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死亡之城”提篮桥:闹市监狱迁与留引热议

2013年07月15日 14:03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英国人1903年修建、被称为“死亡之城”的上海提篮桥监狱是中国仍在使用的历史最悠久的监狱。然而,到2020年上海人口将猛增至3000万,而这个位于闹市区的监狱却占据了宝贵的土地。

  提篮桥,这座曾经庇护过犹太难民的老建筑历经了百余年的沧桑,不可避免的破损陈旧,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居民要求改造的呼声日益强烈,但由于监狱的存在,实施起来困难较大。

  今年7月初,因为国外媒体关于提篮桥监狱将搬迁的报道,这里的居民看到了生活改善的希望。

  对于提篮桥监狱的搬迁,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说:“我们会保留值得保留的部分,但城市改造和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同时,在改善居民生活上,提篮桥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也认为:“保护历史建筑,不该是居民的包袱。”

  因为监狱

  所以难以启齿

  7月初,一则国外媒体关于“死亡之城”提篮桥监狱即将关闭的消息,引发了人们对这座百年监狱的关注,不少游客赶到提篮桥监狱外“合影留念”。

  同时,生活在这周围的居民,同样关心着这座监狱何时搬走,期待着借此改善一下自己的住房条件。

  上海提篮桥监狱的西侧一墙之隔,有一座三层高的居民楼,独栋成院。在靠近监狱一侧的院墙上,有个一米多宽的铁门,也是这栋居民楼唯一的出入口。 

  赵东黎老人的报摊就在铁门旁边,年近70岁的他也是这栋居民楼的老住户之一。

  “这栋居民楼年岁可久了,是英国人在修建监狱时,一起盖起来的,很早以前是英国人的监狱宿舍。”老赵边说边用手摸了摸楼梯口斑驳的墙皮。

  尽管居民楼已显得破旧不堪,各类生活杂物随处堆砌,但是从窗上的圆形拱券和带有装饰的圆柱上可以看出这栋建筑的国外血统,老赵提醒记者说:“这属于安妮女王复兴式建筑风格,在19世纪末非常流行。”

  然而,提篮桥不像上海其他片区那样,留给后人精彩的名人回忆。在大部分上海人的印象中,提篮桥就只有提篮桥监狱,是一处有点难以启齿的次级地区。因此,住在提篮桥的上海年轻人,甚至都要再三跟别人说明,他家住的是新盖的房子,而不是那破烂的里弄。 

  同样,在老赵住的这栋老居民楼里,除了祖辈生活在这里的老住户,并没有年轻人前来买房、租住。

  “之前有不少人对提篮桥监狱和周围的老建筑感兴趣,拍照片、拍录像,他们就是为了好玩。”老赵说,他后来对这些拍客们有一些反感,原因很简单,“如果你要拍,就多看看我们现在的居住条件,生活确实太困难了。”

  老赵以前是一家国营企业的工人,退休后按月领退休金,再加上现在经营的报摊,吃穿并没有太多顾虑。但是,谈起居住条件来,老赵满肚子苦水。

  “一家五口人,都挤在不足100平米的房子里,稍微有点钱的本地住户早几年都在其他地方买了房子搬出去了。”老赵说。

  老赵所住的这栋三层居民楼中,目前还住着十多户居民,几乎每户人均面积都不足20平方米。楼道内光线很暗,斑驳的墙皮用手一碰就脱落,各家各户的厨具堆满了狭窄的过道、走廊。

  “为了省地方,孩子住的床都是上下铺,吃饭的桌子都能折叠。”老赵说。

  对于这样的生活环境,老人们也许还能适应,但是新娶进来的媳妇可就受不了了。两个月前,孙佳英老人的孙子结婚,由于没有钱买房,原本打算着婚后和老人一起住。但是,住了没两天,新婚的小两口就搬出去租房子住了。

  说起这些事情,孙佳英老人一脸的无奈,她说:“新媳妇嫌洗澡间太简陋了,确实也是这样,房子老,窗户密封也不好,用纸糊糊毕竟不是那么回事……”

  无人搭理的

  “白金地段”

  提篮桥,距离上海最负盛名的外滩仅两公里左右,浦东的高楼大厦也依稀可见。这里是上海市的市中心,但却是市中心一处被人遗忘的角落。

  在上海,“送侬到提篮桥”是句拐弯抹角的骂人话。原因就是,“死亡之城”提篮桥监狱坐落于此。

  这座大名鼎鼎的监狱曾囚禁过不少中国近现代著名人物,其中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章太炎、邹容(1905年4月暴死狱中),有中国共产党人任弼时(曾任中共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张爱萍(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部长)、江上青(皖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等。

  抗战胜利后,还先后关押过南京大屠杀的主犯谷寿夫中将等数百名日本战犯。

  “提篮桥成了监狱的一个符号,所以即便是市中心,也很少有人在这里投资、搞开发。”徐耀华说。

  徐耀华今年52岁,在东长治路上经营着一家织补店铺。

  “别看现在这里落寞了,以前可是商业区,很繁华。”徐耀华说,他母亲年轻时也从事织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欧洲逃离纳粹魔掌的犹太难民远渡重洋来到上海,几经波折,在提篮桥落脚。“当时,街头各种店铺林立,咖啡店、皮鞋店、剧院……干什么的都有。”徐耀华回忆起母亲给他讲述的往事,仿佛在述说自己的所见所闻,言语里没有了“监狱”的阴霾,却透露出些许的自豪感。

  的确,根据现在保存下来的历史建筑来看,提篮桥在犹太人暂居的那个年代,商业十分繁荣。在海门路上一幢很普通的房子,这里曾是犹太人1930年开的“大西洋咖啡馆”。当时,海门路上有许多像这样的由犹太人经营的咖啡馆、酒吧。

  二战结束后,暂居上海的犹太人纷纷返回了欧洲,街头的商铺也逐渐落寞。

  解放初期,上海住房重新安排,大量无房家庭迁入提篮桥,人多房少,居住环境开始变差。

  用徐耀华的话说,“现在上海市区的房价动辄三四万,我们这辈子还能凑合着生活,但孩子这辈能不能翻身,就看这点房产能不能拆迁补偿了。”

  等拆迁补偿,其实有徐耀华这样想法的居民并不在少数。赵东黎老人也期待着能早日拆迁,让孩子不用再呆在老房子里“受挤”。

  但是,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上海开展大规模危棚简屋改造以来,提篮桥还迟迟没有进入旧城改造的范围。

  对此,上海市虹口区房管局的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员认为,目前遗留下来的旧改地块,多属难啃的“骨头”,不仅人口密度、房屋密度大,而且市场运作效应差,资金平衡困难。在房价上涨的背景下,实际补偿大大超过原房屋价值,拆迁成本难以控制。

  但是,居民们不这么认为,他们更倾向于将“矛头”指向身边这座“死亡之城”——提篮桥监狱。

  “很多年前就传说这里的房子要拆迁了,可每次都是空欢喜,眼瞅着北外滩周围都建起新房子了,就我们这边没动静,还不是因为监狱在这里,开发商担心房子卖不动。”赵东黎说。

  像赵东黎一样,在提篮桥居住的住户心里都明白:即使房子再破旧,也掩盖不了提篮桥所处的黄金地段。只要动迁,这些破旧的房子将给他们带来人生的转机。

  百年监狱 去向何方

  7月8日,提篮桥监狱搬迁的消息从国外媒体先报道出来,让居民们以为,“好运真的来了!”但是,三天后上海本地媒体的澄清报道,让人们再次陷入无尽的等待中。

  上海市监狱管理局7月10日向外界发布消息,“目前提篮桥监狱并未接到要搬迁的通知,监狱各项工作仍在有序开展中。”

  提篮桥监狱占地3万多平方米,最初由英国人于1901年建造,1903年5月启用,曾号称“远东第一监狱”。然而,国内大城市中心城区仍保留监狱的仅存上海一处。

  随着上海市北外滩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提篮桥监狱被周围民居所包围,大墙外围警戒隔离、空间狭小。

  为此,2012年初,吕勇明、潘鑫军、姚东宁等上海市人大代表曾向市人大递交一份关于提篮桥监狱搬迁的书面意见,建议有关部门从城市的长远发展和监狱管理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将“功能孤岛”尽快“腾笼换鸟”,从中心城区迁移。

  代表们认为,“这不仅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整体功能布局,突显这一地区的‘文化名片’。如果将提篮桥监狱、犹太老街等重要历史建筑群聚集成一个独特的历史街区,还可以再现昔日商家云集、商业繁华、游客如织的情景。”

  但是,提篮桥监狱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司法功能,而且还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1994年2月,该监狱被上海市政府定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在由国务院核定的1943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也名列其中。

  此外,虽然提篮桥地区是虹口区旧居集中地区,居民居住条件较差,生活设施不配套,群众要求改造的呼声日益强烈,但由于监狱的存在,迁移实施起来困难较大。

  2012年上海两会期间,多位市政协委员也联名提交《关于上海市提篮桥监狱现址使用功能调整的建议》的提案,认为提篮桥监狱“严重制约提篮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监狱设施陈旧,关押条件和功能布局已不符合国家有关部委的规定要求”,建议“搬走”监狱,对现址功能进行调整。

  这份提案得到了上海市相关部门的重视,上海市规土局在答复中透露:“市委市政府领导近期已就提篮桥监狱功能置换多次批示,现已明确由市发改委、市规土局、市监狱管理局、虹口区政府等相关单位共同研究,相关工作具体包括监狱搬迁和后续利用两部分。”

  对监狱的“搬迁”,上海市司法局已启动上海监狱整体功能规划布局的研究。目前,上海市司法局和市监狱管理局已分别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组织和推进提篮桥监狱保护和迁建的相关事宜。

  对此,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阮仪三对媒体透露:“提篮桥监狱将关闭并得到完整保护是事实。”监狱中还在使用的许多建筑物以后将会作些必要的调整,还有周围一些不协调的建筑将会拆除,目前都在整体规划中。

  提篮桥监狱具体何时搬迁?阮仪三说,监狱迁移要上报批准,具体时间目前还未定,提篮桥这一带都将纳入北外滩改造规划中。

  然而,和中国很多历史悠久、文脉绵远的城镇一样,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平衡难题集中在了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是对提篮桥历史文化价值的认可,但对当地居民来说,这是否也意味着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他们不太可能通过大规模动迁来改善居住条件?

  对于提篮桥监狱的搬迁,阮仪三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我们会保留值得保留的部分,但城市改造和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在改善居民生活方面,提篮桥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认为:“保护历史建筑,不该是居民的包袱。”该街道办事处将旧房改造视为保护提篮桥的基础工作,“留住居民对提篮桥的感情,保护提篮桥的历史文化风貌才有基础。”

  的确,对于生活在提篮桥监狱周围的赵东黎来说,远离目前这样拥挤、破乱不堪的生活,才是他最大的愿望。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