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网流量月末清零遭疑 运营商“松口”拟推季度包

2013年08月21日 10:58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就上网套餐流量月末清零的质疑,市消保委昨约谈电信移动联通

  运营商“松口”拟推季度包

  长沙律师状告中国移动“手机上网套餐流量月底清零不合理”一事,在长沙以三大运营商集体“放鸽子”画上休止符,但这条“霸王条款”在上海却出现了松动的征兆。昨天,上海市消保委约谈了电信、移动和联通三大运营商,运营商方面承诺推出手机流量季度套餐。

  对于月度包延长为季度包,用户普遍反映只能解决一部分人的需求,而且推出的季度流量套餐资费换算下来,与月度流量套餐资费完全相同。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流量套餐更改会涉及到系统建设等复杂问题,这么做,运营商已经算走出了改变的第一步。

  过半消费者认为流量清零不合理

  事实上,早在律师刘明向法院提出诉讼之前,针对“上网套餐月底流量清零”的质疑就一直存在。

  对此,7月18日至8月3日间,市消保委专门做了一份针对信息消费现状及手机流量问题的问卷调查,2000份问卷的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于手机上网最关注上网速度、上网价格和信号覆盖。目前手机3G网络速率低、资费高、信号不稳定等问题使消费者对手机3G网络满意度仍然偏低。

  值得注意的是,83.75%的受访者使用手机上网套餐,其中42%的消费者会选择较高流量及无线上网时长,保证每月不超出套餐。

  在调查中,54.43%的消费者表示流量月底作废不合理,45.57%的消费者表示流量月底作废可以接受。但是近七成的受访者表示,手机流量按月计费的方式不够人性化。

  三大运营商推流量季度套餐

  市消保委会同上海市通信管理局昨天联合约谈了三大运营商,本市电信、移动、联通表示,已分别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制定了以季度为计费周期的流量套餐。

  上海电信“动作”最快,已推出有效期90天的“中国电信流量卡”,用户可通过线上电子渠道为电信流量计费的手机号充入流量,没有用完的流量会自动延续到下个月。

  “我们的季度资费设计方案已提交,正在相关流程中,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可以推出。”上海移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方案,季度套餐分为30元、60元和90元三档。

  而上海联通方面则表示,已于8月1日将季度收费套餐的方案提交给总公司。联通公司拟新增以季度为计费周期的套餐,资费为30元/季度,包含300兆流量。

  “真松动”还是应付消费者?

  对于三大运营商的回复,网民有赞成也有反对。在文汇报官方微博发起的“微互动”调查中,66.67%的网友认为这只是“应付消费者而已”。

  记者发现,对于那些月度流量“有时用不完,有时会超额”的消费者来说,季度套餐的确实惠;但对于那些上网流量每月都用不完,或者每月都超额的消费者来说,没有什么区别。

  此外,很多消费者也发现,无论是电信、移动还是联通,推出的季度流量套餐资费换算下来,与月度流量套餐资费完全相同,并没有因为时间延长而出现资费降低或流量增加的情况,也因此,季度流量套餐被大量消费者认为是运营商“换汤不换药”的作品。质疑的声音认为,运营商并没有妥善解决“月底清零”的问题,也没有解决套餐外流量资费昂贵的根本性问题。据了解,套餐外的上网价格是套餐内的几十倍,以移动为例,20元套餐是150兆,约合每兆0.13元,但套餐外流量每兆10.24元。

  对此,联通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手机套餐本身已经是种优惠形式,消费者达到一定使用量以后,运营公司便给予承诺的优惠,“按月计费是国际运营商的惯例,运营商的计费系统与财务制度等都是沿用这种模式,牵一发就会动全身,因此包月计费今后不会改变。”

  资深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流量不能结转,是运营商的成本结构决定的,分档套餐包的定价也是基于成本结构,“运营商网络的特点是,如果不考虑与其他运营商之间的结算,主要成本是固定成本(电费),而具体每兆服务的成本的确很低。”

  “运营商已经跨出了第一步,这是件好事。”市消保委方面表示,对于消费者而言,手机流量套餐的计费周期越短,均衡性就越差,三大运营商的季度套餐使收费模式更人性化,这是消保委所乐见其成的,“针对有市民提出,超出套餐流量收费昂贵的问题,消保委将进一步敦促运营商,推动套餐内外价差的缩小。”(记者 徐晶卉)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