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江西古代水利灌溉工程首次晋升“国宝”级

2013年06月13日 14:38 来源:江西日报 参与互动(0)

  始建于公元937年的古代水利灌溉工程——泰和县槎滩陂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我省首个成为“国宝”级的水利灌溉工程。6月8日,省文化厅文保处负责人告诉记者,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代水利灌溉工程有四川都江堰、安徽丰塘(芍陂)、福建木兰陂等,槎滩陂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填补了江西文物保护的一个空白。

  槎滩陂灌区地处吉泰盆地核心区,吉泰盆地是我省的“粮仓”之一。6月5日,记者从水陂堰坝顶淌水走过,只见一道低矮的拦水堰坝将源自罗霄山脉的牛吼河分流,分流的河水通过引水渠流向泰和、吉安两县的禾市、螺溪、石山、永阳等4个乡镇,至今仍灌溉近4万亩农田,多余的水则从堰顶漫过。“槎滩陂最初修建时,用的是木桩、竹条。”69岁的禾市镇爵誉村村民周景行介绍说,1076年前,南唐金陵监察御史周矩在迁居泰和后,见当地地势“高燥”,因旱歉收,故兴修水利。在爵誉村,一块刻有《槎滩碉陂山田记》的宋代石碑,对此有详细记载。

  在省内,相比于抚州的述陂、千金陂及宜春的李渠等,槎滩陂并不是江西最早建成的古代水利灌溉工程,但它有很强的生命力,对研究中国水利史和古代水利建筑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符合科学、生态理念的设计是槎滩陂千年不败的重要因素。泰和县水利部门负责人说,槎滩陂经久不毁,号称“江南都江堰”,在于它是“低作堰”。加上上游山区森林茂密,植被完好,堰坝泥沙淤积少,所以无需“深淘滩”,沿用至今。同时,选址在河床坚硬、水流较缓的槎滩村畔,陂高经精心计算,可免遭冲毁。水陂左侧还设置了供船只、竹排通行的水道,保证了航运畅通。

  “槎滩陂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值得当代人学习。”对槎滩陂有专门研究的南昌大学廖艳彬老师说,周矩在建成槎滩陂后,规定不得专利于周氏,当地百姓均可灌溉,体现了“共同受益”的原则。后来,槎滩陂还实行陂长负责制,由灌区内五大姓宗族轮流担任陂长,共同进行维修和管理。

  现在的槎滩陂主坝长105米,坝顶宽7米,平均坝高4米;副坝长177米,高4.1米,并设有两孔排沙闸和7米宽的筏道,其最近一次维修加固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 (记者 李冬明)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