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警惕中国企业500强背后的“孱弱”

2013年09月02日 09:32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昆明发布2013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石化以2.83万亿元的收入连续九年位居500强榜首。上榜企业门槛由去年的175.06亿元提升至198.67亿元,增幅为13.48%。(9月1日《新京报》)

  倘若仔细研究这份以“强”闻名于世的榜单,可从中国上榜企业中发现其背后的诸多“不强”,甚至“虚弱”的铁证。比如,入选500强的中国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仍旧“一统天下”,占总数的62.%。国企强,民营弱,这种畸形的经济结构,一天不改变,只会阻遏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倘若从产业结构视角来审视,入围企业大都集中在传统产业,而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信息产业鲜见入选者。而上榜最多的石油、金融等6个行业的企业,大都属于资源性垄断和政府管制行业,企业的巨额收入和盈利大多依赖资源垄断和政府补贴,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管理基础薄弱、粗放式和外延式经营等问题。

  再深入看,今年入选的500强企业,有216家企业的净利润出现负增长,亏损企业由13家增至43家,7家企业亏损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制造业领域,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净利润同比减少了17.47%,连续两年下降,且下降幅度比上年扩大了3.81个百分点。而与此形成天壤之别的是,5家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营业收入总额只有500强总和的6.2%,但利润却占到500强总额的35.6%。商业银行与制造业企业之间的“利润鸿沟”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继续扩大。倘若银行从实体经济中汲取超额利润,那么,实体经济的经营所得就会变小,这不仅会打击实体企业的积极性,也会反过来影响金融企业利润的可持续性,使我国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变得空心化。

  此外,海外营业收入超过30%是一家企业具有国际经营能力的标志,但达到这一水准的中国企业目前只有25家,并且这些企业大多都是以贸易和中间产品为主,缺乏国际化经营的能力。

  显然,中国企业500强,仍旧“窝里横”,没有真正走出国门,成为国际化企业。必须正视并警惕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内在差距和“孱弱”。

  (吴睿鸫)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