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首个法定“老年节”烘热社会“孝文化”传统

2013年10月12日 15: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兰州10月12日电 (记者 冯志军)今年七月,新修订的《老年法》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定为“老年节”。随着全国范围内的首个法定“老年节”日益临近,除政府围绕“敬老月”组织的一系列如火如荼的敬老活动外,出现在兰州城区街头巷尾各种针对老年人的商业促销活动亦渐热。

  “现在想想,以往脑海里压根都没有重阳节的概念,每年的‘老人节’都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溜’走。”兰州上班族于林向中新网记者谈及这一属于其父母年龄段本该享受的节日时连称惭愧。

  为了弥补过去的“失误”,于林近日在中国首个法定“老年节”来临前一周为年逾花甲之年的父母定特意制了一些保健药品和一捧由百合与康乃馨组成的花束作为礼物。他说,对于多数年轻人而言,这一升至全国范围内象征着中华民族尊老敬老深厚文化的传统节日,无法不引起大家足够重视。

  尽管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一些地方陆续将重阳节规定为“老人节”,旨在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中国政府也在1989年将每年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但与情人节、圣诞节、儿童节、妇女节相比,重阳节的气氛在中国似乎始终“热”不起来。

  对此,退休多年的兰州公务员贾建平表示“感同身受”。他告诉记者,以往每年重阳节期间,花店里看不到为老人订花的年轻人,街上看不到给老人送礼的促销广告,更难看到有商家针对“老人节”推出的一些优惠活动,感觉属于老年人的这个节日始终被置于记忆“死角”。

  “今年‘眼见耳闻’到的完全不同了,从餐饮到购物,无处不见针对老年人无微不至的‘重视’。”贾建平感慨道,虽然他心知肚明这些大多是精明的商家在趁机营销,但老人商品开始“有市场”恰能反映出年轻人已经开始注重“老人节”,并通过一些途径付诸实施其力所能及的尊老敬老行动。

  今年2月底发布的中国首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截至2012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据分析,2013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

  目前,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正在向高龄化社会迈进。有专家指出,老龄化的加快,加之社会的流动,造成空巢家庭的增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同时,老年人口的高龄、失能和空巢化将进一步加剧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以法律形式确定重阳节为全国性‘老年节’,表明国家越来越意识到老年人问题是一个必须要妥善解决的‘大问题’,其甚至已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甘肃省老龄委办公室调研处处长李明远11日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表示,“老年节”被法定化后,将从气氛、浓烈度等方面探索传统文化更好的外在表现形式。

  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副会长莫兴邦认为,“老年节”被法制化后,可以预见以尊老敬老等传统美德为核心的“孝文化”和以登高、赏菊、佩茱萸为辅的其他“孝文化”都将逐步回归。

  莫兴邦指出,国家法定的“老年节”意在提醒年轻人对老人的关爱应该多一点,及时行孝,并且倡导这种尊老敬老的行为应拓展至“老年节”之外的每一天。(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