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公共政策岂是利益集团橡皮图章

2013年09月02日 14:29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人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日前表示,今年8月出台的《劳务派遣若干规定》中,曾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但因其他部门和部分央企的强烈反对,同工同酬不包括福利和社会保险。其举例称,有一家央企当年全行业利润300多亿元,如把其劳务派遣工都实行完全意义上的同工同酬,保险和福利就会吃掉近260亿元的“利润”。(9月1日《京华时报》)

  所谓“同工同酬”,竟然不包括福利和社会保险。如此解释显然连诡辩都算不上,而是对一个人所共知的基本常识的扭曲。众所周知,包括央企在内的某些垄断行业员工收入中的“大头”,正在于福利和社会保险,由此而造成的薪酬差距必然是巨大的。显然,剔除福利和社会保险的收入分配改革,其实际意义必将大打折扣。

  派遣工同工同酬后,会吃掉一家央企260亿“利润”,这或许是事实。不过,这似乎也说明一个事实:央企所谓的高利润及其正式工的“超国民待遇”,原来是通过盘剥临时工来的。一家央企83%的利润,竟然要靠这种“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方式获取,那只有两个可能:一是这个行业不挣钱,二是效率太低。而实际情形,恐怕是后者主导了前者。但说到底,同工同酬不仅关乎道德底线,更是宪法赋予每个劳动者的基本权利,而与企业效率及其盈利水平无关。拿企业利润说事,显然是一种山头主义作祟。

  同工同酬政策因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而遭致曲解,这是利益集团“绑架”公共政策的又一典型范例。作为基本常识,公共政策最应该体现公众利益,而非少数人的特殊利益。然而在政策的出台过程中,由于利益集团的干预,一些公共政策不是胎死腹中,就是华而不实,难以推行,甚或改变“公共”导向,而沦为既得利益者谋取私利的“制度红利”;也正因为利益集团的操纵,一些本不该出台的土政策甚至“坏政策”,也堂而皇之地出炉了。在这里,公共政策俨如橡皮图章,成为利益集团随意捏拿的玩物。

  包括同工同酬在内的每一次改革,无不是各利益主体间的博弈过程,这本不足为怪。然而在我们这里,却由于民众力量的羸弱,在一些涉及利益集团的改革中,这种博弈很多时候沦为一种“零和游戏”,并呈现一种“改革到利益集团为止”的病态逻辑:当改革涉及民众利益时,改革的阻力最小,雷厉风行说改就改;而一旦改到利益集团,就阻力重重,如蜗牛一般走一步退大半步。比如国企改革、官员财产公示、公车改革、“三公”消费等等,都不同程度呈现类似的改革轨迹。很显然,这种偏离初衷的“改革”,某种程度上不过是既得利益者新一轮利益攫取的幌子和挡箭牌。

  公共政策一旦被利益集团所操纵,成为权贵的工具,其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严重折损政府公信,造成社会不平等和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甚至还会造成如奥尔森在《国家的兴衰》一书中所指出的:当一个国家的特殊利益集团对最重要的公共政策操纵越来越娴熟,终将慢慢导致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行政、法律等方面的体制、政策、组织,变成最符合特殊利益集团的安排,使得该国发展的新动力越来越被抑制,各个部门越来越僵化,这必然导致国家的衰落。(苗蛮子)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