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社区医院的“冷”与“热”

2013年06月13日 09:18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0)

社区居民在“健康小屋”测血压。

  在医改逐渐步入深水区的今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显得愈发重要而急迫。

  “看病难、看病贵”其实质是“到大医院看病难、到大医院看病贵”,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改变就医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也因此,社区医院的建设,被认为是医改的一个突破口。中华医学会理事长钟南山就曾经说过,医改的关键和要害应当是提高社区医院水平,减少公立大医院内的普通病人。

  然而,让人尴尬的现实境况是,无论大病小病,民众都习惯性地到大医院就诊,“小病大治”、过度诊断等现象普遍存在。来自卫生部门的资料显示,本来三级医院65%的门诊病人和77%的住院病人均可分流到社区卫生机构。

  提高社区医院水平,不仅关系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关乎医改成败。

  社区医院要“热”起来,必须提高诊疗水平,配备全科医生。

  社区医院之所以“遇冷”,关键在于其现有的医疗水平难以满足民众的要求。一方面是硬件方面医疗设备不足,而更关键的是医疗人员资质水平有限、全科医生严重缺乏。大医院倚重专科医生,社区医院仰仗全科医生,才是最佳配置状态。但我国基层卫生机构中全科医生严重缺乏,解放军总医院教授李小鹰提出“培养大量全科医生才能真正缓解看病难”。这不仅仅需要加大投入,更要在人员的编制核定、奖励激励机制方面吸引全科医生到社区医院任职就诊。而公立大医院也有责任、有义务挂钩帮助提高社区医院的水平,不仅要承担全科医生的技术培训,还要在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帮扶。

  社区医院要“活”起来,就要明确自身定位,与大医院错位发展。

  社区医院要发展,首先应该明确自身定位。社区医院应该是“做大医院做不了和没精力做的事情”,实现错位发展与互为补充。社区医院重点应在疾病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公立大医院和社区医院要建立顺畅便捷的“转诊”机制,联动互动,各司其职,各展所长。

  这方面,新加坡的经验可供借鉴。新加坡制定了严格的病人逐级转院制度:病人先到社区医院就诊,如社区医院没能力治疗,再转到大型的综合医院,由社区医院推荐转入大型综合医院的病人,收费比其他病人低。如此规定,既坚持了“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也可以避免大医院资源浪费现象。

  在众多国家,社区医院都是就医首选,“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手术在医院,护理在社区”已成医疗惯例。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基层卫生机构的就诊率达80%以上,只有不到20%的患者需转诊到中心医院或专科医院。

  我们期待,新加坡社区医疗模式在厦门的引进与试点,能够给社区医疗机构的发展找到一条路子,让曾经备受“冷遇”的社区医院“热”起来。(王敏霞)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