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证难办”对群众来说已成司空见惯负担

2013年10月14日 14:41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0)

  10月11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曝光北漂小伙返乡6次办护照,补5张证明多跑3000公里。该事件一经媒体披露后,便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河北省武邑县官方12日晚间回应称,已对该县时任公安局局长冯某、政委李某进行诫勉谈话,并对其他相关责任人进行处分。(10月13日中国新闻网)

  央视报道河北衡水、江苏丰县两起证难办、脸难看典型事件后,当地官方均迅速作出回应,连夜处理曝光问题,及时处罚相关负责人。而两地也纷纷开展“整风运动”,衡水市公安局还决定窗口单位周六正常办公,实行“每周六天工作日”制度,受理群众业务,并逐步推广为“每周7天工作日”制度。

  这对于当地群众而言,无疑是一种利好的补偿。同时,这股媒体监督掀起的千层浪势必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当地甚至其他地方的公务人员在为群众办事的时候,恐怕都将有所忌惮。因为他们难以提前知道对方是不是暗访者,对方有没有拿着摄像头,对方会不会拍下自己不妥的执法行为,对方会不会曝光出去,自己会不会因此把饭碗给丢了。

  随着诸多类似事件的曝光、处理,各地领导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每件看似司空见惯的小事,都可能成为舆情大事,给一个地方造成深远影响,甚至直接导致自己乌纱帽被摘掉。在这种语境下,我们有理由相信,“脸难看”本是主观认识问题,只要各方重视起来、公务人员“害怕”起来,根治并不困难。

  我们更要意识到,治“脸难看”易,理“证难办”难。行政手续繁琐、办证难的情况,早就是老百姓抱怨很多年的老问题。应该说我们经过很多年的改革,行政审批的事项和手续都已经大幅地简化。但是无论从老百姓的感受,还是与国际上其他国家比较,我们的审批数量还是太高。

  有些证,本不需要办;有些证,本不需要规定如此多手续;有些证,被执法机关作出了超出规定的要求;有些证,在办理之前,相关部门并没有作好告知义务;有些证,在技术上本可以实现异地办理,却仍然要回家乡办理;有些证,公务人员有着过多自由裁量权,手松则成,手紧则不成。正是以上问题归结了一个终极命题“证难办”,而正因如此给了某些公务人员“脸难看”的底气。

  让群众办证本是为了更好地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可是,如今,“证难办”对于群众而言,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负担。这理应引起高度重视。中央也一再强调,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精简程序。各地有必要刮起一阵治理“证难办”旋风,对所有需要办证的事项,进行逐一梳理,真正做到化繁为简,能不办的不办,能提供便利的提供便利。唯此才是公众想从相关舆论事件中得到的真正结果。

【编辑:白琥】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