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东:上半年新农保要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并

2013年07月02日 11:26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山东省要求,上半年“两保”合并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目前相关规定细则正在制定。威海市自去年10月已经合并实施,这给农民带来哪些影响和变化?记者日前在威海乳山市乳山口镇择村进行了调查。

  选择余地更大——

  有农民选择5000元最高档

  今年48岁的乳山市乳山口镇择村村民宋吉亭已经缴了3年新农保,最初选择的是每年300元这个最低档。后来看到村里60岁以上老人开始按月领钱,而且是“多缴多得”,第二年他就把缴费标准提高到了1000元。

  “比存款合算!”宋吉亭拿出纸笔给记者演算起来,70元基础养老金是单独一部分,个人账户+利息+政府补贴总和除以139,是第二部分,每月领取钱数是二者相加。“个人缴纳部分,等60岁后11年能领回来,再往后还是按月领好几百块。万一活不到那岁数,个人账户自己交的钱剩余的也会返还,不吃亏!”

  2011年,威海市新农保每年缴费标准从300元起有十个档次,农民参保最高不超过2000元。而制度设计、缴费模式相同的城镇居民保险也是从300元起有十个档次,但最高5000元。从去年3月份缴费起,新农保和城镇居民保险缴费标准统一了。

  一直想多缴的宋吉亭夫妻俩,又选择了3000元的缴费档次。宋吉亭有这个经济能力:他带着一个十几人组成的建筑队,自己每月至少有6000多块钱的收入,妻儿收入也稳定,全家一年收入15万元左右。

  村会计宋虎告诉记者,他和家人就是按照3000元/年的标准缴纳的,这样选择的还有不少村民,以40岁左右的青壮年居多,还有一位村民缴纳了5000元。

  “‘两保’合并实施,农民的选择余地更大了。”乳山市人社局局长孙保广告诉记者,养老保险“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尝到甜头的农民想多缴纳,两保统一缴费档次,能满足农民这一需求。

  缴领更便捷——

  在外地的个体户也办了保险

  守着4亩多地,照看孙女,这就是村民宋钦利老两口的日常生活。62岁的老宋对新农保的政策并不是完全明白,但清楚一个原则,那就是“缴得越多领得越多”,他当时补缴了2万元,如今每月可以领到210元的养老金,“现在村里很多老伙计都想补缴”。

  乳山口镇党委副书记高会明认为,当前政策知晓度已不是问题,缴领便捷度成为制约参保率的关键。

  宋钦利对此深有体会,以前只能去镇驻地的农村信用社领养老金,有一次他早上9点多到营业点,下午3点才领到钱。现在村里有了农民自助服务终端,参保农民人手一张银行卡,想要查询或者取钱,就去找村里专门管理服务终端的协理员,真正实现了“缴费不出村,领取在家门”,村里的适龄参保人口今年全部参保。

  择村的自助服务终端安放在宋虎家中,他一般早中晚三餐时间都在家,村民想来领钱十分方便。宋虎告诉记者,“有位村民在威海干个体,以前一直没法参保,今年他就通过办卡缴费也缴纳了新农保。”

  “破解缴费不方便、异地缴费难的问题,信息化是重要出路。”孙保广告诉记者,目前农民自助服务终端已经覆盖到全市的601个村庄,解决了老百姓“排长队、久等候、反复跑”的问题。

  农民新期盼——

  早日与职工保险衔接

  目前的养老保险政策,根据参保群体划分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我省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实现了后二者制度上的全覆盖。合并后的制度优势已经显现,而农民有着更多期待。

  “我更想知道,将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能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衔接吗?”这是村民吕直江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今年47岁的吕直江已经在村里连续缴纳了3年新农保,缴费档次为1000元/年,他最近在乳山市电力局当起临时工,单位能为其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记者从乳山市人社局了解到,目前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办法,国家正在制订。现有政策规定不能重复参保,此前缴纳新农保的农民在企业找到工作想缴纳职工保险,只能选择退保。从今年开始,遇到此类情况,乳山会保留参保农民原来的账户,作中断处理。至于两种制度如何衔接、新农保缴费年限能否累计到城镇职工缴费年限内,还期待全国能出台相关政策。

  “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有一套正常增长机制,咱省里已经实现了9连涨,我们都非常羡慕。”宋虎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的基础养老金主要是财政负担,近年来逐年提高到70元,很受农民欢迎,但是与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增长幅度还有一定差距,希望未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也能有这样的增长机制。(记者 张春晓 通讯员 刘 宁)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