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称“下班沉默症”源于工作挤压生活

2013年10月30日 14:24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0)

  上班时侃侃而谈妙语连珠,下班后却疲惫不堪,连一句话都不愿多说;酒桌上笑容满面,家庭聚会就面无表情;挣工钱时铆足了劲,家务活却爱理不理……这些症状,被称为“下班沉默症”。一项调查显示,83.1%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不同程度上有“下班沉默症”。(10月29日《楚天金报》)

  从概念上看,“下班”意味着人们从职场回归家庭,需要进行角色转化,享受不同的角色权利,履行不同的角色义务;“沉默症”意味着沉默从一种性格特征演化为一种心理问题,需要内部调节和外部治疗。当“下班沉默症”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时,人们就有必要分析 “下班沉默症”的社会成因。

  “下班沉默症”说到底是工作对生活的挤压变形,是一种交往行为上的自我封闭,是社会互动缺失的产物。一个颇为流行的解释是:激烈的职场竞争、紧张的节奏、高强度的工作,过多地消耗了人们的精力;职场里的工具关系和利益博弈,戴着“面具”的戏剧呈现,让人们不堪重负。回到家中,只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休闲娱乐,却忽视了与家人的语言交流和亲情互动。

  对家人的关心视而不见,对亲友的互动诉求置若罔闻,“沉默者”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构筑了一道对社会排斥的“心墙”。毕竟,社会互动从来都是双向的,当家人的热心善意得不到回应时,必然会导致互动意愿的萎缩。

  诗人泰戈尔曾说,“沉默是一种美德,但在爱的人面前,沉默就是懦弱”。消减“下班沉默症”,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改善职场生存状态,减少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对人的异化;另一方面,职场人士也要更新价值排序,更加重视家庭生活,更加注重亲情互动,让欢声笑语取代沉默寡言。 (杨朝清)

【编辑:白琥】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