纬十二路的明星电影院也名存实亡,已经改成一家烤鸭店。

  我是在西市场长大的。西市场里有一个和平电影院,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最初名叫同乐戏园,后改名为劳动电影院。记得常往电影院里送电影片子的叔叔姓马,他骑着一个平时不多见的大摩托车,一个帆布做成的布袋子搭在车座两边,里面放着一个个比汽车方向盘略小的铁皮盒子,至于盒子里装的什么东西,我们最清楚。每当马叔叔来送电影片时,老远就能听见摩托车的轰鸣声,我们就等在电影院门口不停地问:“叔叔,这铁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电影啊”?马叔叔说:“《地道战》!”“不对,叔叔骗人,是《地雷战》”。

  那时送电影片的人很风光也很辛苦,虽然骑着摩托车很威风,但是每天要往返几个电影院,片子必须安全准时送到。因为一部电影胶片要在两个或三个电影院里同时放映,前后放映的间隔时间也就是几十分钟,所以送片子的人要风雨无阻地循环跑片。

  记得10岁那年,学校里组织我们到当时还叫红星电影院的明星电影院,一遍又一遍地观看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的纪录片(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记得当时的红星电影院的外貌是仿古宫殿建筑,,红色的楼顶、红色的外墙、红色的柱子、红色的大门,连电影院里的座椅也是枣红色的,在当时并不繁华的济南西部,也算是一幢很古雅的建筑。后来街道上也组织大人小孩都去和平电影院免费观看,那时的和平电影院里完全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我们小伙伴们放了学也去凑热闹,看腻了,就在黑漆漆的里面捉迷藏,

  到上世纪70年代,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等拍成了电影,一时间掀起了全社会观看和学唱的高潮,尤其是《济南战役》在各个影院轮番上映,引起了众多老济南人的回忆和追捧。

  1975年我参加了工作。当时干部职工接受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组织大家看报纸读社论谈心得体会;二是到电影院里观看革命电影,接受“视觉”教育。我们宣传科的一大职责就是千方百计为大家搞到电影票,我调来不久,这个“美差”就交给了我。我除了按时按量地买到电影票外,还能通过电影院内的熟人买到紧俏的电影票,比如:如果想给哪个小青年介绍女朋友(那时叫谈对象),给他们两张电影票是最好的方式;如果正在热恋的男女想到电影院里“叙叙旧”,及时地送他两张电影票,真的比送给他千里之外的上海奶糖都高兴。

  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电视机的普及,济南市各大影院的人气一落千丈,逐渐走入低谷。后来,人们的业余生活进入“打开电视机看电影”的时代,那些老字号电影院纷纷转行或停业。现如今,建于1930年的胜利电影院、建于1950年的中国电影院已经销声匿迹;和平电影院、明星电影院以及光明电影院等已改为其他用途;唯有几经装修改造后的大观电影院、职工电影院等极少数“老字号”还在“坚强地活着”。(台应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南若然】
    ----- 侨乡传真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