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如何为高温天气下的百姓送去清凉?

2013年07月31日 08:54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0)

  中国气象局30日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Ⅱ级应急响应,这也是高温应急响应的最高级别。预计7月30日至8月8日,江淮、江南、重庆等地将出现大范围日最高气温超35℃的高温天气,其中江南局地持续高温日数有5至8天,部分城市可能突破高温历史极值。

  (新闻详见本报今日10、11版)

  全国43个市县高温突破40℃,8月还可能再“加温”,中国气象局昨天有史以来首次启动气象灾害(高温)Ⅱ级应急响应,是一个紧急信号,高温天气已经成了一种不可小视的自然灾害,威胁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命。

  高温天气,不仅“烤验”烈日下的劳动者,也考验着政府的执政理念,考验着企业的人性程度,考验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如何应对这一自然灾害,有效为劳动者带去清凉?是当下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政府应想方设法为劳动者送“清凉”,这也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民、务实”的要求。比如我市每年夏天就开放了众多的纳凉点,供市民纳凉、休闲,不仅解决很多市民消暑的问题,而且节约大量能源,受到百姓欢迎。尤其对一些城市困难家庭,少开空调、少用电,可以实实在在地减轻日常开支,是一项真真切切的民生工程。很多城市政府部门还专门发布了纳凉地图,开通了纳凉场所,引导市民就近纳凉,赢得了良好的口碑。现在的问题是,针对当下的高温灾害,有关部门在开好、管好现有纳凉点的基础上,如何来开拓更多的纳凉场所如地铁站、体育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设计出更好的便民措施如清凉驿站等,让市民尤其是烈日下的劳动者舒适度过酷暑。

  此外,政府部门还有义务从立法和监督的角度,保护高温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实施,严格监督落实高温作业、高温休假、高温补贴等具体政策的执行。避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被高温“蒸发”掉,成了镜花水月。同时,政府部门还应该充分保证水电气的供给,为老百姓消暑提供最基本的民生保障。

  企业应千方百计为员工送“清凉”。高温下,最辛苦的莫过于户外劳动者,他们有的是普通的农民工、打工者、或城市普通工人,但他们大多也是企业的职工,企业应想尽办法为自己的员工创造“清凉”的条件,提供必要的防晒设施,为员工创造凉爽的工作环境,必要时要调整工作时间,降低劳动强度,兑现高温补贴等,认真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室外作业的建筑工地,在必要时要停工,给工人放假,毕竟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工程。此时,企业家的眼光长远一点,或许反而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劳动者本人也要积极为自己制造“清凉”。生活态度决定工作态度,面对高温酷暑,劳动者本人也要善待自己,在不影响基本工作的情况下,为自己争取避暑的机会。这段时间,就有大量的重庆市民前往凉爽的区县或贵州周边消暑度夏,这也不失为一种变相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尽管高温消弭着人们的幸福感,但只要劳动者本人积极应对,也能够找到被“蒸发”的幸福感觉。

  此外,人们还要警惕环境原因带来的高温因素,要尽力保护好生态环境,让森林充分发挥“自然调度室”的作用,从根本上减少极端的高温天气,减少不可预期的风险。(评论员 王方杰)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