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暑热天儿带火“夜经济” 啤酒广场一夜流水近10万

2013年07月26日 10:20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昨天晚上9时许,翠微广场附近一家美食城门前装置了靓丽的彩灯,吸引顾客进门消费。 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褪去一天的暑热,迎来凉爽惬意的夜晚。热浪滚滚的天气里,白天成了人们最不愿出门的时刻,夜晚则成为了市民们集中活动的时间,而这也带火了“夜经济”。一家三口,商场里淘淘优惠特价,顺便蹭点凉;三五好友,约在啤酒广场、谈天说地,举杯畅饮……

  随着市民们改为“昼伏夜出”,商家们也都相应地调整了生物钟,商场延长营业时间,超市、面包房搞起“闭店促销”,甚至售楼处和房屋中介也纷纷拉晚儿,都想借着夜里清凉之时多赚上两笔。一家商场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纳凉遛弯儿的市民不但让商城晚上的客流量增长了2成多,还带来近4成的销售额。

  商场

  晚上遛弯儿人数超平时周末

  热风阵阵让开着中央空调的商场成了不少市民遛弯儿的好去处。

  昨晚7点半,石景山万达购物广场里人头攒动,各家品牌店门口贴着的“ON SALE”标志和促销海报着实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现在每天晚上7点以后到闭店前是我们最忙的时候,都是附近出来逛街的居民,人流量都赶上平时周末的时候了。”在商场三层一家时尚男装品牌店内,4个试衣间全部客满,不少顾客只能拿着衣服在试衣间外等待,店内销售人员说,现在每天晚7点以后的销售量能占到店内全天销售额的一半还多。

  而为了吸引遛弯儿的市民消费,各家商场也是各出奇招。不少商家为了多让顾客在店内停留,特意延长了半小时到一小时的营业时间,在大悦城和新世界百货,营业时间都从晚上九点延长到了九点半,周末更是延长到了晚上十点。同时不少品牌专柜还推出限时特卖,例如在晚上5点至9点,购物的客人可享受额外折扣等。

  此外,不少商家还准备购置了“秘密武器”来吸引遛弯儿纳凉的客流。在凯德MALL翠微路店,商场门前新添置的旋转木马、海盗船等游乐项目让这里变身“儿童乐园”,每次旋转木马启动都有几十人乘坐,不但带旺了商场人气,更是让商场内经营儿童服装、用品的商家获益匪浅。

  超市

  闭店前优惠最有人气

  傍晚和家人到超市购物也成了不少上班族的新选择。一些超市的销售人员介绍,随着气温升高,如今晚上来超市购物的人越来越多,客流量不比白天少,而且为了享受超市闭店前的商品优惠,每天超市打烊前都成了销售高峰,不少“夜淘族”专门赶来淘便宜。

  晚上9点,在家乐福超市中关村店,蔬菜销售区的称重处,二十多名消费者排起了长队,每个人的购物车里都塞了不少蔬菜。“你别看这菜有些打蔫,但不影响吃。”家住附近的王女士说,这些菜虽然卖相不佳,价格却比白天便宜了至少三分之一,能省下不少钱,如今每隔一两天她都要专门在超市打烊前赶来“淘宝”。同样,在熟食区和生肉区,闭店前打折促销的五花肉、卤猪耳、樟茶鸭也同样吸引了不少顾客。

  同样受“夜淘族”关注的还有街边的甜品店和面包房,巴黎贝甜五道口店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营业时间是早上8点到晚上10点。以前晚上到了9点多就基本没多少顾客了,余下的面包和甜点就会打折销售,可如今这打烊前的半小时却成了他们最忙碌的时候。

  啤酒广场

  一夜流水近10万元

  除了商场、超市,“夜经济”里最火爆的就当属各类啤酒广场、啤酒花园了,呼朋唤友一起吃烤串,喝啤酒成了不少市民最喜爱的夜间享受。

  晚上11点,路面上的车辆已经明显减少,但位于北京台湾街的啤酒广场却是“一座难求”,每张桌子前坐满顾客,有些人不得不排队等待。虽然相比普通的路边烧烤摊,啤酒广场的食品种类多出了不少,但羊肉串、麻辣小龙虾、燕京啤酒、煮毛豆、拍黄瓜依旧最受欢迎。一边吃着毛豆、黄瓜,一边喝着啤酒谈天说地的情形随处可见。

  “这两天气温高,晚上生意好了不少。”啤酒广场的负责人说,啤酒广场每天晚上7点半开始营业,晚10点左右是高峰期,一直要忙到凌晨2点钟才结束,而最晚的则能吃到四五点,一个晚上的流水下来能有近10万元。

  观察

  路边烧烤不卫生 地摊商品质量差

  “夜经济”的火爆之下,也存在不少问题,路边烧烤卫生状况依旧堪忧,热闹拥挤的地摊夜市里不少商品的质量也值得怀疑。

  晚上8点,方庄路上不少餐厅都纷纷“跑马圈地”,把桌椅摆上了人行道,行人只能从桌椅中穿梭,各种凉菜和生肉串不加遮盖地摆放在露天处,招来苍蝇飞舞,烂菜叶、餐巾纸更是随处可见。

  在地铁海淀黄庄站附近,每到晚上8点后,摆摊的小贩们就会自发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跳蚤市场”,有的摊主用一块布铺在地上就“开练”,还有的开来私家车,后备厢里挂了满满当当的商品。商品花样不少,但质量却让人有些怀疑,在一个售卖各种“外贸玩具”的小摊上,各种玩偶看上去很光鲜,但拿起来一闻却有一股刺鼻的气味。 本报记者 孙超逸 实习生 苏德悦

【编辑:马婷婷】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