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不能让公共自行车陷入困境

2013年07月31日 11:10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有市民反映,关山大道上一些公共自行车站都闭门谢客,居民拿着卡去租车都租不到。这些站点有的破烂不堪,公共自行车岗亭的玻璃被人打破,岗亭内堆满垃圾,有的由于周边电力破坏,智能系统无法启用而闲置租赁服务专职售货。

  经记者调查,对于上述几种情况,鑫飞达方面一一作出回应。如遭破坏岗亭只用于管理,此前遭人破坏,由于维修人员至今还未维修,又如电路破坏始于周边施工,目前电路未修好,市民可到临近处租车。另外,也有租赁机器坏很久等待维修的。

  其实,有关公共自行车问题的反映不止这一处。搜索了一下,既有反映身边被弃置或霸占的公共自行车的,也有反映因网络不佳租赁自行车困难的。综合上述情况看,虽然公共自行车曾作为“十件实事”和“十大突出问题”之一,一再纳入重点和针对性治理的范畴,但仍未避免老问题夹杂着新问题的出现。

  应当说,自2009年4月启动以来,“武汉公共自行车”公益项目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三镇广覆盖、全免费等特点撑起自行车公益项目的“武汉模式”。这一模式在运行之初原本广受好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延,诸如借车难、霸车、车辆损毁严重、站亭管理不到位、岗亭职责偏离等问题相继出现,并且这些问题逐渐堆积滚成“雪球”。尽管这些问题广州等城市也有,但杭州、株洲的成功示范似乎又说明,问题不是无解。那么,问题在哪?

  对比“武汉模式”和“杭州模式”,在政府主导上,两者是一致的。不过,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资金主要由市财政通过土地出让金返还投入,日常运营费用主要靠企业广告收入和自行车租金收入。武汉则是政府原则上并不直接投入,授予企业广告经营权及其他项目开发权,企业通过经营获得资金,用于公共自行车建设和管理。

  “杭州模式”的政府先期投入较大,随后逐年递减。不过,由于政府主导性更强,形成了较好的部门联动配合,加上集租用、查询、管理、结算、防范监控、网络6大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租赁服务系统有着较强前瞻性。

  相对来说,“武汉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完全免费,前期企业投入较大。这是为了避免政府包揽的低效,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优势。现在的问题是,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企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项目亏损的情形下。

  就目前来看,岗亭维修滞后、维修人员不够,涉及的即企业相关投入不足。至于线路故障迟未恢复,对应的则是这样一个需要交管、城管、规划、建设、绿化、电力等多个部门高度配合与支持的项目,一旦最终都归到企业,能在多大程度获得最快解决,将会是一个新的挑战。

  并不是说企业为投入主体的项目都效果不佳,像台北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YouBike微笑自行车”,采取无人化自助式服务,由捷安特公司负责建置和运营,但其提案之初已明确出资方捷安特意在企业回馈社会,基本放弃盈利性,并且“台北模式”也未选择全免。完全免费与企业运营,这是武汉的特殊问题,两个方面能否兼顾,考验巨大。( 付小为)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