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站至西站地下线今贯通 何时通车仍未知

2013年07月26日 14:58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地下铁路穿越白云观南里小区10#楼图(左)地下铁路穿越天宁寺立交桥二环路桥示意图(右)

天宁寺立交桥

  匝道桥

  白云观南里小区

  长椿街地铁西南口

宣武门地铁站至北京站段

地下铁路穿越箭楼示意图(左)地下铁路穿越正阳门车站旧址示意图(右)

上午10时,连接北京站和北京西站的大断面暗挖隧道全线贯通。胡铁湘摄J125

  今天上午10时15分,在北京站至北京西站间的地下直径线潮湿的隧道里,硕大盾构机的轰鸣声夹杂着中铁六局、十六局、隧道集团员工们的欢呼声,历时8年的施工,整条隧道今天正式贯通。

  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是连接北京站和北京西站的地下工程,东西走向的直径线为东西走向,自北京站起,沿前三门大街向西至北京西站,线路全长9151米。其中隧道长7285米,盾构隧道5175米。最大开挖深度41米,最小覆土厚度仅1.5米。

  目前地下直径线工程还未全部完工,而此前历时8年的施工过程一直为人诟病,很多人不理解:为何一条9公里长的隧道挖了近8年?在贯通的背后,写满了铁路建设者们的辛酸。

  全线风险评估

  种种原因耽误工期

  于2005年12月底开始动工的地下直径线工程至今已是第8个年头。在施工的过程中,天津站至天津西站的工程也开工了,种种原因,使得天津施工时,北京的盾构机暂时被移到了天津支援其铁路建设,而恰巧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工地不得不暂停施工,一来二去耽误了不少时日。同时,尽管地下直径线大多是地下线路,但一些地区仍需要涉及拆迁问题,而拆迁一定程度上耽误了工期。

  中铁十六局的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整个施工中,时间最长的恐怕就是风险评估和论证的过程了。“北京的地下直径线是全线风险评估,一般的工程最多也就是局部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施工方案没有八九次的评议根本就定不下来,而一次评议基本都要持续两到三个星期,有时甚至是一个月,就拿北京站这个区段来说,南边是住宅,好多都是上世纪80年代的,地下有人防工程,而人防工程通常都是保密的,所以我们都是不断的走访、问询才一步步确定最后方案,有时候工人就得一点点挖,挖一点我们就出去走访一圈,问一问。”

  据这位技术人员介绍,北京站地面出口周边,距离地面仅2米,距离地铁不到3米,距离民宅不足2米,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不断的加固,不断的做各种保护。

  施工控制沉降

  每天最多只能挖半米

  在北京站地区的地面出口处,隧道没有完全成型,九宫格似的土方结构还保留着。“这里离地面太近,上面就是崇文门路口,所以要保留这个结构。”崇文门路口由于交通繁忙,交通导改方案从研讨到审批经历数年,而且施工也只能在零时至5时之间进行。不仅如此,在保障自身施工安全的同时,施工人员要注意来自三个方向可能发生的沉降,一个是路面,一个是居民楼,另一个就是地铁。“不论哪个出问题都是个超大的炸弹,这个地方不同于其他地区,是北京的核心地段,古建、民宅众多,而且管线密布、产权单位也多。”

  种种原因限制了施工人员的手脚,有时候他们施工时的空间很小,连大一点的机器都弄不进来,无奈之下只能用小的机械一点一点的作业。用中铁十六局相关负责人的话说,外面的暗挖一天可以挖三米,可在这里,每天最多也就是半米。而且每施工一段就要停下来看看情况。

  “关键是测沉降我们基本都得半夜出去测,因为白天崇文门路口车辆太多,这里毕竟是个五方向的交会路口。还有就是因为距离地铁2号线太近,有时候我们这边施工呢,就能感觉到隔壁传来的震动。不过这震动也提醒我们,施工时更要精确地控制沉降,因为一旦地铁一根铁轨出现沉降,那可能就是列车脱轨。”

  难说何时通车

  两条轨道供火车运行

  2006年6月,地下直径线开始了全线风险评估,历时一年之后,风险评估通过后,施工方案才获批。尽管现在工期临近尾声,建筑工程已经接近完工,后续的工程只剩下了电气化、铺轨等工序,但对于何时完工、何时通车,北京铁路局的所有人都不敢打包票。“以前都是预估的什么时间建成通车,但实际的施工情况比想象的要难得多,所以没有人敢说到底什么时候可以通车。”

  12米的隧道中,预留了两股铁道的位置,未来将会两条轨道供火车运行。据悉,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开通运营后,通过北京西站、北京站可实现京哈、京广主要干线旅客列车的互通互联,方便旅客就近中转换乘。不过,建成后,北京站、北京西站的火车如何实现对接,现在仍在运营部门讨论中。

  本报记者 轩燕龙 

【编辑:马婷婷】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