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洋奶粉屡登安全“黑榜” 销售热度却逐年飙升

2013年08月07日 16: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杭州8月7日电 (记者 赵晔娇 实习生 肖娜)多美滋、雅培等常被国人津津乐道的“洋奶粉”品牌深陷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这并非洋奶粉首次登上食品安全“黑榜”。但是其在国内的销售量却是逐年飙升。

  究其原因,浙江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王平认为,除了人们的攀比从众心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消费者更相信洋奶粉的品质。

  洋奶粉屡登“黑榜”安全问题花样百出

  近年来,“洋奶粉”接连遭受“食品安全”的拷问。

  2013年8月,新西兰初级产业部3日宣布,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旗下部分产品或含有肉毒杆菌毒素,多美滋、雅培等多家洋奶粉公司被列入涉事企业黑榜。

  无独有偶,这并非洋奶粉首次陷入食品安全事件,2008年,自从一些洋奶粉品牌入驻中国并开始大肆蚕食奶粉市场份额后,几乎每年都会发生食品安全事件。

  仅在2013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进境食品、化妆品不合格信息中就涉及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智利和韩国的8400多吨奶粉。

  2012年,瑞士玺乐集团旗下的“美素丽儿”奶粉因蛋白质指标不达标,涉嫌非法售卖。

  2011年,韩国每日乳业部分产品被检测出福尔马林,原因是其使用了受污染的进口饲料。

  2008年,澳优奶粉中检出有对婴幼儿危害极大的阪崎肠杆菌。

  2007年,日本明治FU高蛋白较大婴儿配方奶粉,锌含量不符合标准被判为不合格商品,被要求立即下架。

  2006年,美赞臣婴幼儿人工配方奶粉检查出含有金属颗粒,被紧急召回。

  2005年,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被检查发现碘含量超标。

  洋奶粉价格连年攀升销售热度不减

  “洋奶粉”在食品安全中频频落马,相反的,其价格在国内却是屡创新高。

  2008年4月,多个进口品牌奶粉在中国市场宣布提高零售价格。其中,惠氏所有“金装”系列的配方奶粉平均涨幅7%左右,多美滋奶粉的平均涨幅约为5%。

  2009年7月,惠氏发布涨价通知,旗下金装婴幼儿奶粉涨价8%至10%,一举拉开了当年洋奶粉集体涨价的序幕。受此影响,美赞臣奶粉全线提价8%,多美滋奶粉平均涨幅为5%。

  2010年上半年,美赞臣提价幅度约为8%,雅培提价幅度约为5%-8%,惠氏、美素则相继以新配方和新包装为由涨价5%到10%。

  2011年7月,惠氏金装系列提价为10%-15%,而雅培奶粉的涨价幅度在10%左右。12月,在海关总署调低奶粉进口关税前,惠氏“启赋”系列提价约10%。随后,主导国内奶粉市场的洋品牌掀起了一轮涨价潮,平均幅度在10%左右。

  2012年4月,雀巢、美赞臣等国际乳业巨头再次提高在国内市场销售的部分奶粉产品价格,其中雀巢奶制品价格的平均增幅为5%。

  此时,外资奶粉品牌价格已经从每罐200元直逼每罐400元大关。

  2013年7月,在发改委启动婴幼儿奶粉反垄断之后,惠氏、明治、多美滋、美赞臣、合生元等洋奶粉终于一改常态,宣布下调价格。

  降价方案具体落实到终端市场却不给力。惠氏表示降幅为11%。多美滋表示,降价幅度为5%—20%。雅培表示对主力产品系列降价4%—12%。对此,消费者纷纷质疑其降幅的诚恳态度。

  或许是中国市场庞大的需求和消费者的崇拜心态,无论洋奶粉的价格如何动荡,其销量依旧高歌猛进,没几年就占据中国市场的大半江山。

  据媒体报道,目前中国进口奶粉的市场占有率从2008年的30%跃升至60%以上,高端奶粉领域,洋奶粉的份额甚至高达7成。

  洋奶粉屡陷“质量门” 国产奶粉蓄势以待

  洋奶粉频陷“质量门”,但其销售热度却不见降温。

  洋奶粉当真有如此迷人的吸引力吗?

  浙江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王平的儿子也在吃荷兰的洋奶粉,他认为,奶粉市场并不是一个完全理性的消费市场,多数国人因攀比、从众等心态盲目追求洋奶粉,除此之外,相对于国产奶粉,还有一部分消费者更相信洋奶粉的品质。

  王平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国产奶粉的信任机制早已被几件恶性事件打破,其恶性程度及负面效果被媒体、公众逐渐放大。“不单是奶粉、乳制品的食品安全,发生在中国食品领域的一些事件,让一部分消费者对国内整个食品安全环境都存有质疑。”

  王平表示,相对比来说,洋奶粉近几年的质量问题还不足以撼动洋奶粉的地位及消费者对于洋奶粉的品牌忠诚度。

  相关业内人士认为,“洋奶粉”跌下神坛,对于国产奶粉来说是一大机遇。近日,在国外奶粉品牌频繁遭遇利空消息袭击下,贝因美、伊利和光明乳业这些国产奶粉的股票价格走势不错。眼下,国内消费者将会重新认识奶粉品牌,要重拾信任、收复失地,国产奶粉不能将希望寄托在洋奶粉出事上,而应当放在产品质量提升和安全保障上。(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