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东莞将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

2013年10月10日 09:1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苏仕日 摄

  近日,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接受南方日报专访。徐建华说,尽管经济增速已经持续向好,但东莞转型升级的拐点还没有出现。只有实现“稳中求好,稳中求优”,才意味着东莞越过转型升级的爬坡越坎阶段。他希望拐点能在明年出现,并表示东莞将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深化改革开放不停步,着力打造“新东莞奇迹”。

  南方日报:近期全省上下开展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活动。东莞如何将学习讲话精神与东莞转型升级实际相结合?

  徐建华: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我们已经先后组织了市委常委会和理论中心组学习活动,并在全市扎实深入推进学习贯彻活动,将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与东莞为全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多做贡献的实践相结合。我们将按照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深化改革开放不止步,加快形成新一轮城市竞争力,尽快跨过爬坡越坎阶段,迎来转型升级的拐点,做出全省第二梯队城市应有的贡献。

  2008年以来,东莞始终坚持转方式、调结构,利用市场倒逼转型。东莞2009年以来连续4年经济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去年一季度东莞GDP增速只有1.2%,到今年第二季度已经连续5个季度稳定上升,上半年达到9.2%,超过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我们提出,经济增速要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现在看来三季度可能接近10%,预期目标可以实现。

  中央提出要“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优”。现在“求进”东莞做到了,但“求好”“求优”是不是也做到了?我们不能过分追求速度而让传统发展模式回归。

  南方日报:从经济增速上东莞似乎已经越过了拐点,您认为东莞的拐点究竟有没有出现?

  徐建华:拐点的内涵是发展曲线从谷底总体向上并保持稳定,那么最低点就是拐点。单从经济增速看,去年一季度是一个拐点,但是我们并不这样简单判断拐点,因为实现“好”和“优”尚待时日。

  “好”是效益要好。同样的要素消耗、同样的产业产出,经济效益要提高。这就有几个指标衡量,亿元GDP地耗、能耗是否下降?环境负面影响是否减少?还有企业的税收、利润、劳动生产率、职工收入是否增加?这些都需要重点考虑。

  “优”是结构要优。一是所有制结构。东莞外资企业比重达70%,要实现多种经济结构共存,民营经济怎么发展?混合型经济比重如何提高?二是规模结构。东莞99%是中小微企业,规模小、力量散,东莞要培养骨干型企业。现在超千亿元产业有2个了,2010年百亿元以上企业只有1家,今年有望突破6家。三是人口结构。东莞人口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他们为东莞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也带来相应的经济社会发展新问题。四是投资结构。今天的投资结构事关明天的产业结构,东莞今年“三重”项目有133个,土地亩均投入都在一千万元以上,这种优化将奠定未来几年东莞产业的基础。

  综上所述,经济增速上东莞“求进”了,实现“好”和“优”还需要一些条件和过程。我们正在积极创造条件,加快进程,但还不能断言拐点已经出现了。

  去年以来,我们着力开展“三重”建设,推动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打造东中西三个增长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土地利用制度改革和加工贸易管理制度改革等等。这些措施就是要实现转型升级正向指标稳定上升,逆向指标持续下行,这时候才能判断拐点是否出现了。我们希望明年能看到拐点。

  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越过当前的爬坡越坎阶段还会有新的“坡”和“坎”出现,所以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

  南方日报:对外开放奠定了东莞今天的产业基础,东莞如何在开放中推进转型升级?

  徐建华:要改变东莞“满天星斗,缺乏明月”的产业状况,一方面是要“造月亮”,把我们现有的几十亿元产值的企业提升到百亿元级别。现在这样的企业有一批。另一方面,是“揽月亮”,引进“三重”大项目,这对于东莞调结构作用很大。这两者和对外开放密切相关,我们开放的范围会更宽,层次会更高。

  在转型升级中我们坚持“提升存量、优化增量”的思路。

  东莞以加工贸易企业为主,处于微笑曲线低端,所以我们要填补产业链高端,要创立品牌,要开展研发,鼓励这些企业开拓电子商务等市场销售渠道,也扶持汇富这样的外贸一站式综合服务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出口。今年上半年,东莞实际利用外资居全省第三位,其中60%来自现有企业的增资扩产。这是“提升存量”的效果。

  很多人关心我们刚刚奠基的大学创新城。这不是我们的新发明。近年来东莞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引进了一批科研院校,帮助企业科技创新,取得明显成效。过去这些科研院校比较分散,这次我们集中到大学创新城,政府提供集约布局、集成服务的平台,并正在按“新型科研机构”这一思路谋划体制创新,更好满足“提升存量”的科技创新需求。

  “优化增量”是引进更多更好的优质企业,我们选择“三重”作为突破口。

  去年东莞签约的一批企业开始陆续动工,比如中粮集团在麻涌的粮油项目投资123亿元,产出可以达到200亿元。中集集团在东莞180亿元投资4个项目,华为也将在东莞建设研发中心,带来一万多人的研发人才。再比如,东莞金融资产不低,但增加值占GDP比重低,大有潜力可挖。我们就提出,金融机构落户东莞,政府有补贴、有奖励,吸引了一批金融机构进驻,提升了金融服务业档次。

  南方日报:您刚才提到市场倒逼转型,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政府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东莞如何面对?

  徐建华:关键靠改革。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是东莞的一项重要改革。相比特区商改,东莞作为没有立法权的城市,商改经验可以在全国更多城市复制。现在总局提出的前置改后置、后续协同监管等政策就吸纳了东莞的经验。我们还以商改为契机,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设“六个东莞”,打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实现东莞营商环境“加一”,企业综合成本“减一”的新局面。

  在改革中,我们非常注意利益特别是群众利益的协调机制。比如说,东莞过去是市镇村组四轮驱动,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农村集体资产。由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云集,老百姓盖房出租给工人,财产性收入比较高。政府要把小项目变成大项目,小厂房做成大园区,就面临土地碎片化的问题。政府关注税收,关心企业效益,老百姓关心租金,税收是政府的,租金是集体和个人的。这就形成了各种利益博弈的局面。

  出路在哪里?还是改革!我们申请成为国家城乡土地生态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加快利益平衡机制改革,落实财政超收分成、公共管理支出补助、生态补偿、市内“双到”扶贫等政策措施。我们提出了“市镇主导规划开发、市镇村分享发展成果”的经济发展与利益分配模式,逐步形成市、镇、村统筹发展格局。同时,探索欠发达镇村以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开发、“三旧”改造等,带动后进镇村协调发展。

  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东莞一定会“深化改革不停步”。

  南方日报:您在今年提出“新东莞奇迹”的概念,能否阐释一下?

  徐建华:过去30年东莞创造了“东莞奇迹”。“东莞奇迹”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实现工业化打造出世界著名的“东莞制造”。二是30年时间完成了一些发达国家一百多年工业化的进程。三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保持30多年平均18%以上的增速。“新东莞奇迹”不能仅停留在发展速度、工业化进程和“东莞制造”上。

  “新东莞奇迹”将标志着东莞越过了“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了转型升级基础上的高水平崛起。其路径应当是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战略,实现“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优”,成为“东莞奇迹”的升级版和新篇章。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