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东:流转光阴里的泉城市井老巷

2012年07月31日 15:51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济南有这样一些老街巷,它们的名字少了几分秋柳园街、曲水亭街的唯美,却多了几分人情味儿。剪子巷、筐市街、花店街、估衣市街……提起这些带有浓浓市井色彩的地名,你仿佛就能看到熙熙攘攘的街道上那些繁忙的店铺,伙计们或拿着大家什埋头干活,或操着纯正的济南腔吆喝生意,不时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剪子巷:铁匠铮骨铸叮当

  剪子巷在济南的名气很大,电视剧《北方有佳人》中的故事也发生在这条古巷中。跟随济南市地名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济南文史专家唐景椿,记者找到了位于趵突泉公园西侧的剪子巷。这条南北走向的小巷,北起共青团路,南止于花墙子街,街长214米,宽约4—7米。

  “清光绪年间,随着济南府经济地位的提高,山西交河、北京东郊以及济南章丘的铁匠们纷纷涌入济南,在这条小巷里开了许多以制造剪刀为主的铁匠铺,剪子巷的名头也就打响了,站在街头就可听到剪子巷里传出的‘叮当叮当’打铁的声响。”唐景椿如数家珍似的向记者讲起了这条古巷的历史,巷子里的铁匠铺多为二层楼房,前店后坊,生意火爆。

  唐景椿也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第一次去剪子巷时看到的情景:一个小徒弟呼哧呼哧地拉着大风箱,不断往高台上的小洪炉上加炭,站在旁边拿着长铁钳子的老师傅,则用钳子夹着在火中加热的铁毛坯翻动,一旦加热到了火候就将铁毛坯夹出放在高高的铁砧上。师傅用小铁锤指挥锻打毛坯件,学徒则在师傅小锤的指引下抡起大锤,重重地打在需加工的毛坯部位上。师徒二人叮叮当当,配合默契,让他看得目瞪口呆。

  “我记得剪子巷的铁匠铺好像在北边和街中间较多,像全泰铁器铺在当时颇有名气。可能由于剪子巷在旧时离药市较近,在清末街上开有利生药栈、德聚泰药栈,后来又开了多家中药铺。”唐景椿说,除此之外,剪子巷中还开有惠祥当铺,以及德成号、福源昶杂货店,还有经营洋货的德盛永,这在当时是很时髦的,光顾的也大多是有钱人家。

  剪子巷的名气不仅因为它旧时的繁华,还因为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清泉石上流,人在水上走”的泉城风情。那时,剪子巷地上铺着的是极富老济南特色的青石板,随意掀开一块,珍珠般翻滚的泉水立刻汩汩涌出。逢着雨天,雨水汇着泉水一起在石板上流淌,小巷里的孩子们在青石板上提着裤脚蹦跳着走路,一不小心滑进水里,那泉水的涓涓流淌声便萦绕着孩子们的嬉笑声,在窄窄的街道上飘散开来。

  以写“吃”闻名的台湾美食家、散文家唐鲁孙先生在做客济南时曾留下了《济南的泉水和鱼》的名篇,文中写“他(朋友)带我到后花园,吩咐佣人把花圃中的石板撬开一块,只见其中泉水淙淙,垂手一捞便是两条生蹦活跳的青草鱼,那情那景真是又有趣又神奇呢!”——他提到的后花园正在剪子巷。

  如今的剪子巷已经没有了青石板,记者也没有在这里找到泉水的踪迹,甚至水泥路面也多有碎裂。斑驳的阳光透射在巷口“市民喜爱的老街老巷”的铜质匾牌上,似乎在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估衣市街:家贫置衣解燃眉

  走到剪子巷北首,向东会看到一条宽阔繁华的大马路,省文物总店、省党史馆等建筑都建于此。这就是几十年前的估衣市街,位于现在的共青团路东段。

  估衣市街,顾名思义,是因出售旧衣或以较次原料加工较粗新衣的集市而得名的。在旧时的济南,一些穷人没钱添置新衣服,只好去买旧衣服,而富人也乐得把穿厌的旧衣服拿出去卖掉。还有些人,为解决燃眉之急将自己的衣服拿出来当掉。长此以往,估衣市街应运而生。上世纪20年代后,估衣市街上只剩下为数很少的估衣店。

  据唐景椿介绍,估衣市街是济南古城城厢西关的一条重要道路,明代诗人王象春就有“古道朝京踏作河,寒泉无奈热肠何。东门一样垂官柳,只是西门送客多”的诗句。1904年以前,济南的城市中心在老城,百年开埠辟建普利门后,商户西迁,此街更成为连接旧城与商埠的纽带,汇集了众多商家。虽名为“估衣市街”,实则各类作坊林立、店铺鳞次栉比,一时间车水马龙,终日行人不断,十分繁华。

  那时的估衣市街上汇集了众多颇有名气的店铺,竞争相当激烈。比如传说在隋朝末年秦琼与瓦岗寨英雄结拜兄弟贾家楼旧址的玉美斋食品店、开明绅士辛铸久创办的经文布店、北厚记酱园及其以东的植灵茶庄等。

  1927年,估衣市街扩展为17米宽的柏油马路,是济南市的第一条柏油马路,在当时的山东只有青岛的中山路能与之媲美。它的宽阔与平坦,曾给上世纪30年代在齐鲁大学教书的老舍先生留下深刻印象。

  在此次道路拓宽中,清嘉庆初年由济南估衣业同人集资修建的集云会馆,也被迫去掉了大门、屏门、西对门、南客厅等建筑,只将正殿保留下来。各地会馆都有供祀关帝的习惯,集云会馆也在正殿供祀了圣帝关公像,济南人也出于习惯将集云会馆称为关帝庙。据说,当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将慈禧太后的太监安德海捉住后,就秘密关押在这个关帝庙里。后来,从关帝庙后门将其拉出去处死。

  1928年,震惊中外的济南“五三”惨案发生,估衣市街损毁严重。1965年,估衣市街拓宽改造,拆去了路南的部分商铺,但依然保留了路北的北厚记酱园、万和堂中药店和经文布店等老字号,后并入共青团路。2000年夏,街道拓宽到50米,双向六车道,路北的老建筑也大部分都拆除了。如今的共青团路东起泉城路,西至经四路,是济南的主要干道之一。路上车辆川流不息,行人络绎不绝,依稀可见估衣市街当年的繁华。

  制锦市街:音差义错市喧嚣

  穿过旧时的估衣市街,沿着筐市街向北走,路过朝阳街,便到了制锦市街。制锦市街分前街和后街,沿途漫步,可以看到仿古改造的墙体。青灰色的方砖整齐排列,韵味十足的图片配着老街巷的介绍,并不宽敞的街巷被两旁“牵手”的法桐密密地遮住,让人在这个夏日的黄昏顿觉清凉。街边的休闲亭里,许多老年人聚在一起下棋、聊天、纳凉,悠然自得。

  唐景椿介绍,金代诗人元好问曾为济南古城西门外交通要地赋诗:“六月行人汗如雨,西城桥下见游鱼。”古时的西门外,是一望无垠的华北平原,为通燕冀要道。但在明代济南成为山东省会后,西关一带便繁荣起来。据《市中区志》记载: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迎仙桥(今制锦市辖区内英贤桥)设馆驿总站,又称接官厅,这里便成为当时进出济南的必经之地。

  在清道光二十年的《济南府城图》中可以看到,现今的制锦市街一带,那时仍是一片水湾,名叫“三娘子湾”,现位于济南天桥区共青团路五龙潭公园内,即贤清泉。

  关于三娘子湾,还有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据传,贤清泉畔曾住着一名官宦子弟,名李狗,终日游手好闲,无恶不作。一日,两姐妹在此浣衣,被李狗看到后抓进府里受尽折磨。李狗的丫鬟淑娥得知后予以搭救,却不幸被家奴发觉,三个女子眼看家奴就要追上来了,就跳入贤清泉,溺水身亡。三人死后不久,泉边长出开粉红色花朵、奇香无比的小树,少女们采之可做胭脂用,故名“胭脂树”,人们都说此树是三女的精灵所变,因此,贤清泉又名三娘子湾。对此,明刘勅《历乘》有记,“三娘子湾在西门外东流水北,世传三女子齐坠于此,故名。”

  而到了清光绪年间,三娘子湾一带,水面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莲塘和蔬菜地,人们称之为“菜园子”。唐景椿告诉记者,据清乾隆年间《历城县志·山水考》载,“小河在龙潭迤北蜜脂诸泉汇为溪流,莲塘蔬圃,相错如绣”。在此种菜种藕的农民,喜用棘榛(即酸枣树枝)作地界,而南部山区的农民则常常肩挑车推把棘榛运到这里来叫卖。后来,卖棘榛的人越来越多,便渐渐形成了棘榛市。形成街道后,人们就习惯性地称该街为“棘榛市”。“后因‘棘榛’与‘制锦’在济南话中发音相谐,为求其雅,便以制锦市为街名。”

  斗转星移之间,这些沧桑老巷随老济南一起在历史长河里无声地畅叙幽情。即便朱颜已逝,那些老行当的面貌还能依稀在这些名字里寻觅一二。当你念起这一个个并不高雅,却清新别致的地名时,就能听到岁月在悠然吟唱。

【编辑:南若然】

>侨乡传真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