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东2515亿元83个项目向民资开放

2013年09月17日 10:2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83项招标项目涵盖交通运输、城市建设、产业园区、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

  ■属“十二五”重要基础设施规划项目占招标项目总数40%,占招标项目总投资75%

  昨日,省政府在广州召开重大项目面向民间投资(2013年)招标推介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重大项目面向民间投资招标工作常态化。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全省各行各业的民营企业家代表、省工商联及有关商会代表以及地市、省直部门负责同志出席推介会。此次推介会推出2013年招标项目83项,总投资2515亿元。其中9个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签约投资额达58亿元。

  会前,徐少华到各市、省直部门展位上察看了推介项目、参会企业及推介材料等情况,强调地方政府要全面落实好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积极做好项目储备和筛选工作,大力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徐少华表示,企业要坚定自身市场竞争主体地位,以主体的意识要求和审视自身,依据市场信号决定投资决策,依靠价格指引和供求关系变化安排资源的投放。政府要积极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法有定规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法无禁止对企业经营不设障碍。要注意财政资金投入经营性领域的公平性和竞争性,不因财政资金的不当投放扭曲市场信号,使企业得一时之利而受长远之害;要尊重企业创造社会财富的劳动和艰辛,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给企业稳定、健康的市场预期。

  徐少华表示,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民间投资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民间投资正在迎来难得的蓬勃发展新机遇。我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将以招标推介会为契机,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加快事项审批,帮助解决项目落地等后续工作。希望新闻媒体对民营资本进入重大项目领域积极鼓与呼,反映民营企业在粤发展的好环境,反映建立国际营商环境的好规则,呼吁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推动我省进一步改革创新,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

  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发布了广东省2013年面向民间投资招标重大项目。据介绍,本次推介项目涉及公共事业领域,涵盖交通运输、城市建设、产业园区、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其中属于我省“十二五”重要基础设施规划项目占招标项目总数40%,占招标项目总投资75%;东西北地区项目占项目总数67%,总投资占招标项目总投资50%。按照已经批准实施的《广东省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我省对交通、能源、城建、社会事业等公共资源领域中具有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项目,全面实行竞争性配置。

  会后,徐少华还召开座谈会听取民营企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他表示,努力发展民营经济,国家有坚定信心、政府有改革决心、社会有公平诉求、地方有发展需求、企业有发展愿望,相信在这些因素的共同驱动下,民营经济将迎来又一次蓬勃发展的春天。

  链接

  公路建设项目最多 铁路总投资超千亿

  广东省向民资推出的83项重大项目涵盖了十一大领域,包括公路、铁路、机场、港航、能源等建设工程,其中交通项目铁路建设工程最受瞩目,8项投资的总投资达到了1141.8亿元,接近总投资额的一半。此外,公路建设工程项目最多,达到28项,环保建设工程项目也有21项。在铁路领域,推出了梅州至潮汕铁路项目、广州至汕尾铁路、广佛环线广州南站至白云机场段等项目。广东省机场集团共在此次推介会上推出三个项目,其中珠海通用机场项目的选址工作已经展开,韶关机场选址现场踏勘论证会也已在今年6月举行。

  据新华社专电

  徐少华在座谈会上提醒民企,决策不能单看政府优惠政策

  企业投资经营要靠市场信号

  广东又有一批重大项目向民资“开闸”。南方日报记者从昨日省政府召开的重大项目面向民间投资(2013年)招标推介会上获悉,今年我省向民间投资开放的招标项目共83项,总投资2515亿元。

  会后,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座谈会上,企业家代表就民间投资仍存在的种种现实障碍提出具体的意见建议,徐少华一一认真听取,并表示将吸收意见,创新形式,将今后的民间投资推介会办得更有实效。

  民间投资障碍

  “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

  徐少华指出,一直以来民间投资在推动广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已占据我省投资的半壁江山,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要清醒地看到,我省民间投资发展还有很多不足,市场准入存在很多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他将此生动地形容为“玻璃门”(看得见、进不去)、“弹簧门”(开始进去了,过一段时间又弹回原地)和“旋转门”(项目兜来转去批不出来,投资无法落地)。

  对此,民营企业家们深有感触。广东三友集团董事长张国权说,“玻璃门”“弹簧门”在现实中确实普遍存在,“省里讲了,到了地方市县,就是两样。”他指出,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民营企业,面向社会开放民资,但由于缺乏跟进和引导政策,放而不实,导致民企投资落地不多。他建议,要落实从上到下的检查和考核,否则政策再好也落不了地。

  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传卫也表示,现行的价格机制对国有企业优惠多,而对民企的优惠少,导致民间资本的投资成本较高,往往容易亏损。“在这个机制下,民间项目还是进不去,就算进去了还是会被‘弹’出来,就像‘弹簧门’一样。”

  此外企业家们还提出,审批过程也是难题。深圳市成星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彭锦程提出,一些政府部门在审批事项上就让企业遭遇“旋转门”,为了一个项目审批,投资者来回奔波需要盖几十个章,耗时数月也难以办好,很是无奈。

  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回应称,中标企业项目相关手续办理确实需要简化。“一些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观念没有转变,部门间缺乏协同配合,本来中标项目都是当地政府确定实施的项目,经过了论证和立项后实施招标,但有关部门仍一成不变对待,按传统程序办理,导致项目又走一趟各类报建报批手续,影响了中标企业积极性以及项目建设进度。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降低了招标项目的吸引力,影响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解决措施。”

  用好财政补助

  防对企业“一时之利、长远之害”

  会上,徐少华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作了精彩阐述。他说,企业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是市场竞争的主体,而不是社会更不是政府的附体。“企业投资经营,要依靠市场的信号而不是政府的信号。但现实中往往相反,很多企业是根据政府的优惠政策来决定投资,这样就算开头起了步,今后依然发展不下去。很多新兴行业享受了政府的优惠政策,前几年很风光,最后却一败涂地。”徐少华指出。

  徐少华表示,企业应依靠价格的指引、依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来安排自身资源的投放,但政府如果提供不恰当的财政补贴和贴息,却会扭曲市场信号,对于企业来说是“得一时之利,但有长远之害”。“政府对企业好,提供优惠地价或税收减免,企业以为从政府那里得到便宜,却没想到这些将扭曲企业对市场未来预期的判断。”

  徐少华同时强调,财政资金的特点是公平性和竞争性,政府要下决心解决财政资金投入经营性领域的问题,今后投到企业的财政资金都要以持股的方式来投入,不再无偿向企业拨付资金。政府最应该做的让企业看到今后五年、十年,在广东投资发展的成本怎么回收、利润怎么获得、政策怎么稳定、环境怎么保护,建立起长远健康的市场预期,这才是政府最需要履行的职能。

  徐少华说:“发改委今后审批的事项会越来越少,审批的权限会越来越下放,但是举办这一类面向公众、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的服务性的职能将越来越多,发改委自身的角色也会积极地发生变化。”

  徐少华的观点得到了企业家们的纷纷响应。广东黄金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幸运表示,放开民间投资应该做到“投资有路”,引导企业如何投资,寻找“蓝海”的机会;“投诉有门”,用法律法规来监督考核,做到双向沟通;“投资有道”,有方法、有模式、有创新机制;“回报有望”,实现政府和民间资本的共同目标。

  优化营商环境

  政府要带头营造诚信氛围

  广东裕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钦城提出,民资项目推介会上存在一种现象,政府推介的项目企业不感兴趣,而企业愿意投资的项目却又无法对接。

  对此李春洪承认,部分推介项目存在缺乏前期论证,建设条件不具备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大型综合体项目和线状工程项目,用地指标、征地拆迁尚未落实,前期工作不到位,民营企业自然望而却步。”

  徐少华指出,明年政府在推出推介项目表之前可以先行调查企业意向,让推出项目更有针对性,也更容易取得实效。

  深圳成星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的彭锦程提出,社会上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点,质疑民企诚信度,认为民企缺乏社会责任感。要建设良好的营商环境,政府的公信力不可或缺,希望政府能有所作为,在全社会营造诚信氛围。

  徐少华指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和企业站在同一条战线,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随着政府服务职能向社会的不断转移,很多政府监管的工作将转移到第三方服务机构,如何保证这些第三方服务机构遵守法律遵守信用,这是面临的新考验,政府应加强监管。(记者/吴哲 见习记者/肖文舸 通讯员/符信)

【编辑:贾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