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百年古宅不姓“叶”而姓“杨” 几经起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温州百年古宅不姓“叶”而姓“杨” 几经起伏
2010年05月14日 10:45 来源:浙江在线-温州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杨宅内景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百年杨宅大挪移,最近受到不少市民的关注。昨天(11日),记者联系到多名古宅的见证人,得知这座百年古宅完工后尚未做最后修饰,就因家庭出现变故卖给两户潘姓人家。后来古宅经过转卖等多次变迁,也曾当作居委会办公室、公共食堂、小学校舍等。看来杨宅的故事还真不少。

  位于温州市区浦桥河畔西门莲花埭3号的百年文物楼叶宅,为广化路建设“让道”,将整体迁移。消息一出,自称此宅建造者的后人反映,“叶宅”并非姓“叶”,而姓“杨”。

  记者昨天再次联系曾来电反映此事的市民杨女士。她说,房子是她的曾祖父建的(此前误报为此宅系杨女士父亲的曾祖父所建),建于清末民初。当时她的曾祖父从事木材生意,创办了一个板行,商号“杨元龙”,兼营海航运输生意,拥有8艘货船。她的曾祖父有个弟弟,也是开板行的,板行的商号为“兴泰”。

  杨女士说,她的曾祖父生了9个孩子,5男4女。由于当时家里开着商行,经济比较富足,所以爷爷的几个兄弟讨的媳妇,都是大户人家。她的奶奶是从上海嫁过来的。在积攒了一定的财富后,曾祖父出资建造宅院。

  据了解,宅院占地面积1.17亩,当初建了东边7间和南北各3间厢房,家人就搬进去住了。按照规划,还准备建北边间、花园等。在曾祖父的生意蒸蒸日上时,突然遭遇了台风,曾祖父经营的货船先后翻沉,无力续建规划好的北边间和花园等。之后,只能匆匆建成后面的10间平房,由钱庄“收走”后,转卖给两名姓潘的人。

  记者昨天联系上买了一半杨宅的潘姓后人潘家森。今年60多岁的潘家森告诉记者,他的爷爷潘耀祯当时也是经营木业的,商号为“潘盛兴”,当时和瑞安一姓潘的人,分别出了5600银元,各买了一半杨宅。瑞安姓潘的人买去后,自己没有居住,而是租给同为木业商人的潘早,潘早将租来的房屋作为妻子办诊所的场所。

  潘家森称,杨宅的门牌号经过多次变迁,1949年前为“浦桥上6号”,1957年到1968年为“西陡门1号”,1969年为“烈士路92弄3号”,1986年至今为“莲花棣3号”。

  潘家森说,1949年前,他们一家10人除了自住其中4间楼房外,其余的都租给别人;1949年开始,他家除了自留103平方米自住外,其余都由市房管局经租(国家对城市私有房屋通过采用国家经租、公私合营等方式,对城市房屋占有者用类似赎买的办法,即在一定时期内给以固定的租金,来逐步地改变他们的所有制)。

  现年58岁的蔡丽生是在杨宅出生、长大的。在这里住了58年的他告诉记者,他的父亲蔡存赢1949年前就租了杨宅。杨宅作为公房后,最多的时候住过20多户人家。2008年前后,因拆迁,这些住户陆续搬出,现在只剩他和另外一名文保员留宅看护。

  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专家称,文保单位中古建宅第命名分两类,一类是以纪念为目的,直接以名人故居命名;另一类以保护建筑价值为主,按照始建人名字及年代命名。在进行第五批文物调查登记时,文保工作人员没碰到古宅原主人的后人,向邻居打听古宅姓氏时,将姓氏“杨”误听为“叶”,登记为“叶宅”(是以始建人名字及年代命名的)。今年我市将公布第六批文保单位,届时将“叶宅”改回“杨”姓。另外,在古宅迁移工程完成后,也将立新碑为“杨宅”。(刘彩玲)

参与互动(0)
【编辑:杨丽】
    ----- 侨乡传真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