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物业怕担责任拒绝代收包裹 居民不便怨声连连

2013年11月04日 09:10 来源:南昌晚报 参与互动(0)

  今年“双十一”网购高峰即将来临,连日来,记者走访多个小区发现,物业拒绝代收快递的现象依然普遍,物业与快递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面对业主的包裹轰炸,多数物业表示,业主眼里的举手之劳,让他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市民 小区物业不再代收快递

  “不就是代收个包裹嘛,对物业来说,就是个举手之劳,可在我们小区却不行,物业一点也不人性化。”家住红谷滩的赵女士是个典型的上班族,除了休息日,其他时间都在单位上班。赵女士经常网购,但收到快递的时间往往不能保证,她就经常让小区物业代收,而此前小区物业提供的代收服务,让她享受到了便利。但是,10月份小区物业却对快递代收亮起了“红灯”。

  赵女士打听得知,原来就在不久前,小区物业不小心将一名业主包裹丢失,双方就赔偿金额一事争议不休,最后闹了一个多星期才平息。没过多久,物业便贴出公告全面停止代收快递,并以安全为由禁止快递人员进入小区。此后,赵女士和多名业主多次找到物业公司,希望物业能够代收快递,但都被婉言拒绝。如今,小区业主接包裹,还要走到小区大门口。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赵女士所住的小区,在小区公告栏内,记者看到了赵女士所说的那个停止代收快递的通知。该小区一名物业管理人员表示,对于停止代收快递一事,其实物业一直在与业主沟通讨论,虽然部分业主有比较迫切的需求,但出于小区安全、和谐相处等方面的考虑,物业停止了这方面的服务。同时,因为该小区是封闭式管理,在没有核实登记的情况下,小区也将禁止一切外来人员进入。

  物业 “收怕担责任,不收伤和气”

  记者发现,物业拒绝代收业主快递的现象较普遍。在红谷中大道一小区内,门卫魏东根说:“本来是可以的,现在出了新规定,快递只能存放在我们这里,我们不签字代收,并事先声明不承担任何责任。”

  红谷滩顺风快递的一名快递员告诉记者,一旦遇上收件人不在家,多数收件人会吩咐他们将快递放在小区物业或门卫室,但多数小区物业往往不乐意代收快件,愿意代签的更是寥寥无几。

  记者走访红谷滩多家小区发现,由于多数小区楼盘较新,小区物业管理相对比较规范,有比较明确的规定,然而这些规定中,对于快递代收这一块往往有意回避。

  记者调查得知,不少小区此前都曾提供过代收服务,而近年来陆续取消主要是因为去年5月份正式施行的新快递条例。条例中规定收件人在签收快件时,应先验货,确保货件完好后再签字确认。多数物业表示,代业主收件,一般都不会也不敢拆开包装检查内件,一旦快件出现问题,很难界定是谁的责任。

  快递新规还明确,代他人签收快件,必须有收件人的委托证明,否则快递员应不予投递。而在很多物业看来,业主虽然交待过快递员将包裹放在门卫室,但只是一个口头约定,并没有书面的委托材料,如果快件出问题,物业还是难脱干系。

  “小区都是封闭式管理,若非本小区业主进出,都需要临时登记。”凤凰小区一名保安人员表示,快递代收很容易引起纠纷,一旦代收的包裹出现破损、不符等问题也说不清,如果开放代收,长期堆放的包裹也有隐患,实在让人为难。

  “收怕担责任,不收伤和气,我们很尴尬。”绿茵路一小区物业负责人张辉表示,代收快件,还需要投入另外的人力成本,如今哪怕有小区物业愿意投入更多的成本,但吃力不讨好的事比比皆是,所以对于快递代收,物业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

  物管协会 代收快递需业主与物业另外约定

  物业是否有代收快递的职责?是否有权说“不”?对此,市物业管理协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按现行的南昌物业管理条例,只对公共服务一块的基本服务内容进行规定管理,让物业与业主纠纷有法可依,目前公布的9大物业服务基本内容中,还未涉及到快递代收这一块。

  由于小区物业主要提供小区的公共服务,如小区设施、保洁、安保这一块,而快件代收属于业主对物业公司要求的个人服务,如多数业主有代收的需求,可以和物业公司特别约定,注明在合同中。

  “物业有没有责任,违不违规,这一切要看物业与小区业主签订的合同内容。”江西洪城律师事务所李竹青律师告诉记者,就他所了解的目前邮政、快递这一行业相关法规政策来说,物业快递代收这一块没有特别地去明确规定,而按照新的快递条例,签收责任人双方为快递方和客户签收方,这是有法可依的。但也不排除,部分小区物业与小区签订服务合同时,有特别注明事项。所以小区物业拒绝代收快递是否违规,一切要看服务合同。(记者 邓望)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