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张家口坝上50万亩防护林老化 风沙或将威胁京津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9月23日 03:23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9月初的张北气温已经不足20℃,寒风吹过,枯枝掉落。位于县城北部的一片树林,只剩光秃秃的树干,用力一推,其中一棵竟然应声倒地,露出朽坏的根部。

  这片枯树林只是坝上地区杨树大面积死亡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张家口坝上地区杨树衰死和濒临衰死的共有50.7万亩,占杨树现有林约三分之一。

  坝上距北京不足200公里,过去数十年间,这片防护林为京津地区少受风沙侵袭出力甚巨。杨树衰死,其他树种则仍处于中幼龄期,防风护沙作用有限,当地林业干部对坝上防护林的担忧日剧。

  一生扎根林业的前全国人大代表袁妙枝曾连续7年为此提出议案。近日,国家发改委进行的专题调研刚刚结束,新的支持项目正在编制。

  □问题

  不出意外,三五年内这片树林就将全部死亡,“如果遇上特殊干旱,一年就到头了”。

  随手一推杨树应声而倒

  坝上地区是近年来北京人消暑旅游的热门去处,往西北方向行驶200多公里,由海拔几十米的平原而入近两千米的高原,气温陡降。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的张家口坝上地区,分布着张北、尚义、康保、沽源四县及察北、塞北两个管理区,北与浑善达克沙地相连,是塞北风沙南下的重要通道。

  离北京最近的是张北县,县林业局副局长王进焕显得忧心忡忡。4085亩的西关林区曾经是模范林,挺拔的北京杨行列整齐、绿树成荫,风景无限。而如今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大片大片的杨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干枯的树皮剥落,透过啄木鸟啄出的树洞,腐朽的树身一览无余。由于公益林禁止采伐,被风吹断和倒伏在地的树干,一如原状。再往前行,仍枝叶繁茂的林带,树顶部也已经成片集体干枯。

  王进焕说,西关林区衰死或半衰死的杨树已经超过一半。不出意外,三五年内这片树林就将死亡,“如果遇上特殊干旱,一年就到头了”。

  虽然不如西关林区严重,张北周边的杨树防护林带也并不乐观。近日,记者驾车沿县城东北、西北两个方向探访,数十公里中成片死亡的树林随处可见,大风一过,枯枝便掉落一地。而在该县馒头营乡的一处林区,不足碗口粗的枯杨多数树皮脱落,用手一推便摇摇欲坠。记者看到有一棵树齐根倒在地上,根部已经朽成粉状。王进焕说,半个月前一次调研时,工作人员信手一推,这棵树便应声倒地。

  坝上地区2000年到2010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正是在这一时间段内,防护林的衰死速度大大加快。

  树龄到期杨树走向衰亡

  张北县张北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袁妙枝是两届全国人大代表,59岁的她长期工作在林业基层一线。据她观察,杨树的衰死在上世纪90年代末即已出现,2003年开始树顶干枯,成片死亡则发生在2007年之后。

  据调查,坝上现有杨树防护林152.9万亩,其中141.8万亩已达到过熟期,衰死和濒临衰死的有50.7万亩。虽然杨树只占坝上地区现有林面积的33%,但其他树种尚未形成规模防护效果。以张北县为例,王进焕介绍,全县163.5万亩林地中,近百万亩松、榆、沙棘等均为2000年后退耕还林所种,其他的全部是杨树。

  年龄到限被认为是防护林衰死的主要原因。《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规定,我国北部杨树树龄30年以上即进入过熟期。而坝上地区的杨树防护林主要都是在1970年前后栽植,早已成为过熟林,生命力逐步衰退。

  坝上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蒸发量却高达1700毫米,且旱灾、冻灾频发。林木的生长因此受到极大限制,许多过熟的杨树往往只有碗口粗细,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小老树”。

  近年连续干旱和地下水位下降加速了杨树的衰死。张家口市水务局的监测数据显示,坝上地区2000年到2010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平均每年下降1至3米。正是在这一时间段内,防护林的衰死速度大大加快。

  袁妙枝、王进焕等林业干部曾经前往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份调研防护林情况,在他们看来,各省份面临的形势均十分严峻,“只是坝上挨着京津,所以大家比较关心”。

  □探因

  “那会儿没有苗木,大家急着大造林,只好就地取材插条种杨树。”

  成活率高形成“一杨独大”

  杨树仅有30年寿命,为何坝上地区却形成了如今“一杨独大”的局面呢?袁妙枝感慨地说,在过去那个时代,坝上的老百姓别无选择。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春天刮出山药籽,秋天刮出犁底层。”这是当年在坝上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首民谣。袁妙枝回忆,过去坝上是草原和沙地,风沙漫天,老百姓穿不上干净衣裳,经常家里白天都得点灯。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树木难以存活,坝上几乎没有树,今天张北县仍有“一卜(棵)树”、“九卜树”的地名。数据显示,在建国初期,总面积2072万亩的坝上地区,仅有天然桦树、山杨次生林0.96万亩,森林覆盖率几乎为零。

  种树成为摆在当年坝上人面前的头等大事,只有造大林带才能防风护沙、改善生活条件。袁妙枝的父亲当时是国营中心林场的场长,她9岁时便已经跟着父亲种树了。袁妙枝回忆,坝上地区种树的最高峰发生在1969年后,当时全民响应政府号召,在田间地头都种上树。“那会儿没有苗木,大家急着大造林,只好就地取材插条种杨树,还都是些多年的老条子。”袁妙枝说,杨树成活率高、长得快,是自然的选择。当年的老百姓热情无限,从邻近万全等县运来的树头,用铡刀铡成条就发到了生产队,大家怕种不活就密密麻麻地插条,死了第二年又补插。

  张北县马连滩村老书记孙运武清晰地记得,发动植树后,大家从十几棵老杨树上剪下枝条,加上县里发下来的苗木,全村6600多亩地,一口气种了3800多亩。

  对现有林木的养护更新却大大落后,并没有意识到杨树大面积衰死来得如此之快。

【编辑:段红彪】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