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过半老人未与子女同住 拟设精神慰藉驿站

2013年07月02日 03:13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北京过半老人未与子女同住 拟设精神慰藉驿站

  3月9日,北京一家养老院里,两位老人在走廊上休息。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新京报讯 昨日,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首日,如何落实“子女常回家看看父母”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焦点。

  昨天,北京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主管老龄工作的副局长李红兵表示,为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在起草修订的《北京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有望将保障“常回家看望父母”的社会支撑和社会监督政策,作为细化、落实上位法的一个选项。

  地方需建更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除了“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问候老年人”的条款备受关注,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还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李红兵认为,在现实社会,要让大多数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很大的中青年人,做到“常回家看看父母”,需要在地方搭建更完善的社会支撑和社会监督体系。

  “例如,能否推出带薪的探亲假期,能否在买房时形成家庭养老支持?”李红兵介绍,新加坡为鼓励子女“常回家看看”,专门出台政策,对那些购买、租赁与父母同一小区或同一单元房子的子女,会有价格上的优惠,政府会专门提供一笔补助。

  过半数老人未与子女同住

  据市民政局估计,在京约245万户籍老人中,超50%的老人没与子女同住。

  目前,市民政局计划与卫生局、残联等部门联手,建一个覆盖全市老人的精神关怀体系,在街道(乡镇)设立老年人精神慰藉的“驿站”,与老龄协会相结合,辐射社区和村。“以前,子女的不孝和冷漠,老人多数憋在心里。今后,老人把子女的行为说出来,社区居委会、社会工作服务站,就会依法去督促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

  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赡养人、扶养人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赡养人所在单位应督促其履行。

  ■ 算账

  一则公益广告曾经帮子女算过一笔账,这辈子能在父母身边多长时间:

  你今年28岁,你父母60岁,中国人均寿命72岁;

  如果你父母能活到80岁,你还能陪父母20年。

  如果你每年回家1次,每次陪父母6天,每年能陪父母66小时;

  20年×66小时/年=1320小时,1320小时÷24小时/天=55天

【编辑:王峥】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