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单做心电图不足以排除所有心血管疾病风险

2013年09月29日 11:09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在“健康大讲堂”现场,专家教授亲自面授机宜,老年朋友个个听得聚精会神。记者王维宣摄

  本报“健康大讲堂”走进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主讲人/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王景峰教授

  卫生部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导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增城院区党总支书记陈筱潮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刘品明教授

  心血管疾病不是退休老人的“专利”,如今,越来越多的职场和家庭“顶梁柱”受到心脏性猝死的威胁,而心脏性猝死的幸存率仅有1%。据统计,中国每年心脏性猝死高达50多万人,相当于每天掉下来4架客机。

  中秋节前夕,本报“健康大讲堂”走进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聚焦心血管健康话题。主讲嘉宾王景峰教授指出,曾经发生过心脏性猝死的患者再次发病率高达75%。而曾患有心衰、遗传、冠心病、心肌病,出现心肌缺血的早搏,或者心功能不全,都是心脏性猝死的潜在受害者。

  解决方案

  植入起搏器可减少六成发病风险

  治疗心脏性猝死,目前有三种解决方案,即治疗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服用药物和植入起搏器。

  “冠心病患者是心脏性猝死最主要的人群,”王景峰提醒,有冠心病的人别存侥幸心理,要认真进行检查,由医生评估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几率有多少。对先心病、慢性风湿性瓣膜病尽早行介入或手术治疗,冠心病患者可采取支架或者搭桥手术,对缓慢心律失常者植入心脏起搏器,快速性心律失常者可接受射频消融术。此外,药物对心脏性猝死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高达60%的患者靠药物预防心脏性猝死减少死亡率,但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目前,对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起搏器(ICD治疗)是预防心脏猝死最有效的方式。在病人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在其胸部切口,将最重不过70克的起搏器放在左上胸的皮下。手术能在一小时内完成,术后病人可以下床活动,七天拆线出院。起搏器在人体内24小时“监管”心脏,一旦出现心律失常就会起搏。

  “一台心脏起搏器价值8万~9万元,进口产品需要20万元,可以使用5~7年。许多病人尤其是老年人觉得价格贵,不愿意安装。”王景峰表示,其实,随着医保政策的完善,如今安装心脏起搏器可报销60%~70%的费用,个人负担大为减轻。

  植入起搏器的患者要注意不能做磁共振,打电话等日常行为则不会有影响。近几年,国外医学界开始使用埋植在皮下、不经过心脏的新一代心脏起搏器,性能更为优越。目前国家药监局正在对此进行审批,估计要经过两三年才能在国内投入使用。

  提醒1

  心脏疾病 并非都表现为痛

  冠心病要从中青年开始预防。但作为职场和家庭的“顶梁柱”,中青年往往无暇顾及健康,对心脏亮起的警示灯不明所以。心脏疾病并非都表现为心痛。陈筱潮教授指出,疼痛、心慌甚至上楼气喘,提示着不同的病变。

  冠心病中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心绞痛像是东西压在心脏上透不过气来,也许是背后或者肩膀痛。”陈筱潮解释说,心绞痛一般持续1~2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刺痛1秒钟或者几秒钟并不算真正的心绞痛。

  第二类是心律失常,患者常有心慌、心跳漏跳一拍,或者心脏偷跳的感觉。恶性心律失常会造成心脏性猝死。患者要对早期的心律失常提高警惕,要在单个早搏出现的情况下查清楚。

  第三类是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没有心慌的症状,患者往往上楼梯时上气不接下气,上斜坡时气促。”陈筱潮提醒, 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警惕,及早就医。

  提醒2

  可疑胸闷 不能只做心电图

  经常有职场人士觉得心脏不舒服,但做心电图又查不出问题,便以为自己的症状是压力导致的“心病”,无须担忧。陈筱潮教授指出,实际上,单做心电图不足以排除所有风险。

  30多岁的男士如感到心慌、心痛,需要做抽血,检测血脂、血糖、尿酸高不高;做心电图,看心脏有没有什么问题。陈筱潮说:“这两项常规检查,半个小时之内完成,能把70%~80%的心血管疾病进行初步的筛查。”

  他指出,上述检查如有可疑情况,例如常感到胸闷,则需做运动负荷心电图(即“活动平板”),边跑步边测心电图,了解运动状态下心脏的负荷状况,监测是否有心律失常。如果仍有疑问,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做心脏超声波检查,了解心脏结构与功能,对于高度怀疑者还需要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预防高招1

  老人控血压应适度放松

  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当属高血压,相当多的心源性猝死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刘品明教授指出,高血压患者要读懂诊断书,了解自己离心血管死亡有多远。例如,诊断书上的“高血压分级”是指十年之内发生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小于1%是低危,中危是1%~5%之间,高危超过了5%,极高危是有明确的冠心病,或者是高血压伴有很多危险因素。

  中年患者多属于“高血压中危”人群。“通常四五十岁的抽烟男性比同龄女性患冠心病的风险要高,”刘品明指出,因为女性的例假可降低冠心病患病风险,是一个保护因素。

  在控血压方面,并非血压越低越好,老年人的控压目标要比中年人适度放松。“一般病友的血压都要求控制在140/90以下,老年人血压降到150是比较合适的。”刘品明说,如果是80岁以下又比较健康的老年人,即使没有心血管症状,也可以将血压控制在140以下。如果血压降得太低不舒服,控制到150以下也行。“很多病友患了高血压不愿意吃药,宁愿吃保健品,但市场上的保健品是没有疗效的。”

  预防高招2

  合理膳食

  最高可降压14毫米汞柱

  刘品明介绍,高血压患者控血压除了要按照医嘱定时服降压药外,还可以从生活方式入手。低盐、低脂、低热的饮食能降低血压。

  “有研究显示,合理膳食最高可降低8~14毫米汞柱的血压。”刘品明举例说,例如每天吃盐量不要超过6克,也就是刚装满一个啤酒瓶盖的量,每人每天烹调用油不要超过25克。一周最好能安排吃两次鱼,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每天男性吃6两米,女性4两米即可,蔬菜400克、水果200克,一周安排两到三次粗粮,如小米、玉米面、红薯。

  刘品明同时也指出,少量地喝酒对心血管系统也有好处。刘教授建议,“喝酒一定要适量,白酒不超过2两,1两最好。葡萄酒控制在200毫升以内,啤酒不能超过300毫升。”  文/记者任珊珊 实习生向敏 通讯员王海芳

【编辑:贾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