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政府请告状农民吃便饭引热议:不如满足合理诉求

2013年07月15日 09:47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一顿饭暖民心?

  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跃进村6位农民因不服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他们县里土地征收的批复,申请行政复议。7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来到长春组织了一场听证会。听证会从当天上午8时30分一直持续到下午1时许。会后,主持听证会的一名国务院法制办工作人员留住他们,并表示,“时间挺晚了,我们给你们安排了一顿便饭。”(7月14日《新京报》)

  赞扬

  希望多些此类新闻

  这个新闻,让人眼前一亮。

  首先,从时长看,听证会从8时30分一直持续到下午1时许,开了近5个小时,显然是在认真倾听,解决问题的。而且,问题如何解决已基本有了答案。如果听证会上剑拔弩张,不欢而散,农民们也不会留下吃饭,而且还吃得如此轻松、高兴。

  其次,从时间上看,已经过了吃饭时间。留客吃饭,本是人之常情。而从菜肴看,虽然品种不少,但也不过是家常便菜,很难称得上浪费奢靡。正如谁家有客人来,多添道菜,招待好些一样,既是一种待客之道,也算是对“拖堂”表达一种弥补式的歉意。

  第三,有人担心的“吃人嘴软”,也大可不必。毕竟,留人吃饭事先并不知道,因而最终的处理结果与吃不吃饭并无多大关系。何况,能上访到国务院的,哪个不是极具个性,法治意识超强?略施小恩小惠就能轻易放弃权益,也太小瞧了他们。

  另外,拍照者也非记者,而系告状农民所聘律师所为,只为“留个纪念”。显然,请吃饭非官方刻意为之,报道也不是有人授意,完全出自一种下意识,何来作秀之谈?

  其实,请不请吃饭并不值得关心。值得关心的是,如何让某些官老爷,降低姿态,从与老百姓的背靠背转到面对面,矮下身子倾听民众呼声,正视民众的合理诉求?请告状农民吃饭,就是一种努力,哪怕真是摆出的一种与民亲近的姿态,只要能减少对立情绪,增进彼此了解,又利于解决问题,多一些又何妨?

  化解矛盾,需要智慧、策略和方法。请告状农民吃饭以及“吃不完打包”、“接待人员没喝酒”以及“把未喝完的酒带回给老爷子喝”等等细节,既充满平等和谐的人文关怀,又体现了例行节约的传统美德,也严格执行了中央有关禁令,可谓有礼有利有节。细微之处,反映出来的正是干部工作作风的切实转变。(晴川)

  反对

  不该铺张浪费

  诸位请听,“这顿饭吃得俺们心里暖呼呼的。”回忆起7月11日的那顿午饭,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跃进村村民刘爱玲仍乐得合不拢嘴。听了这话以后,我的心里非常不是滋味。要是这顿饭是政府官员自己掏腰包请的,我也和你们一起拍手叫好。这顿饭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即便是要感谢的话,你们也应该感谢纳税人,而不必感谢政府官员。政府请“告状”农民吃便饭可以有,但是,这种做法是利用公款吃喝,就是官老爷下轿——不(步)行!而且,一共才九个人,就吃了十五六个菜,还上了一瓶白酒。刘爱玲等人还把没吃完的五六个菜打包。这能叫做便饭吗?这分明是大餐。试问,政府请“告状”农民吃饭就能乱花钱吗?(毕文章)

  不应成为新闻

  何为新闻,简而言之,平凡人干出来不平凡之事,抑或不平凡人做出了平凡事。因时间已晚,政府请他们吃了顿饭。如果是亲朋好友之间,这绝对成不了新闻。但是变成了政府和民众之间,就变成了新闻,就好像政府请民众吃饭好像“大姑娘坐轿子——头一次”,让人感觉着实不容易。

  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仆人帮主人办事,因时间关系,请吃一顿饭,再稀松平常不过,而如今却成了新闻。这着实反映了在一些地方政府和民众之间地位的不平等。到政府部门办事,“门难进、脸难看”广受群众诟病。然而这次政府主动请农民吃饭,关键问题还是“告他们状”的农民吃饭,这一点就让农民觉得很不适应。这一转变是当地政府主动改变工作作风还是在上级部门——国务院法制办面前作秀,这一点我们无从得知。因时间已晚,政府本着人性化的考虑请农民吃上一顿饭其实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然而农民却被这样轻易感动,媒体甚至当成一个新闻来报道,这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深思。(单建华)

  建议

  不如满足合理诉求

  招待一餐饭,对于许多公职人员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有的甚至认为这是有理该当。而对于告状的村民来说,其含义可就不一样了。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使告状告得有尊严,而且请吃饭本身,就是被重视的一种表征。难怪农民刘爱玲说,“不光为这顿饭,也为这么尽责管俺们的案子”,“俺们吃几口,就忍不住要跟招待的同志说感谢”。代理此案的律师王卫洲也说,他代理过很多起农民告政府的案子,政府体谅农民和律师的辛苦,请吃饭的,这还是第一次经历。

  政府摒弃冷冰冰,农民才有暖呼呼。如今在一些地方,极少数官员把上访者看成与自己过不去,不要说不讲人道主义,过了吃饭时间不会请其吃饭,而且还围追堵截,让上访或状告者难以得逞。其结果是适得其反,只会激化与上访者的矛盾。

  一餐饭吃得告状农民暖呼呼的,说明农民的淳朴与善良,真诚与感恩,他们的要求并不高,不会提出非分诉求。在土地征收上,政府若尊重农民的权利和利益,不搞以势压人,农民何至于用胳膊去与大腿较劲?

  请饥饿了的告状农民吃饭诚然重要,但这并非是解决征地矛盾的全部含义。而实际上,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满足诉讼农民的正当要求,要远比请告状农民吃饭重要。地方政府需有换位意识,在征收农民土地前,要多站到农民一方想想,看看农民有什么意见,如果农民的要求是合理的,就该尽量满足其要求。如果要求过头了,也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直到农民想通了为止。政府把功夫下在请农民吃饭之外,农民告状失去了前提,政府自己才得以解放出来。(张永琪)

  剖析

  何以让告状农民感动

  这条新闻,有这么几个亮点:一是政府请告状的农民吃了一顿饭;二是告状的农民坐到了首席,官员们就在旁边;三是农民喝了酒,官员们并没有喝。说句实在的,对于这条新闻,必定会有很多质疑的声音,会责问政府请告状的农民吃饭的本意。其实,我们也不妨从善意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如果一顿饭可以增加理解,如果一顿饭可以拉近干群的距离的话,这顿饭吃得是值得的。

  在我们发展的道路上难免会有各种不如意,也难免会有错误,会有纠纷。这都没有什么,只要我们愿意为了这样的错误去改正,去纠正,我们的社会会依然收获和谐的美好。

  一个争议出现了,我们要做的不是用纸张去包火,而应该是用解决问题的手段,去灭火,找到它的火源,也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政府想发展的想法民众也深深懂得,但一切还都要在法治的范围之内,不能让权力之手逾越了法律。试想,如果河南的那一堆黄花菜也遇到了政府的一顿饭,还会不会有了那天的场景呢?

  政府的一顿饭,内涵在于政府把百姓当回事,愿意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去躲闪。群众吃了政府的一顿饭为什么会感动,倒不在这顿饭多么的好吃,而在于他们有了被认同感。

  希望这样的一顿饭成为走群众路线的一个标志物。当然,不能因为一顿饭而让告状的农民就“吃了人家的嘴软”,秉公办案,会让农民更感动。我们期待看到的是,这起告状事件,在这顿饭之后,会得到秉公处理,会得到依法处理,而不是被和谐。也就是说,老百姓不仅仅要在政府的饭桌上坐首席,更应该在社会前行里坐首席,在官员们心中坐首席。

  报道说,当告状的农民合计,要不要把剩下的大半瓶酒也带走时,负责招待的工作人员主动“张罗”,“他说,把酒带上,回去给老爷子喝。”是的,就让这半瓶酒让咱们的老爷子喝出政府群众路线的滋味吧!(郭元鹏)

  三言两语

  ●它反映了政府不再眼光朝上,而是以一种平等关怀的目光看待农民。它反映了政府工作方式的灵活。虽然只是一餐普通的饭,但是不也给了自己一个体民情、察民意的机会吗?

  ——章中林

  ●我们终究要走出维稳与维权的困境,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道考验全体国民的智慧题。

  ——谢庆富

  ●本是该做的,却让老百姓感恩戴德,读了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杨应

  ●要多些这样的官员多好!

  ——董星星

  ●不会是当地见上级来人,才作出的高姿态吧?

  ——孟威

  ●因考虑到听证会耽误了村民们的时间而提前安排了便饭,这样的细节都能提前想到并作出安排,那么,村民们为县里土地征收提起的行政复议会是怎样一种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李甘林

【编辑:肖媛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