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对民资办医要“扶上马送一程”

2013年10月16日 09:01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今后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将纳入财政专项资金和政府投资补助范围,免征或减征行政事业性收费,其医疗服务价格全部实行市场调节价。继北京、浙江等地出台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政策之后,这一国家层面的政策利好无疑为社会资本办医再添“东风”。

  当前,我国医疗服务供给与群众就医需求之间仍有较大差距。一方面,医疗资源多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型公立医院,“全国人民看病挤协和”虽不乏戏谑,却也真实反映了挂号难、看病难等突出问题;而另一方面,大量基层医院和社区医院门庭冷落,民营医院更是得不到有效发展。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上的不均衡表明,单纯依靠政府主导的公立医院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和多元化的就医需求,通过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做大医疗服务“蛋糕”,无疑是一条现实的途径。

  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尽管多地出台了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政策,但社会资本办医的情形仍然不容乐观。比如,民资申请办医的门槛降低了,但申领办医许可时又面临“领证须先招人,招人须先领证”的窘境;再比如,医疗人才在公立医院享受学术头衔、退休后有较高的退休金,而一旦转入民资医院,这些待遇会大打折扣甚至没有。这些“二等公民”思维惯性,以及困扰民资办医的业务许可、人才匮乏等诸多方面的现实短板,使得民资医院在发展上仍然面临先天不足,这些差距显然不是单凭降低门槛就能消除的。

  应该说,从中央到地方推动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政策的不断出台,表明了政府在该问题上的积极态度。但好的政策要产生好的效果,关键还在于各级政府部门转变观念、狠抓落实。首先,要通过梳理过往政策对社会资本办医的“中间梗阻”,打破“玻璃门”,真正做到与公立医院一视同仁;其次,应当辅以增加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民资医院重点发展一些紧缺型、补充性的医疗服务,通过政府资助对社会资本办医“扶上马送一程”,既让民资办医真正享受到政策“改革红利”,也让公立和民资医院的“双轮驱动”真正惠及民生。

  对于广大民资医院来说,有了政策的支持,更重要的还是要通过加强自身管理和业务创新,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品质,突出服务特色,树立金字招牌。既要在吸收医疗人才上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也要在服务患者上做到技术过硬、服务到家。民资医院需要有更加开阔的视野,付出更多汗水的准备,把握住此次政策的“东风”,实现自身的长足发展。马致平

【编辑:燕磊】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