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早晨的精彩 哈尔滨早文化在承袭中变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演绎早晨的精彩 哈尔滨早文化在承袭中变迁
2009年11月09日 16:37 来源:哈尔滨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当越来越多的城市感叹,一天的精彩从华灯初上才刚刚开始时,哈尔滨,仍然在演绎着早晨的精彩。

  早晨,在哈尔滨人心中是一段无法取代的时光,那是怎样的夜生活都望尘莫及的舒畅与充实。

  早晨健身、唱歌、逛早市、买报纸……哈尔滨健康的早文化一代代沿袭,在不同时期又加入新的时代元素。

  从对着大江练嗓子到组建一支合唱团;从跑步压腿到自创一种健身方式;从单个人的行动到成百上千支的晨练团体……每天早晨那一两个小时,实现了太多哈尔滨人从前不敢想的梦想,激发出从前自己也不知道的创造力,扩大的交友圈满足着与人交流、与社会融合的渴望。

  时至今日,哈尔滨人个性的释放、对理想的追求;才情的展示,对生活的信心与自信;丰富的活动,对时间的有效利用;毅力与创造力的挖掘,对自身的挑战……都为哈尔滨的早文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个性

  个性的释放、对理想的追求,被习惯早生活的人们融在了一个又一个清晨中。历史积淀出的城市个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演绎出接受力强、包含性强的早文化。

  一个人的个性追求

  “啪啪”的甩鞭声唤醒了惺忪的江畔,人们的目光开始搜寻声源。十多斤重、三四米长的铁鞭在手中挥舞自如,王元和他的同伴们早就习惯了被人们围观,有外地游客要求合影,他们也会欣然接受。他们就是自发形成的晨练团体龙鞭队。

  今年53岁的王元常年坚持晨练,以前就是到江边跑步。两年前,跑步时看到有人甩铁鞭,一下子引起了他的兴趣,这种大运动量、能同时锻炼腰、腿和手臂等处的运动项目正是他想要寻找的。每天早晨练一两个小时再去上班,觉得浑身舒畅。

  与王元不同,46岁的李树茂年轻时就喜欢滑旱冰,但那时候都是在固定的场地租鞋,很受限制。现在,各方面条件都好了,他可以好好发展和享受个人爱好,每天早晨在江边滑一个多小时,滑起来的速度和控制自如的快感让他白天上班更有精神。

  每个清晨沿江而行,拉着手风琴唱歌的、拿大毛笔练字的、跳集体舞的、唱京剧的、练举重的、玩柔力球的、踢毽子的、练武术的……让人眼花缭乱。各个公园、社区广场也是如此,市民清晨活动内容的丰富超出想象。除了不计其数的市民自发的行动,市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掌握的各种项目的体育俱乐部就有120多个,多在早晨活动。

  从共性到个性,从跑步、扭秧歌到以前想象不到的晨练内容。市委精神文明办主任刘庆明说,常常听周围人谈起早晨的各种活动。可以感到,在太平盛世,每个人都有追求具有个性的精神文化的良好愿望,早文化中体现出的市民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与以前比都有所变化。

  一个城市的个性反映

  早晨,有多少市民出门活动谁也说不清。仅体育锻炼一项,市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主任陈泰成通过参加俱乐部的市民数量估算,至少有数十万人。至2005年止,哈尔滨市社区数量是493个。每个社区有1至3个文艺团体集中在早晨活动,每个团体从几十人至上千人不等。哈尔滨市共有124个早市,大型早市的人流量在万人以上……

  千千万万的个人个性,汇聚成哈尔滨市独特的晨间风景。早文化也体现了哈尔滨市的地域文化特点。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员董鸿扬认为,哈尔滨市远离中原文化核心地区,受传统的束缚比较小。同时,从历史上看,1898到1948年先后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侨民居留在哈尔滨。在1922年之前的许多年份中,哈尔滨外国侨民人口数量超过总人口的二分之一以上,1912年外侨人口占总人口的62.86%。这些都让哈尔滨的地域文化具有接受力强、包容性强的特点。

  才情

  厚重的音乐传统,遇到了盛世中的闲暇时光。那些从前没机会展示、没条件挖掘的才情,挥洒在每一个清晨。让哈尔滨的个性早文化丰富多彩,颇具“特长”。

  一段展现才情的时光

  清晨,在江畔、公园、社区,到处传来或雄浑或优扬的乐曲和歌声。四五十名团员的霁虹桥社区牵手艺术团每天早晨都在社区里活动,常年的晨练,使他们合唱、舞蹈、独唱、京剧、评剧样样都行;每个早晨,南岗区和平邨社区童心艺术团练唱都让人感到老人们童心未泯……

  每个清晨,拎着录音机到广场去跳国标舞是道里区居民史惠珍老夫妻俩最重要的事。她说,原来不会跳舞,年轻时总认为自己五音不全。但在晨练时,跟着邻居学,竟然挖掘了自己的跳舞潜力,和老伴被推选成小队长,领着大家跳。每早拎着水,拿着粗大的毛笔到省委广场在地上写大字,也是曹大爷一天中最愉快的时光。他以前就喜欢书法,自从学会了这种沾水在地面上写字的方法,他觉得不但享受了写字的乐趣,还锻炼了手臂。

  每一个早晨,哈尔滨市究竟有多少人在进行各种艺术活动,没人统计过。但哈尔滨市每一个社区每个早晨,都活跃着一个或几个艺术团体,大家利用上班前的闲暇时光聚在一起,学习切磋,发挥特长,挖掘潜力。

  从一个城市的早文化,可以看出市民的才情。省社科院董鸿扬说,全国各地都有这个特点,但哈尔滨更突出一些,这也与地域文化传统有关,哈尔滨是座音乐城,受近代欧洲流亡到哈尔滨的音乐家影响,早就有弹琴、开舞会的习惯。在哈尔滨,早晨唱歌、跳舞的特别多,就是地域文化的一种体现。

  群众文体发展的基座

  每天早晨大量市民喜欢从事各种喜欢的文体活动,这些自发的个体活动汇聚在一起,让哈尔滨市的群众文艺体育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石。

  8月,哈尔滨市首次组队参加在秦皇岛举办的全国毽球大赛,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其基础就是市民的晨练习惯。陈泰成介绍,组队的队员全是在晨练的市民中找到的。年初,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就在早晨到江边、各个公园去找,看有没有能参赛的市民。发现到处都是成群结伙踢各种毽球的,拢到六七百人时,实在拢不过来了,这个群体太大了。后来优中选优参加比赛,大赛一共就设三块金牌,以及两名最佳主攻手和两名最佳二传手。哈尔滨队获得中年组冠军,男队队员冯易获得最佳二传奖。

  通过晨练自发形成的鸿鑫合唱团中有一位退休音乐教师李荣,他利用早晨的空闲时间教邻居、朋友们唱歌,后来登上了哈夏的舞台,如今这支合唱团累计在哈夏已经有超过200场演出。

  类似的事情比比皆是,通过晨练结识,形成有组织的团体,在国内相关赛事中一展身手:市太极拳协会在每年的全民健身展示大会上都担当重要的角色;市轮滑协会培养的运动员蝉联全国花样轮滑锦标赛轮滑舞冠军……他们都是以晨练为起点,又通过这些团体活动和赛事,更激发了晨练的动力。

  交融

  爱交朋友,乐于融入社会的性格特点,让哈尔滨的早文化有着难以改变的特质,并结合新的形势,有了新的发展。

  买报、买菜要在早晨完成

  时代的变迁给哈尔滨人的早生活带来了不少新的内容,然而,早晨买报看报、逛早市却始终如一。

  哈尔滨人喜欢早晨看报,这是区别于国内很多城市的鲜明特点。一些外地游客惊讶于哈尔滨的晚报也在早晨发行。其实这正是源于哈尔滨的早文化。一位常年卖报的老人介绍,报纸都是集中在每天9时之前出售。晨练完的、逛完早市的都顺便买份报回家看,公交车站等车上班的人也乐意买完报等车或坐车时浏览。9时以后,报纸基本卖不出去了。市民觉得,早晨买报,可以细细地读一天。

  早晨起来不但就想获知新闻,市民还喜欢晨起便能融入人群,与人交流。哈尔滨市有早市124个,每天早晨,各个早市叫买叫卖、人流涌动。赵瑞政认为,早市里的买卖既是交易,又是人们的互动。早市给了人们一个讨价还价、互相交流的空间,市民喜欢享受这种在人群中的环境,一些市民逛早市往往什么都没买,就是想融入人群中。

  融入团体,早晨的收获在延伸

  从一个人跑步压腿,到现在的小团队集体活动。市民晨练越来越喜欢和志同道合的人结伴进行。不但互相学习切磋技艺,还结识了生活上的新朋友,即使其他时间段,大家也往来密切。让市民感到早生活带来的好处在外延。

  以晨练为基础,哈尔滨市体育民间组织快速发展。2002年,在哈尔滨市民间组织管理局注册登记的只有33个,截至2006年底,发展到96个。四年间数量增加了两倍,《人民日报》专门刊发了哈尔滨市民间体育组织快速发展的报道。到目前,哈尔滨市的民间体育俱乐部达到了120多个。像只在早晨活动的太极拳协会全市有160多个辅导站,不算跟着练的,登记的市民就达3万多人。柔力球协会也有100多个晨练点。喜欢各类文艺活动的市民也是如此,抚顺社区的晨练艺术团在册团员已达到百余人。

  提起因晨练的共同爱好结识的新朋友,市民都觉得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团队中,哈尔滨人热情仗义、乐于助人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平房区的八方合唱团有十个团员是癌症患者,当一位队员病危时,团里不少朋友都集合到他的病床前为他唱歌,给他鼓劲。

  智慧

  从创新的智慧到生活的智慧,市民们创造出越来越适宜自己的早生活内容。正是这些智慧,推动着早文化的发展。

  智慧凝结出“最适宜”

  偶尔闪现的灵光和探讨碰撞的火花,让市民的早生活不拘一格,更适应个体需要。早生活中处处可见市民的智慧。

  常年晨练的李承宝以前学过七节鞭,偶尔拿铁链子玩,但他觉得这些都不太适合自己。就甩布条和各种带子,不断地试验。从牧羊鞭的启示中,借鉴七节鞭的套路,创造了有13个招式的“甩龙鞭”。虽然龙鞭队的队员认为这是李承宝创造的,但他却很谦虚,认为这是大家七言八语集体创造的。晨练的伙伴中有一位京剧团唱武丑的,他把武丑的一些招式也加入了这里。日复一日5时30分至7时30分的锻炼,大家觉得“龙鞭”让身体更加灵活,通过用手使劲握鞭,还按摩了手上的穴位。

  更多的市民没有“本人创造”,但他们却在日复一日中,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早生活内容。63岁的连有君晨练分三个阶段。他说以前心脏不好,就想找到一个办法改善这种状况。通过常年的摸索,他每天早晨5点出门,步行10公里。以此为基础,渐渐加强运动的强度,他加入了老年自行车队,大家常常约好一起骑车去周边县市。今年他又加入了冬泳协会,开始尝试冬泳。一点点提高的运动强度,让现在的他气色红润,声音洪亮,亲戚朋友见到他都觉得很惊讶。

  自然条件激发生存智慧

  哈尔滨是冰灯的故乡,哈尔滨人发明了冰灯,从冰雪文化中,可以看到市民适应自然、战胜自然的智慧和创造力。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赵瑞政认为,哈尔滨天亮得早,夏天3点多就亮天了,而冬天寒冷,常常把人们困在屋子里。哈尔滨早文化的发展都是人们适应自然条件的结果。夏天利用天亮得早的自然优势,充分利用时间,冬天改变猫冬的不健康方式,迎接天气带来的挑战。

  每个早晨,50多位市民都会到九站公园里的冬泳协会换好衣服下水游泳。四季如此。冬泳协会的王坚说,很多人只觉得冬泳是勇敢者的游戏,其实,大家发现通过冬泳可以给血管做体操,血管遇冷水收缩,到热环境中又伸展开,增加了血管的弹性。我们的晨练项目中都凝结着人们适合地域环境、适合自身需求的智慧。

  享受

  合理安排每一个早晨,从此得到其他的时间段得不到的享受,更积极自愿地加入晨间活动,是早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动力。

  挑战或交流都是乐趣

  上周的几个早晨气温都在零摄氏度以下,但早晨出来活动的市民数量未见减少。即使在数九寒冬,情况也一样。冬泳的继续冬泳、打球的继续打球。

  晨练的市民都是自发的、自愿的。谈起早晨运动,每个人都能说出一堆心得。市太极拳协会秘书长高德明介绍,全市160个晨练点都是夏天5点、冬天6点至6点半开始活动,这早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协会有30%的人是上班族,有新加入的开始起不来,或是冬天不适应,但适应过来后,慢慢就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每天早晨听着音乐打打拳,互相交流,心里感到特别愉悦。而且早晨这一两个小时活动了,一天内再不活动也觉得舒畅,工作再怎么累都抗得住。

  一些喜欢逛早市买菜的市民也觉得,早晨把一天要吃的蔬菜、水果买好,一天便不用再为这些事操心,可以完全投入工作或是享受闲暇。

  早文化链条的形成

  晨练、逛早市、买报纸、在外吃或买早餐,多数市民早晨的活动都是由这几项构成,并有固定的顺序。董鸿扬认为,这是哈尔滨市比较有特色的早文化链条,而且是市民自愿、自发形成的。现在休闲时间超过了工作时间,市民们会考虑怎样去消化和利用这些时间,出于对时间的有效利用,形成了早活动的一种链条。同时,人们也讲究享受生活,把时间节省下来做些更有意义的事,增加活动内容。早生活中便加入了买早餐或在外吃早餐这项内容。市民早生活具体内容的变化,与社区组织的形成、生活节奏更快及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等时代背景相适应,让地域文化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新的体现。(鞠红梅)

    ----- 侨乡传真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