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江西企业放缓上市“快车道” 金融人才匮乏成短板

2013年10月14日 11:04 来源:江西日报 参与互动(0)

  被称为“中国纳斯达克”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全国扩容在即。面对这次资本市场发展的重大机遇,江西不能错过。但记者了解到,江西企业在这方面推进的速度却着实让人着急。

  “新三板”预申报工作已开始,但截至9月26日,江西有志于冲刺“新三板”的中小企业,还没有一家做好申报材料。

  “新三板”将成企业上市“快车道”

  不再局限于国家高新区概念的“新三板”市场,将一步到位推向全国。那么,“新三板”将为江西中小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呢?

  “加快‘新三板’市场建设,是为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两多两难’、过度依赖间接融资以及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覆盖面太小等问题的战略性举措,是转变发展方式、激活民间投资、促进创新创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日前举行的“江西中小企业‘新三板’融资对接会”上,江西证监局局长胡伏云道出了“新三板”的重要定位和功能。

  “两多两难”问题即企业多、融资难,资金多、投资难。随着市场经济体系向纵深推进,传统的金融服务已无法满足日渐活跃的民营经济对资金和资本的内在需求,在资本和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之间存在制度上的天然障碍,从而引发中小企业发展的共性难题。

  由于市场挂牌条件低、审核时间短、成本低,“新三板”成为中小微企业的上市“快车道”。南昌某证券公司创新业务部负责人魏建文告诉记者,通过在“新三板”挂牌,广大初创型企业能迅速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财务结构,提高公司治理和规范运作水平,引进战略投资者,整合丰富的资源,进入快速扩张的成长期。

  通过三板市场的股权定价、流动进行并购和重组,一些中小企业实现转身。更为重要的是,在IPO暂停的大背景下,“新三板”的转板机制对那些满怀上市信心的企业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处于观望和等待的赣企居多

  尽管“新三板”“钱”景诱人,一些中小企业也热情高涨,但现实又是残酷的。最新统计显示,我省有意向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有近50家,其中30多家企业已与券商进行挂牌签约,但仅有10余家完成股改。

  一般来说,一家企业想在“新三板”挂牌,要历经项目立项、尽职调查及申报材料制作、主办券商内核、向全国股转系统备案审核等环节。“目前江西还没有一家企业做出申报材料,而全国股转系统已开始接受预申报材料了。签约、完成股改的企业并不多,江西企业抢抓机遇的动力明显不足,还处于观望和等待的状态。”一证券公司负责人向记者坦承。

  近年来,虽然江西企业对资本市场的利用取得长足发展,但远远落后于全国水平。截至去年底,全国上市公司总家数比5年前增长了60.9%,而江西上市公司的数量同期仅增长了26.92%。A股上市公司全国已有2400多家,“江西板块”仅有34家;在证监会等待IPO过会的企业全国达到六七百家,而江西仅有5家递交申报材料。

  一些企业“不着急”的态度,直接影响了江西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

  “不着急”背后是金融人才短缺

  在国家决定“新三板”扩容之前,我省主要推选南昌、新余、景德镇三市的高新区申请试点,如今“新三板”扩容至所有地区,因此三市对接“新三板”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而三市以外的江西企业冲刺“新三板”的动力明显不足。

  “挂牌成本已经很低了,还是有不少企业为难。”魏建文向记者算了“新三板”挂牌的成本:券商收取的改制财务顾问费、推荐挂牌费;其他中介机构收取的会计审计、律师费;最后是全国股转系统收取的挂牌费。这些费用加起来在120万元至150万元之间。

  尽管费用不高,但一些初创型中小企业一年的净利润也就是两三百万元,这让不少中小企业犹豫不决。“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的企业缺乏金融、投资专业的人才,挂牌上市后,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在金溪县涉足香料深加工的企业家吴思进对记者说。

  调查中,记者也了解到,江西不少中小企业由于缺少金融人才,与银行间的沟通不顺畅,对金融产品较陌生,只能习惯性依赖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记者从省政府金融办了解到,扶持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的相关政策正在研究,预计很快会出台。部分市县政府也认识到“新三板”的重要性,正在大力推动,有的扶持政策向IPO看齐。一些地方园区管委会也出台了扶持政策,以南昌高新区的企业为例,如果成功挂牌,最高可获南昌市和高新区两级奖励共220万元。此外,江西还在研究建立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干部双向交流机制,破解金融人才短缺难题。(记者 夏晓)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