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州岭南民俗文化节活动日均人流高达16万人次

2013年06月17日 09:5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16日,在广州荔枝湾蒋光鼐广场,群众抢接“龙膥”。高笑 摄

  五月五·龙船鼓 第二届岭南民俗文化节撷英

  在“散龙膥”(cūn)的欢庆喜悦氛围中,昨日第二届岭南民俗文化节暨2013年老广州民间艺术节“五月五·龙船鼓”活动圆满闭幕。据主办方统计,整个活动期间(12日—16日),包括荔枝湾、美食园等地在内,人流高达80万人次,日均人流约16万人次。岭南民俗文化节为市民游客呈现了“原汁原味”的岭南文化盛宴。

  市民游客举伞齐接“祝福”

  昨日是第二届岭南民俗文化节暨2013年老广州民间艺术节“五月五·龙船鼓”活动的最后一天。广州荔枝湾蒋光鼐广场举行了一个特别的仪式——“散龙膥”,将珠三角独特的习俗重现。

  很多人不认识“膥”字,这是旧时番禺沙湾司人自造的一个字,意思是广州方言的“蛋”,“龙膥”即是龙蛋,用水果三华李来代表。

  活动由老道长宣布开始,市民游客每人准备一把彩伞,等待身穿龙舟服装的村民把“龙膥”从高处向下洒。随着“龙膥”散下,屋下的人们纷纷把手上五彩缤纷的伞打开,并把伞倒过来举过头顶,或用斗笠、草帽等工具,接着“龙膥”。

  每当“龙膥”散下之际,人们欢声雷动,跃起迎接,场面壮观。据传,“散龙膥”寓意吉祥,老人得“龙膥”可保龙马精神,身壮力健;小孩得“龙膥”可学业进步,天天向上;育龄妇女得“龙膥”可年生贵子等。

  以互动增进传统认知

  本届岭南民俗文化节吸引了省内12个地市、30多支民俗队伍参加表演和巡游。尽管本届民俗文化节横跨两个工作日,但荔枝湾一带依然游人如织。民俗节每天都有亮点,景区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段都准备了“民俗味”、“端午味”突出的精彩节目,让市民大开眼界。

  其中,清远的三人燕尾龙舟、潮州龙湖寨的舞龙表演首次在广州登场。这些民间节庆习俗已经流行过百年之久,体现独特的地方文化格调。此外,汕尾滚地金龙舞、揭阳英歌舞、惠州舞火狗、湛江舞鹰雄、湛江傩舞、云浮禾楼舞、高州木偶戏、东莞大朗木偶的集体亮相,也让广州观众大饱眼福。不少表演结束后,市民更是连连要求加演,对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赞不绝口。

  “这次的木偶剧演出,为许多老人家带来惊喜。这都是他们小时候常看的经典剧目,现在轮到他们带着孙子来看了。”省民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李丽娜表示,这次展演由于在公园里进行,观众可以和演员进行零距离接触,随时向演员提问,互动交流,可以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

  按时令上演民俗“大戏”

  自从《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出台后,岭南民俗文化节成为广东重点经营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据主办方介绍,岭南民俗文化节每年一届,按春、夏、秋、冬四时划分,充分利用每一季度的传统节日,将岭南民俗融汇一炉。

  去年首届岭南民俗文化节,以春季“波罗诞”千年庙会作为时间节点,将各地的祈福文化展演穿插其中。而今年则以“五月五”端午节作为切入点,与荔湾区举办的老广州民间艺术节“五月五·龙船鼓”活动相嫁接。荔枝湾景区也“摇身一变”,化为展现岭南民俗风情的大舞台。

  说到荔枝湾,自然不可不提最具岭南特色的“水文化”。民俗展示也按照岭南水乡的特点,将民俗文化的展位星罗棋布地点缀在荔湾湖与荔枝湾的两岸。市民游走其中,可谓移步换景:刚看完精彩的木偶戏演出,隔岸又闻大戏登场,在沿街小铺还可挑选各式非遗“手信”。丰富的节目让人目不暇接。

  据了解,为落实文化惠民精神,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岭南民俗文化节将采取“永不落户”的形式,在全省各地巡回上演,让民俗活动能够真正接地气、回归民间。作为长期经营的文化品牌,在头四届一道轮回之后,岭南民俗文化节将继续寻找其他节点和会场,深度展现岭南文化的深邃和丰富。 (记者/胡良光 杨逸 通讯员/周荣嘉 陈婧 实习生/史璇 统筹:陈志 姜玉龙)

【编辑:贾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