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期满去留两难:回家乡买不起房

2013年11月04日 13:27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期满去留两难:回家乡买不起房
10年来,超过14万名青年志愿者参加西部计划。 (资料片)

  他们被冠以“新知青”的称谓,与上世纪60年代末“上山下乡”的“老知青”相比。

  十年前,国家一纸号令,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启动,无数青年学子在理想主义的旗帜挥舞下,刚走出校门,就涌向充满希望的西部。他们是自愿选择的一代人,十年间,这里发生了太多故事,对许多人来说,这注定是一个充满理想、希望,同时又掺杂着现实、权衡的选择。为什么来?又为什么走?每一位志愿者,心中都有这样的问题和答案。

  “来新疆不是为了挣钱的”

  杜仁梅打算在新疆阿克苏温宿县买套房子。“现在新城建设起来了,放在那里升值。”

  2011年8月,杜仁梅和4000多名刚走出校门的东部大学生一起来到了新疆,他们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从2003年起,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从事志愿服务工作。

  “刚开始在新疆农业大学里培训,每天免费就餐,60元的标准。”跟很多第一次来新疆的学生一样,杜仁梅吃哈密瓜吃到想吐,学校甚至贴出通知:羊肉和哈密瓜不能混吃,容易吃坏肚子。

  也有学生不适应新疆的气候。杨杰在新疆农业大学的宿舍里躺了三天,来自河南焦作的她,适应不了这里的干燥和高海拔,即使海拔“只有”2000多米。更多的学生开始流鼻血,从温暖湿润的东部而来,这些奔波了几千里的学生们还没准备好在新疆生活。

  培训的时间过得很快。早晨听报告,专家会讲述新疆的历史,之前的志愿者也被邀请来,讲述自己对新疆的热爱。如果某个时间段没有了发言者,这些学生还会延续在学校里的一种程序——拉歌。

  培训期结束后,杜仁梅和18名“小伙伴”乘坐大巴车,连夜从乌鲁木齐赶往阿克苏,那是她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地方。

  杜仁梅后来才听说,那晚,负责接送他们的老志愿者王振学一夜没睡,在大巴车的前头坐了一夜,“如果有人想来犯事,必须得踏着我的尸体过去。”19名志愿者开始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这是他们第一次真真正正感受到的新疆。一个月之前的2011年7月18日,新疆和田市一公安派出所遭一伙暴徒袭击并实施纵火。公安武警迅速赶赴现场,击毙数名正在行凶和负隅顽抗的暴徒,成功解救6名人质。

  在阿克苏温宿县、他们要服务一年的地方,惊喜意外地到来——县城离阿克苏只有几十公里,两地来往方便,甚至有公交车往返。

  杜仁梅仍然记得来到温宿县的那天。19名志愿者被召集在在团县委的办公室里,那是个窗户关不上、桌子上有一层土、只有十几把凳子的会议室,看起来更像一个破败的山区教室。很快,19人被各个单位的人领走。她留在了团县委,负责跟上一级团委联络以及志愿者的日常管理工作。

  几个单位很快达成一致:每月300元志愿者补贴,再加上团中央每月970元的补贴,一名志愿者每月可以拿到1270元。“还算可以,来新疆就不是为了挣钱的。”志愿者们私下里讨论。

  住宿被安排在当地兴建的廉租房,那是个路都没有修好的小区。从宿舍走到马路上,要踩着厚厚的尘土,有人甚至打算在鞋上套上塑料袋子,但很快作罢,因为一个维吾尔族小伙骑着摩托车经过时,扬起的尘土还是落了他们一身。

  志愿者中的大部分人被安排进政府机关,只有4个人被安排进学校。这也是各地团委长久以来的一贯做法,为的是能给志愿者提供足够好的条件,吸引他们留在工作岗位上。

  取经西部

  杜仁梅们的故事每年都在上演。2003年6月10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号召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建功立业。

  这项计划招募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到2年的志愿服务工作。服务地主要是西部12个省(区、市)加海南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湖南湘西州、湖北恩施州、吉林延边州部分地区贫困县的乡镇。“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口号吸引着无数青年学子纷纷涌向西北。

  十年来,超过14万名青年志愿者参加西部计划,1.6万多人服务期满后扎根西部。

  志愿者们也会在私下里互相问起:“你为什么来?”答案五花八门,不再像几十年前中国的那股“知青”潮那么单一。比例最多的一类是,“想来西部看看,了却心中的西部情结。”在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眼里,西部还带着一层神秘色彩。

  “我不想说自己有多么崇高和无私,我来的时候,只想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来自山东威海的志愿者宋文萍说,来新疆是她一直以来的想法,上学的时候因为各种限制,始终无法成行。偶然间看到西部计划,她毫不犹豫地报名。

  毕业后通过参加西部计划而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很多志愿者的想法,所以有的人是奔着政策而来。2004年,教育部出台文件,明确规定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并完成服务期、考核合格的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三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可享受初试总分加10分的政策;在同等条件下招生单位优先录取。类似的优惠政策在公务员考试中也同样存在。

  “西部计划项目启动之初确实有缓解就业形势的考虑,但现在的西部计划更偏向于一个人才培养项目,2011年被列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更倾向于是一种过渡性安排,不是终极性安排。”共青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相关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位工作人员解释说,当前的西部计划不是以就业为目的,而是为了让年轻人对自己有清醒的判断和认识,对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有所帮助。

  “就业问题不光是西部志愿者碰到的问题,也是现在大学生共同面对的问题,为了帮助服务期满的大学生就业,团中央也把西部纳入青年总体就业服务范围之内。”据介绍,西部计划的就业服务内容包括提供就业推介会服务,与地方沟通提供就业机会,要求高校将他们纳入应届毕业生派遣工作等。

  满怀憧憬而来

  实现梦想而去

  每年的三四月份,志愿者们都要面临一个问题:继续留下还是离开?杜仁梅选择留下。18名小伙伴里,与她一样选择留下的有3个人。

  “选择留下还是离开并不是现在才做的决定,我们来之前,就已经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宋文萍还是按原计划回到了老家山东,“该走该留,要看你抱着什么样的心态。我当初来,就是为了实现自己支教的梦想。如果一年做完了这些事,也没有留在这里的理由了。”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现在,宋文萍在威海一家韩资企业上班。偶尔回忆起一年的西部生活,心情还是比较激动,“或许去西部的志愿者大都是理想主义者,大家满怀憧憬而来,到实地以后才发现可以改变的东西很少。”

  2011年,她在新疆阿克苏温宿县一所维吾尔族小学,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师。从一开始沟通都有困难,到最后与小朋友们依依惜别,她完成了自己的愿望,但也发现,她并未改变太多东西。

  更多志愿者则是陷在留下还是离开的两难选择中。离开,意味着要回到竞争激烈的东部省份,跟成千上万人“厮杀”。“回去后还要面临一个问题,大学同学已经工作了一年,我们则要从头开始,实际上差距已经存在了。”杜仁梅说。如果留下,面对的是更多的机会和压力相对较小的环境。

  让志愿者舍不得离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他们对西部深厚的感情。志愿者许晓艳至今还记得一个名叫古丽的小女孩带给她的感动。“她是我成立网罗阳光爱心组织后救助的第一个孩子,父母身体都不好,还有一个智障的哥哥,家庭非常困难。”

  有一天下午,古丽突然来到她的宿舍,打开一个旧的看不清颜色的布包,告诉许晓艳,他们家里杀了一只鸡,古丽妈妈先挑出了两份,一份送给许晓艳,另一份给古丽拿着上学。“那是孩子准备吃上一个星期的菜。”许晓艳当时就哭了,古丽走后,许晓艳一边哭一边吃,“我从没吃过那么好吃,又那么让自己难以下咽的食物。”

  走近了

  人生也改变了

  也有志愿者看到了西部大开发大建设的前景,选择留在西部。“扎根西部同样可以实现梦想。”王振学说,2005年,他报名参加西部计划,从一名稚嫩的大学生,成长为一个产业园区的管理者,“如果没有西部计划,就没有现在的我。”

  “假如我回到家乡,可能跟大多数人一样,连套房子都买不到,靠努力达到自己设想目标的概率很小。在新疆,只要肯努力,就会有更多发展的机会。”王振学说。8年间,他见证了西部的跨越式发展,“刚来的时候,县城只有两条路”,如今,新开工和正在建设的工地不下10处,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里真的是充满希望的地方,你能清晰地感受到它的变化,生活在其中的人也充满斗志。”他说,因为近距离接触到西部,为这股压制不住的勃勃生气而感动,最终自己的人生轨迹也被改变。

  有人愿意走,有人愿意留,如此生生不息地循环更替。然而,目前看来,由于体制机制以及政策贯彻落实的问题,志愿者即使要扎根西部,仍要面临重重挑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志愿者工作部部长帕提曼·阿布力肯说,目前,志愿者留疆的途径比较单一,大部分是走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这条道路,“我们也在积极地争取,让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留住更多的志愿者,但显然,比起东部,新疆的企业还是吸引力要差一点。”

  2013年10月10日,对曾经是西部志愿者的任丽红来说,是个令人伤心的日子。这一天,她考新疆公务员以失败告终,这是她从志愿者岗位离开后第二次尝试。

  “回到山东后才发现,自己真的与新疆割舍不断。我像祥林嫂似的,跟每一个遇见的人提起我在新疆结识的人,我在新疆发生的事。到最后,每一个见过我的人都知道,我从新疆归来,我去过新疆。”任丽红说,“可想要再次回去却又困难重重。我错过了留在那里的最好机会,但我不想再错过第二次。我希望再次回到那个边陲小城,继续做我的梦。”(文中部分当事人为化名)(深度记者 赵兵)

【编辑:杜雯雯】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