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泥人张要塑中国梦 民间艺术尽显文化生命力(图)

2013年08月21日 08:57 来源:天津日报 参与互动(0)

《颗粒归仓》 杨志忠

《吃饺子》 逯彤

《弘一法师》 陈毅谦

  天津泥人张彩塑优秀作品进京展将于2013年9月21日1至9月28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即将展出的72件(套)蜚声海内外的天津泥人张彩塑艺术作品中,既有张明山的《蒋门神》、张玉亭的《三娘教子》、张景祜的《选花布》、张铭的《黄道婆》等泥人张创始人和家族传人留传至今的珍贵藏品,也有《颗粒归仓》《春江花月夜》《拍球舞》《磨刀人》《弘一法师》等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建室54年以来不同时期的精品力作。1963年,天津泥人张作品首次在中国美术馆亮相,观者云集、媒体聚焦,轰动华夏。50年过去,在这条由艺术佳作铺就的民间艺术传承之路上,彩塑大师们的感悟又给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泥人张”要塑中国人的“中国梦”

  傅长圣(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主任、高级工艺美术师):天津泥人张彩塑从诞生之初就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张明山先生当年把彩塑艺术从庙宇宗教造像、陪葬泥俑等传统彩塑题材拓展到现实生活,就是大胆的创新之举。我们继承泥人张不仅仅是继承其技艺,还要继承其创作思维,探究其内在的文化与智慧。工作室成立以来,始终在创作上下功夫,这是泥人张立命之本。

  写实,是泥人张的绝技。从泥人张前辈到当代泥人张艺术家,留下了一批生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从一个侧面立体地呈现了中国的社会发展,不仅有艺术欣赏价值,也包含着精神价值和历史价值。工作室中年作者林钢新近创作的《我的梦,中国梦》一经问世就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作品形象广为传播。作者塑造的小姑娘稚气的身影和表情以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将观者带入牵手同行,在希望的田野上共同憧憬“中国梦”的情感境界。

  在创作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泥人张技艺是一个手段,是个载体,思想感情才是作品成功的内因,感情不到,作品就难以生动,艺术价值就差之千里。坚守文化担当、艺术责任,才是泥人张的核心价值,才担得起传承中国彩塑艺术的责任。

  发展民间艺术要有世界“观”

  逯彤(高级工艺美术师):1963年泥人张走进中国美术馆,这株民间艺术奇葩从作坊走入社会,从此,泥人张不仅有几代人创造的不朽作品,同时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彩塑人才,创作了大量具有时代影响力、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作品。记得在张铭师傅的带领下深入生活,师傅打破一切框框,勇于创新的精神令我记忆犹新。

  1964年,张铭师傅的《丰收之后》等8件泥人张作品入选全国美展之后,泥人张作品又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几十年来,我深深感到发展民间艺术,观念不能局限于一地、一域小天地。上世纪80年代开始,彩塑试制改用丙烯颜料一举突破了烧制处理的历史难题,大大拓展了发展空间。泥人张一直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彩塑作为表现现实生活的创作手法不变,纯民族化天津味不变。2011年以来,我和杨志忠、傅长圣、陈毅谦等先后在多个国内外美术展获大奖。我的展览还在新加坡举办,作品《邓小平接见吴作栋》被新加坡国家收藏,我因此受到吴作栋总理接见。我的作品《玛格丽特二世女王》被丹麦王室收藏并收到女王感谢信。泥人张的艺术创作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历史与现代生活,其创作题材广泛涉及古今中外人物,以独特的艺术载体,承载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泥人张以其创作实践改变了以往人们认为彩塑只是小摆设,雕虫小技的偏见。近年来,我从国画艺术得到启示,尝试着将题跋、印章、落款等中国文化传统融入彩塑创作,通过诗文、书法等艺术搭配,提升彩塑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品位,让其文化更厚重。我将把这个文化研究与尝试深入下去。

  民间艺术不是小玩意儿

  张宏英(泥人张家族第五代传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63年8月18日泥人张作品首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观众在展厅外排起长队的情景深留脑海永志难忘。作为泥人张家族第五代传人,我也始终记着时任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副主任的爷爷张景禧说的一句话:“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泥人张的今天。”爷爷说,新中国成立前,泥人张不景气,兄弟和子侄都曾改了行,泥人张艺术近乎失传。政府成立泥人张彩塑工作室,有了平台,提高了社会地位,发掘了艺术价值和影响力,对社会的贡献大大提升。爷爷毫无保留地向学员们传授家传绝技,一招一式一丝不苟。

  我1960年进入工作室,此前,依据“传男不传女”的家规,我无缘从事这门我喜爱的艺术。泥人张改革,有了新观念的爷爷打破常规,收我为徒弟,我成了家族第一位女传人。我喜爱舞蹈,创作了《水》《罐舞》等一批作品。我觉得,要让作品有灵魂,不仅要有手艺,更要懂生活。一件成功的作品,其美不是凝固的,而能让观者由此放飞想象。这些年,泥人张作品参加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活动,受到中外宾客交口称赞,我感受到民间艺术不是小玩意儿,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参观无锡中国泥人博物馆时感受到,泥人张在同行心目中已经是中国泥塑的代表,我们的责任太大了,必须下功夫。世界雕塑艺术流派很多,泥人张艺术就是中国彩塑艺术集大成者,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从传统出发才能走得更远

  杨志忠(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馆即将再次集中展示泥人张作品之际,我感慨很多。回忆当年,恩师张铭先生亲自收我入室为徒,手把手地把独门绝艺传授给我,我随他身边多年深得艺术精妙。从新中国成立前艺人改行到成立工作室尊师重教招收弟子传承有序,我们这一代人创造了彩塑艺术繁荣,保持了生命活力,深深地感受到艺术劳动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创造了社会价值。泥人张是活的艺术,不是博物馆艺术。泥人张一代代在创新,每一代的作品都有所发展。先辈遗留的宝贵艺术种子,我们要让它生根、发芽、结果。

  这些年走过来,我们做过很多创新尝试,有经验也有教训。如今我70多岁了,一直在思索今后的路怎么走?当我重新回顾传统,回到起点的时候,对传统作品的体会更深了。我认为传承是第一位的,但传承不是照搬,温故是为了知新。我们千万不可轻视传统,那是个宝库。越是反思传统,越有助于提升创新力。我在创作时,既要让人一眼就看得出是泥人张,又要赋予作品新鲜感。我的梦想是多留一些作品,发扬泥人张人物传神、有诗情画意、讲究技巧、保持泥塑味道的优秀技艺,传承那种自然而然、温情脉脉的民族情感。传统是我们的起点,是根基,只有站得稳,才能立得住。

  背景

  清朝道光年间,从父亲那里继承了捏泥人手艺的18岁的张明山逐渐将彩塑技艺带入了一个令人称奇的境界。从真人塑像、庙宇造像、天津民间风俗、中国民间故事、古典文学作品,到广大劳动者形象,他无所不塑,为人称奇。张明山开创的天津泥人张历经四代传承逐渐跨出天津卫,销往日本、德国、法国等,蜚声海内外。1915年,16件泥人张作品参加在美国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荣誉奖。到了上世纪40年代末,由于战祸饥荒,泥人张家族生计陷入困境,泥人张技艺几乎到了濒于失传、难以为继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间艺术,采取了保护、扶持、发展的政策。1959年成立了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专门从事彩塑艺术研究、创作,培养人才。泥人张第三代传人张景祜、张景禧、第四代传人张铭等张氏传人在工作室传授技艺和创作,其中张铭先生还主持工作室二十余年,为彩塑艺术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1962年,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十名徒弟出师,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作品问世。1963年国庆前夕,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师生作品展览”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邓颖超、陈毅及夫人、邵力子,郭沫若,以及各国驻华使节和夫人出席开幕式。作为百年泥人张传承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次展览不仅奠定了泥人张的艺术地位,也标志着泥人张彩塑艺术越出了家庭成为社会艺术流派,昭示了民间艺术传承观念和发展模式的转变,唤起了手捧瑰宝的彩塑艺术家们的追求与梦想。

【编辑:张海桐】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