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侨商屡屡出手 中国民俗文化产业方兴未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全球侨商屡屡出手 中国民俗文化产业方兴未艾
2009年12月23日 17:15 来源:上海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民俗风情,除了是文化的传承之外,也是极为丰富的精神、物质财富。此次金融危机,在百业萧条的同时,文化产业却因为“口红效应”蒸蒸日上。无数极有投资眼光的华侨,从少数民族风情入手,以独特的风情文化,迅速占领了民俗风情文化消费的阵地。当下的民俗产业,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合资主题公园占尽民俗产业风光

  早在1991年,香港中国旅行社与深圳华侨城经济发展总公司就极为看好民俗风情所带来的无限商机。两家公司联合在深圳市锦绣中华西侧投资建造的中国民俗文化村,是国内第一个荟萃各民族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游览区,占地面积15.8万平方米,包括中国21个民族的24个村寨,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全国56个民族代表性的民族风情博物馆。

  在建设中,这24个村寨全部按照1比1的比例修建,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里有汉族的牌坊群、北京的四合院。各少数民族村寨更具特色,在苗族、侗族、瑶族、佤族、黎族、景颇族的村寨里,繁忙的少数民族姑娘和小伙子热情地接待着国内外客人。白族、藏族、纳西族、朝鲜族、高山族的民居建筑风格各异,人们不时拍下一张张照片。还有布依族的石头寨、摩梭人的木楞房,哈尼族的“蘑菇房”,傣族的竹楼,哈萨克族的毡房,土家族的水上街市,蒙古族的蒙古包,藏族的喇嘛寺,彝族的“土掌房”等更吸引无数游客入房参观,了解中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华侨新生代王涛告诉记者,他到那里游玩时,曾经因为一不小心成为彝寨《阿诗玛的故乡》的新郎,随后粗心大意在“泼水节”里被浇得全身湿透,他还在那里学会了民间工艺品制作。王涛表示,由于这里融合了各地的风俗特色,与他同代的新生代华商无睱去祖国各地,因此经常相约来这里体验民族风情,有时候甚至请国外的合作伙伴去那里游玩。

  据记者了解,在其它主题公园经营较为惨淡的同时,深圳民俗文化村的生意却是蒸蒸日上,日进斗金。对此,不少主题公园也开始打起了民俗风情牌,以图在民俗风情这块大蛋糕中分上一杯羹。

  与上海相隔不远的常州中华恐龙园,原本是以恐龙与科普为主的主题公园,近两年来恐龙园新开展了以内含印弟安原始风俗为主的“鲁布拉”,赚得盆满钵溢,被国内外一些媒体评价为“三月旅游首选主题公园”。

  苗家姑娘的歌声让他爱上六盘水

  32岁的侨商储洋是香港银龙集团的少掌门,也是贵州六盘水市某水泥厂的老板。储洋2003年因为一次投资失误,被家族“发配”到六盘水,当时他曾经一度认为自己被父亲所抛弃,因为贵州山高地陡,而且较为落后。

  “当时这里连上网都没有宽带,只能是通过电话拔号来上网,可以说条件极差。而且除了看电视上网外,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在香港、深圳夜生活极为丰富的储洋无聊之余,只有驾着心爱的越野车外出散心。“我清清楚楚地记得,那是2003年3月,我开车到盘县这个地方,突然听到山间远远传来山歌声,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好听的山歌!”

  储洋回想起第一次接触少数民族文化的情形,心情依然激荡不已:“根本没有伴奏,那歌声极有穿透力,甚至越野车上坡时粗重的马达声都完全被压了下去。”极为爱好唱歌的储洋虽然听不懂歌词,但是他马上停车,循声而去,找到了从山上打猪草回家的苗家姑娘。虽然苗家姑娘根本听不懂储洋所说的粤语,但是心灵歌美极为好客的苗家姑娘还是将储洋带到了小村子里。

  “那天晚上我第一次觉得这么开心,村里的老人请我吃烙锅洋芋,还请我抽甜甜的水烟。吃饭的时候,村里的姑娘小伙就围着吃饭的火炉对起山歌。看到他们无忧无虑的样子,我也忍不住唱了几首流行歌。”经过这次篝火晚会,储洋深深地迷上了苗村文化,他开始学着说贵州话,吃起了辣椒,甚至还请苗家大妈帮他做了一身苗装。

  在慢慢了解了苗家人的文化后,储洋又到六枝、水城等地,和当地的少数民族交起了朋友。“我现在知道,仅苗族,就有水苗、土苗等好多小分支,他们的风俗各有特色,对起来的山歌一村一寨都不相同,真的是太有意思了。”在了解少数民族风情风俗的同时,储洋也学会了像苗家人一样,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件事业。很快,就将小投资的水泥厂搞得风生水起,重新引起了家族的关注。“苗家人吃了好多的苦,山高水恶不说了,从明清开始,生活就一直极为艰难,但是他们是如此乐观,如此坚强。了解了他们的风俗和历史,对我个人来说,也改变了我对待事业的态度和信心。按他们的话来讲‘没得翻不过去的山,没得涉不过去的水’。”

  目前,储洋的爷爷和父亲几次想让储洋重回香港总部或是深圳分公司,但是储洋还是决定留在这里。他在六盘水新区建起了竹楼和茶馆,摆满了苗家风情的小饰品和土茶,在闲暇之余,穿上苗家衣服,包上苗家头带,亲自到茶馆经营。他表示,要通过自己的方式,向更多的人介绍少数民族风情,让更多的人了解少数民族。再过几年,等到他不得不回香港接父亲的班时,他将把苗家茶馆和烙锅洋芋等等全部带到香港。他相信,这样不但可以宣传少数民族的文化,也因为其独特的风情,会给他和他的家族带来滚滚财源。(时双庆)

    ----- 侨乡传真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