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生代工人注重自由和个人喜好 待遇提高仍难留人

2013年03月27日 06:42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随着新生代工人的成长,80后90后在一线工人中的比例逐渐增加。而新生代工人的就业心理与上一辈迥然不同,“挣钱”不再是他们进城务工的唯一目标,他们所追求的比前辈更为丰富。这不仅给雇主带来新的挑战,也给传统制造业带来新的冲击。

  据悉,90后低端劳动力不但供给人数逐年减少,且特征明显变化,不吃苦耐劳、不甘于流水线、不稳定等特点让制造业用工成本明显提升。

  自由和个人喜好更重要

  3月末,广东省企业各个岗位的返工率逐渐提高。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近日在东莞、惠州、江门、阳江等市调研就业工作和企业用工情况发现,截至3月4日,已有919万外省务工人员入粤,相当于节前返乡总量(978万人)的94%,其中新入粤务工人员约35万,与去年基本持平。

  近日,记者在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看到,现场求职者中不乏年轻的面孔。来自湖南的黄建龙今年刚满22岁,4年前高中毕业后,来到广东谋生。4年下来他已经在珠三角五个城市工作过,从东莞辗转到珠海、佛山、深圳和广州。他曾在工厂做过两年流水线的工作,“流水线上的生活太单调了,没有挑战性”。

  前年,黄建龙决定去做一名酒类销售,每个月基本工资加销售提成,平均可以拿到4000多,“虽然比流水线也高不了多少,但业务做多奖金也高,有压力更有动力”。为了追求更大的发展平台,他在年前把工作辞了,“目前考虑得最多的是一份工作的平台大不大,能不能学到东西”。

  尽管当天早上黄建龙从上午9点多到11点多一直在人才市场看招聘信息,但还是没有找到自己心仪的岗位。

  同是90后的李辉当天从珠海来广州找工作,但他边看边摇头:“工资还是太低了,有的才两千多,比我之前那份工作还低。”

  他告诉记者,自己原本在一家五金厂做流水线上的生产工,年前之所以辞职是因为在流水线上作业,加班太多。“我们一个月只能休两天,太少了!除了上班就没有私人时间。”为了有更多的空余时间,他只好时常向工厂请假。李辉表示,这次要找的工作必须要有双休日,不能经常加班,工资要在3500元以上。

  待遇提高留人依然不易

  “70后自愿拼命加班,80后虽然不愿但还是会忍气吞声地加班,90后是直接不来上班。”林晓苗是汕头一家印刷厂的招工负责人,在他们工厂里,90后工人已经成为主力军,她觉得要管理好这些新生代的工人确实得费点心思。

  “日常工作中,90后表现出的是灵活,接受新事物很快,但这一群工人也个性十足。很多时候一句话不爽,就轻易辞职而走。”林晓苗认为,想要留住90后的员工,企业无论是待遇还是管理工作,都要更合理、更具人性化。

  广东MT机械有限公司的销售总监卢先生,对此有类似的见解。

  在今年年前,MT公司原本有500人,但年后由于员工返乡,只剩200多人。新年后,该公司根据不同岗位,提高了薪酬待遇,并为员工提供上网、空调、洗衣机等更好的住宿环境以留住员工。通过网上发帖、人才市场招聘、在工业园区摆摊等方式,才好不容易招回100多人。“从去年12月份开始,我们就开始拖欠客户的订单,客户天天打电话催,我们都不敢接电话了。没办法啊,不够人手完成订单。”卢先生说。

  卢先生表示,公司最欢迎的是夫妻工,其次是结婚后的员工,比较稳定,最后才考虑90后。但由于招不到人,公司对年轻工人并没有太多挑剔。

  “可是有些年轻人上午来,下午就走了,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太不能吃苦了。他们在乎的关键词不再是工资、待遇,而是喜好、自由、舒服。” 卢先生告诉记者,在招聘过程中,甚至有90后告诉他,就算每个月工资给到5000元也不愿意进工厂工作,宁愿拿两三千的工资去做停车场的保安,因为当保安更自由。

  就业心理冲击制造业格局

  有专家认为,新生代工人与父辈迥然不同的就业心理,对制造业的用工格局带来一定的冲击。

  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大企业,正通过配备机器人来提高资金和劳动力的组合配置比例。然而在中小企业中,劳动力仍然是制造业长期依赖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与机器人自动化生存出路对应的另外一极,更多的中国制造重心流失到了人力成本更加低廉的东南亚和南美等地。

  在采访过程中,不少企业透露,面对留人难和招工难的问题,一些企业纷纷考虑把工厂搬到人力资源更为充足的印尼、印度等地,从东南亚等地进行劳工输入也成为企业考虑的对策之一。

  2月份,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召开的“2013年广东省就业工作座谈会”上传出的信息显示:当前广东省就业形势复杂多变,突出表现为“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

  一方面,广东省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将持续,部分企业尤其是部分中小微企业经营状况不稳定,吸纳就业能力弱化。另一方面,由于当前部分劳动力技能素质偏低、企业工资福利待遇达不到预期等因素,部分流动就业的劳动力处于徘徊观望状态,导致人力资源市场有效供给不足。特别是随着节后多数企业开工,用工需求短时间内增加,企业用工缺口短期内可能会放大。

  “从中长期看,全国和广东的劳动力资源会越来越紧张,必须进一步深化劳动力资源开发和合理配置。” 广东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报记者 何东霞 叶小钟 实习生 张秀丽

【编辑:邓永胜】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