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假日改革应以“打通”取代调休思维

2013年10月16日 13:23 来源:郑州晚报 参与互动(0)

  近日,全国假日办征集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意见的调查正式结束,受假日办委托,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整理工作已经开始。该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表示,针对民众反映的长假不调休的问题是可能实现的,但调整黄金周的可能性不大。(10月15日《京华时报》)

  如果全国假日办经过大张旗鼓地调查,最后给民众的交代只是“长假不再调休”,那实在是让人沮丧。一种建立在明显误读和误判基础上的假日改革方案,不可能逃脱被吐槽的凄惶命运,更不可能行之久远,只会朝令夕改,徒然增加改革成本,摧折民众耐心。

  必须廓清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民众对“调休”诚然颇有怨言,但这只是一个表象,本质上民众的抱怨在于:假日安排的锱铢必较以及假日供给的悭吝有加。葛朗台式的假日思维,唯恐民众多放一天假,在这种思路之下,几个小长假无形之中仿佛成了一种恩赐,在享受完之后,作为一种代价,民众必须加倍努力工作,以表感激涕零之意。

  民众反感和反对的正是小长假常常附随“补偿”性对价,一个小长假过后,往往是超出正常工作时间的工作量,让人疲于奔命,苦不堪言。如此小长假,对民众而言未免得不偿失,自然不惹人喜。表面看去,症结所在似乎在于传统节日强行嫁接周末,继而逻辑性地导致了一系列后续问题,于是“调休”成了千夫所指。但事实上,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调休还是不调休,而是假日安排者也许从未将“与民休息”当作假日安排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的重心,始终在于拉动消费,等拉动完消费,谁管民众有没有休息好,有没有假日幸福感。

  自从有了长假概念,“拉动消费”就是其命定使命,民众所扮演的不过是陪商家和政府读书的角色,一切目的只为GDP。所拼凑的小长假,自然也是这样一个终极目的。小长假是调休还是不调休,其所依据的也并非是民众的感受,而是拉动消费的成效。正如专家所说的那样,“3天假和2天周末差别不大,从游客出游意愿和旅游行程计划来说,只有7天长假才能带来和周末不一样的质的变化”,看来,只要于拉动消费无损,明年假日安排不调休完全是可能的。

  可于拉动消费无害,于民众就会有益吗?不调休的结果就是,民众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将比以往更加支离破碎,也许民众不会再承负那种“超级一周”的工作量,可却会陡增突兀感和惶惑感。传统节日大多只有一天,拼凑周末,勉强有点放假的感觉,可如果真正独立出来放假,假日色彩不免会进一步褪色,固然无伤拉动消费大局,但于民众休假权利而言,却甚至是一种损害。

  无论是黄金周还是小长假,其初衷都应是以民众为本位;拉动内需,可以放在其中考量,但其应是一种伴随性效果,不应喧宾夺主。如果真的以民众为本位,以与民休息为终极目的,小长假就不应只在调休还是不调休上纠缠不清,而应放弃调休思维,以“打通”思维取而代之,即打通传统假日与周末,让几个传统佳节与周末之间连成一片,可前可后,以实际情况为依循。事实上,纵然这样,也多放不了几天假,有关方面不应过于吝啬。至少,也应该允许讨论和尝试,以示改革诚意。 

【编辑:张海桐】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