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端芬东宁村:岭南民居建筑的“活标本”(2)

2012年12月03日 15:57 来源:江门日报 参与互动(0)
端芬东宁村:岭南民居建筑的“活标本”(2)
建村时种下的两棵榕树村民称之为“公婆树”
民居外墙虽斑驳,但仍可见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重点侨乡 华侨华人人数为户籍人口的两倍

  据了解,东宁里是端芬镇的重点侨乡,村民早年多赴古巴谋生,去南洋的也不少,后来才主要转赴美国谋生。东宁里的华侨华人主要分布在这三大地区,华侨华人的人数约为户籍人口的两倍。

  过去,东宁里曾出过几个名人。李龙启,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上世纪30年代任端芬东陵学校校长,对发展家乡教育颇有贡献;李龙启的两个儿子李国华、李国贤是黄埔军校学生,新中国成立后,在沈阳兵工厂当工程师,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李长华,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他的家里还保存有毛泽东主席签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印章的烈士证书,上面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大字。

  东宁村立村近百年,是台山侨乡近代乡村规划的“样板”,也是岭南民居建筑的“活化石”。据台山市城乡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东宁村已划入台山市名镇名村建设工程行列,其定位是创建民居风貌名村。名村创建要突出对民居风貌及村庄整体布置格局的保护与延续,突出台山侨乡近代乡村规划思想及民居风貌特色。其建设的要点为:一是进一步凸显民居风貌特色,保持建筑的原真性。二是挖掘、展示村庄历史人文底蕴。利用祠堂、书院等历史建筑,将村庄的建设、发展演变历程及居民宗族脉络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展示。三是全面提升村庄的景观风貌及宜居水平。

  历史文物 两块石刻石碑值得保护

  据李国良反映,东宁里有两块石刻石碑。在他的引领下,记者看到了这两块石碑,一块石碑上刻有“台赤县法院布告 台赤县法院行镇(政)委员会 中华民国十六年十二月五日”。李国良告诉记者,碑文是有关当年土地争端的。这块石碑目前平放在村子入口的水圳上作为洗涤用的踏脚板,由于长年累月被人践踏,而且经常被水浸泡,碑石表面长满了青苔,不少石刻文字已被磨掉。李国良从家里拿来刷子刷洗,才隐约看到一些文字。“梅伟强副教授建议好好保护这件‘古’文物,将来把它安放在合适的地方展示,并加上文字标识牌,供人们研究之用。”

  另外,民国十二年由李振业撰文刻在石上的碑文,目前仍嵌在东宁里书馆的墙根下,保存完好,对研究东宁里的村庄建设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块石碑有一半被嵌在土里,而上面的一半碑文也被地砖和沙土遮盖,无法辨认。李国良老人小心翼翼地把几块板砖翻开,再把沙土刨出,记者才可以清楚地看清所有碑文。碑文全文如下:“本堂所买海口地面土名大王围专系保卫东宁里新村而设当经集各股友公议嗣后该围之田递年收入除费用外按股均派不得藉占股多自行霸耕更不得将田划股均分及私卖或按典与外姓致生轇轕倘有意见或有参议尽可公举值理或轮流管理以固团体而卫村场特此泐石永资遵守 民国十二年夏历四月初一 李振业公启”。

  据村民反映,东宁里原来还有两座很漂亮的碉楼,可惜在文革初期被拆毁。

  风格独特 民居烙上近代西方文明印记

  梅伟强认为,由于规划统一,执行严格,所以,东宁里的建村规划和民居对联、联语,令人信服地说明,在建筑风格方面,当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到岭南地区后,东宁里把水乡地脉、气候条件与出洋的先侨带回侨居地的建筑风格融合一体,衍生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它是岭南乡村中盛行于各地的宗族聚居方式的“活样本”,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科学价值。在思想文化方面,东宁里家家户户大门上的大红“福”字和“三星在户”、“兰桂滕满”、“竹报平安”、“诗礼传家”、“福自天申”等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与道德教养的联语,让人看到东宁人的中华文化“根”的意识;而“民权发达”、“民权宝贵”、“文明世界”、“世界维新”、“家政修明”等联语,又深深烙上近代西方文明的印记,强烈反映了东宁人对孙中山先生大力倡导的民主、共和、平等、博爱等西方资产阶级理念的认同与向往,说明东宁人的思想并不保守,他们也与时俱进,满腔热情地去拥抱新世界,创造新生活,建设“家政修明”的新农村。

  梅伟强感叹道,对东宁里来说,不仅独特的建筑文化值得研究,中西结合的人文底蕴也值得好好品味。

【编辑:王盼盼】

>侨乡传真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