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象山654人死后仍领高龄补贴 官方回应解释

2013年08月16日 07: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宁波8月16日电(记者 何蒋勇 实习生 林波 施冬)日前,中新网刊登一文《浙江象山654人死后仍领高龄补贴凸显机制不健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此事,宁波市民政局开展自查工作,对宁波市11个县市区的高领补贴发放进行自查。自查发现11个县市区存在个别死后仍领高领补贴现象,对此宁波市民政局副局长周根强15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因死亡收录信息不完善不能保证死后仍领高龄补贴的现象一个都不存在。

  象山654人死后仍领高龄补贴

  据了解,象山县审计局在今年6月份的《象山县2011年至2012年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管理的专项审计调查》中审计发现,截至2012年底,象山全县共有654个人员死亡后仍在民政部门领取高龄补贴。

  象山县民政局办公室主任陈恩平介绍说,“654个人确实是存在死后领高龄补贴。”他表示,当初高龄补贴上报是手工操作的,由乡镇报上来,民政局每个月核实后,通过每个人的存折卡发放到个人手中。

  记者从象山县审计部门获悉,654个人当中,其中57个人领取2个月高龄补贴;27个人领取三个月高龄补贴;其余500多人领取了一个月高龄补贴。

  “在发放的过程中,因为手工操作,再加上审核到实际发放过程中存在着时间差,造成了这个情况。”陈恩平解释,这几天的时间差就是乡镇报上名单,民政局审核,再到发放中间出现的时间差。“就是说人在统计好的时候死亡了,那么在发钱的时候仍然在享受。”

  此前,宁波审计部门发布信息称,经审计指出后,象山县民政局立即对此现象进行了整改。要求各镇(乡、街道)在发放高龄津贴工作前,对死亡人员及时注销,同时对第一批高龄人员身份证号进行一一核对,保证发放无误。

  同时,要求局本级在每月5日前录入上个月的死亡人员名单,并于当月发放前及时注销,以避免高龄人员死亡后次月误发差错。此外与软件开发商联系,就信息系统相关程序作了更正与完善。

  民政局自查发现存在个别现象

  宁波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卢婉君此前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之前有关高龄津贴发放的情况,7月9日民政部门将下发由局长亲自签发的文件,对情况的进行通报,各个地方开展自查行动。

  8月15日,宁波市民政局副局长周根强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事情出来以后,在了解象山情况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做了工作。”据他介绍这项工作对全市高龄补贴发放情况进行了摸底通报,要求各县市区吸取教训,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目前,民政局的自查工作到今天已经基本上完成。

  据他介绍,目前,宁波全市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10多万,其中80周岁以上的有17万,现在全大市发放的资金大约是1.1亿元。

  经调查了解,周根强表示各个县市区高领补贴的发放总体不错,“现在我们了解各地个别情况还是有的,发现以后就是说把它及时地纠正过来。”但他同时也承认各县市区也存在着个别死后仍领高龄补贴的情况,至于具体数量,他则拒绝提供,强调只是个别现象。

  官方称不能保证杜绝个别现象

  为何各县市区存在个别死后仍领高龄补贴的现象?在周根强看来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的是死亡信息收录不完善。同时,他表示自查情况也反映出一些信息系统存在隐患,或者说是一些漏洞。

  据了解,民政局对于老人的死亡信息主要是通过社区的报送、殡仪馆老年人死亡名单、公安部门户籍信息核对这几种方式来确认发放名单的完整性。

  他分析道,由于老人的信息情况在不断变化,收录信息也因此变化,“有些原来不是80岁,现在到了80岁,有些人则是到90岁了,信息是要不断调整的。”

  卢婉君表示,由于目前人口流动性增强,许多宁波户籍的老人并不生活在宁波,有些老人去世后并没有回来销户,这也给高龄补贴发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周根强表看来由于存在着这些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还不能保证一个都不存在。”他强调11个县市区反馈的情况只是个别现象,“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这个漏洞怎么解决。”

  通过这次自查工作,他发现老人死亡信息的完整确认还在建立当中,在今后还需要完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利用现有手段尽可能地把信息补上。”为避免个别死后仍领高龄补贴的情况出现,“一个是从技术上来补,一个是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周根强表示民政局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争取做到信息共享。(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