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检察日报:“24年存单”银行能反悔吗?

2013年10月16日 11:33 来源:检察日报 参与互动(0)

  最近,湖北省丹江口市的盛忠奎夫妻很失望——他们24年前在银行办理的两张超长期保值储蓄存单被告知无效。存单上写明存款1000元24年到期本息合计11万元,两张存单本应获得22万元,现在却只能拿到本息合计8400元。

  新闻甫出,即遭质疑。银行与储户的合同是否有效?储户能否按照合同取得应有的保值收益?银行又应承担什么责任?这些问题,备受关注。

  储户:存单写的22万元,只给8400元

  1989年9月21日,盛忠奎的妻子路过建设银行丹江口市支行迎宾路分理处时,一项定期保值储蓄产品吸引了她的目光——24年后收益相当于本金的110倍。她合计了一下感觉挺值的,便将原打算用于投资商铺的2000元钱存进银行,办理了两张各1000元的定期存单。存单写明,此存款24年到期本息合计一张11万元,两张共22万元;存款利率、保值贴补率无论怎样调整,到期银行凭此据定额支付;此存单可挂失、不能提前支取。

  等待了24年,终于到了可以兑付的日子。2013年9月,当盛忠奎拿着存单到银行兑取时,却被告知这两张存单早已失效,只能兑现8400元。

  建行丹江口支行出示了停办这一业务的两份通知:一份是1989年9月18日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对保值储蓄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的传真电报;一份是当年10月7日人民银行丹江口市支行转发的前一份通知,要求停办“存款1000元,存24年后收益额为11万元”的保值储蓄业务。

  对于叫停通知,盛忠奎表示,当初并没有人通知他存单失效,如果知道这事儿,早就取出来做其他投资了。

  在与银行交涉过程中,盛忠奎了解到,当地像他这样的储户还有近70个。

  安徽省六安市赵女士也碰到同样的烦心事儿。1989年,她在当时建行六安地区中心支行皖西路储蓄所办理了“全家乐”定期保值储蓄,存1000元24年后可得14万元的本息。而当她最近拿着存单去取款时,却被告知国家政策有调整,只能给4000多元。

  八十年代末实行的24年超长期保值储蓄,现在合同陆续到期。纠纷如何解决,关系到一个不小群体的利益。

  建行:已尽告知义务,合同早已失效

  记者在网上查阅发现,1988年9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开办人民币长期保值储蓄存款的公告》。公告指出,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今年9月10日起开办人民币长期保值储蓄存款。对城乡居民个人3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均予以保值。具体保值措施是:人民银行规定的现行利率不变,对3年、5年、8年期的储蓄存款,在现行利率的基础上,按照储户所得利益不低于物价上涨幅度的原则,由中国人民银行参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零售物价指数,公布全国统一的保值贴补率。

  对于盛忠奎的存款争议,建设银行湖北分行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进行了回应。

  建行湖北分行介绍,1989年该行个别支行办理了24年期储蓄存款业务,在当年9月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下发紧急通知后,该行按要求紧急停办了上述业务。以上文件已由当地人民银行转发,相关内容当时亦通过电视、张贴公告等方式,对包括储户在内的社会公众进行了告知,要求储户尽快到银行进行支取。公告发布后,大多数客户办理了支取手续。该行还表示:虽以公告形式尽到告知义务,但由于受当时存款未实行实名制,也没有客户联系方式等条件所限,该行无法逐一与客户取得联系,少数客户未能前来办理支取手续。

  对于解决方案,该行称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维护客户权益。对于尚未支取的上述“24年期储蓄存款”,在国家利率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该行采取了按期间内最高档次利率分段计息的原则计付利息。具体计算办法:在1993年3月1日《储蓄管理条例》施行以前,以最长存款期限8年期利率进行计息;在1993年3月1日停办8年期定期存款业务后,以最长存款期限5年期利率进行计息。24年期存款总计按照“8年十3x5年十1年”的存款期限组合分段计息;同时,各阶段的本息合计按照自动转存方式,转存到下一个存款周期。

  按照这一方法计算,盛忠奎能够取得的最大本息收益共计10596.24元。对此,盛忠奎表示不能接受,“我当年抱着对国有银行的信任办了这项业务,现在等了24年,却等到这么一个结果。”

  中国银行业协会:“不可能完全索取”

  保值储蓄是历史产物。1988年下半年,我国出现明显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超过储蓄存款利率,形成了存款负利率。从1988年9月起,银行开办人民币长期保值储蓄存款业务。为争夺存款资源,各家银行开展竞争,甚至开办超长期存款,最长的达到三十年。由于保值储蓄利率偏高,开办程序不一,为避免混乱,央行紧急叫停超长期保值储蓄业务,要求各银行进行清理。

  对于合同的效力,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1982年经济合同法第7条规定,储户手中的超长期储蓄违反了央行制定的存款政策,应属于无效储蓄合同。他强调,还得看无效合同过失方在哪一方,如果是银行责任大一些,银行就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对于储户能否按照合同取得本息的问题,杨再平说:“如果真的完全按照合同来索取,这是不可能的。既然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我们更多地建议大家通过协商来解决。”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尹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即使银行当时这样做是违规操作的,对金融秩序也造成了损害,但就存款人而言,其是善意的,应当对其信赖利益予以保护。因银行没有履行告知义务,因此对于储户造成的损失必须予以赔偿,即构成违约损害赔偿。按照合同法第113条的规定,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银行应按照储户的实际损失进行赔偿,依照或参照约定的利益标准,储户可以要求得到损害赔偿额22万元。(党小学)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