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男童把药片当糖吃连吞30颗 药物放置不当存隐患

2013年04月10日 09:47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医生,孩子把药片当糖吃,吃下去整整30多颗,咋办呢?”

  “趁我没注意,我家四岁宝宝,把7瓶赖氨酸全部喝掉了,会不会有事啊!”

  这几天,省中医院下沙院区急诊科接连接到了好几起儿童意外伤害病例,都是宝宝偷吃药物,中毒了。

  急诊科医生张弛介绍,中毒是儿童意外伤害的常见原因之一,他所接收的病例一般集中在5岁以下的孩子,病情轻影响患儿健康,严重的则直接威胁患儿生命,家长需要警惕。

  家里药品放置不当,成孩子误吃药物主因

  前天下午4点多,一对小夫妻急急忙忙走进省中医院下沙院区急诊室,女的还不断用手在抠怀里孩子的嘴巴,“宝宝才3岁,今天,我急着去接另外一个孩子,他居然把放在柜子上7瓶赖氨酸全部喝掉了!”

  孩子妈妈姓马,一家人都在下沙工作,说起当时看到七个空瓶子的场景,马女士还是一脸惊吓。

  张弛医生立马询问了情况,张医生说:“一般都是孩子偷吃药,或大人喂错了药、喂多了剂量。还好赖氨酸是一种氨基酸,如果是降压等药物,后果不堪回首。”

  除了这个三岁小男孩,在省中医院下沙院区工作两年来,张弛经历了不少类似病例,他说:“上周日晚上7点多,一个四岁的孩子,也是偷吃了药物,之前吃过觉得好吃,把近30颗药丸当糖全吃了,催吐不成只能洗胃。”

  打开厚厚的病历本全是孩子误吃药物的案例。比如,今年年初,一位孩子奶奶不懂药品,误把防过敏的外敷药炉甘石当成了牛奶,给孩子喂服。比如,一个是妈妈给孩子喂服布洛芬退热,本来只需服1ml,却错喂了10ml。

  再比如,一个小孩子服用驱虫药后觉得特别好吃,趁家人不注意将剩余的药丸全部吃掉。

  还有,很多孩子补钙会吃钙片,钙片一般都形状漂亮,颜色鲜艳,他们以为是好吃的糖果而偷吃,曾有一对2岁多的双胞胎兄弟吃光了一整瓶。

  千万不要喂孩子吃药时,骗他们说是糖果

  针对这些,张弛医生提醒家长,家里的药品要合理正确地保存。对不懂事的孩子来说,许多药品的色彩、形状以及甜味的糖衣,是极大的诱惑,小朋友会误把药物当零食吃,家长应及时预防。

  那么家长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张弛医生说:比如,药品应该放在小朋友不易拿到的地方,家长的床头柜和手提包都不宜放置药品;每个家庭都有很多备用的药,比如退烧药、止泻药等,应配备专门的小药箱,并随时上锁;应保持药品完整的外包装,散装药品应装于瓶内,贴上标签,使用时需对照标签,分门别类地放置;用药后,家长应把瓶盖拧紧,不要随手把已开封的药放在桌上或抽屉里。

  另外,要注意药品使用的有效期限,必须定期清理药箱。过期的药物,不要丢弃在垃圾桶中,而应该碾碎冲入马桶;小朋友的好奇心非常重,平常应多教导孩子,任何东西都必须先问后尝,教孩子先问问父母是否可以吃,再去品尝。

  特别要注意的是,平时喂孩子吃药,或自己吃药时,不要骗他们说是糖果,而应该告诉他们正确的药名与用途。

  不可随意在孩子面前服药,以免孩子效仿。

  延伸阅读

  家庭自救要镇定做四件事

  一看,二吐,三解,四送

  若是孩子错服药物,该怎么办?

  张弛医生说:一旦发现孩子误服了药物,切莫惊慌失措,或指责、打骂孩子。正确的处理方法是要一看,二吐,三解,四送。

  一看,孩子吃错药后的表现,是否有反常行为。仔细观察,尽快弄清孩子误服了什么药物,服药时间大约有多久和误服的剂量有多少,及时掌握情况。

  二吐,孩子吃错了药,或是家长给孩子喂错药,或服了过多剂量的药物,要尽快让孩子将药物吐出来,减少药物的吸收。用手指或羽毛状柔软的东西刺激咽部,使药物呕吐出来。胃空难以呕吐的孩子,应先让其大量喝水,然后将孩子的肚子顶在膝盖上,头部放低,再将手指伸入小孩喉咙口,轻轻压一下舌头根部,反复进行,直至呕吐为止。

  如果让小孩躺着呕吐的话,要侧着睡,防止呕吐物卡住喉咙,呕吐物要及时清理掉。但如果误服了强酸、强碱、石碳酸等药物不能催吐、洗胃;小孩神志不清或者出现抽筋时,也不宜催吐。

  三解,送医前,可使用解毒剂。误服一般性药物且剂量较少,可多饮凉开水。误服强碱药物,应立即服用食醋、柠檬汁、桔汁等;误服强酸,应使用肥皂水、生蛋清,保护胃黏膜;误服碘酒,则应饮用米汤、面汤等含淀粉的液体。

  四送,及时送医院。在送往医院急救时,应将错吃的药物或药瓶带上,让医生了解情况,及时采取解毒措施。(陈素萍)

【编辑:王浩成】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